天津港“加速度”轉型:打造“一帶一路”黃金支點

發佈時間:2018-08-02 09:05:23 | 來源:央廣網 | 作者:王晶 | 責任編輯:殷曉霞

關鍵詞:天津港,水準運輸,大陸橋運輸,海鐵聯運,班輪運輸

央廣網天津8月1日消息(記者王晶)塔吊在智慧化機械的操作下有條不紊地裝卸集裝箱,一輛輛集裝箱卡車魚貫穿梭,將大批進出口貨物送到整裝待發的國際集裝箱巨輪前。這是昨日記者初到天津港採訪時看到的場景。每天,這裡有130多萬噸貨物和近4萬個標準集裝箱經此集散,運往全球各大港口。

港口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重要支點和優先發展領域。在改革開放後,天津港一躍成為世界級的綜合性樞紐港。往日海面上百船雲集,焦急地等待著進港的場景早已不見蹤影。

“一帶一路”倡議、京津冀協同發展大格局、中國北方第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落戶天津……在多重機遇疊加中,天津港正在搶抓機遇,借勢成為“帶與路”的交匯點和新支點。

一輛輛集裝箱卡車魚貫穿梭在碼頭與堆場之間,將大批進出口貨物送到整裝待發的國際集裝箱巨輪前。 央廣網記者王晶 攝

打造“一帶一路”黃金支點

顏色各異的大型港口機械順岸排列、鱗次櫛比,來自全球各地的大型船泊將煤炭、原油、汽車、散糧、木材等貨物運送到這裡,或從這裡再送往全國乃至世界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港口。

從歷史上看,天津港是中國大陸最早開展國際集裝箱班輪運輸業務的港口,也較早便介入了中國的大陸橋運輸通道建設。1973年9月,天津港成功開闢了我國第一條國際集裝箱航線;1981年,中國第一個集裝箱專業化碼頭在這裡建成並正式投産。

“新中國成立後,經過三年恢復建設,天津新港于1952年10月17日重新開港。直至改革開放前,這裡的大部分貨物裝卸需要靠人力來完成。”天津港集團公司集裝箱部貨源開發科副科長李巍向記者回憶,那會兒卸普通大件要用滾動道木輔助的“笨辦法”,卸棉花等小件雜貨則靠人拉肩扛來完成。

翻開世界海運交通圖,天津港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坐落于天津濱海新區,背靠國家新設立的雄安新區,輻射東北、華北、西北等內陸腹地,連接東北亞與中西亞,是京津冀的海到府戶,新亞歐大陸橋重要節點、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支點。

  繁忙的集裝箱場站 央廣網記者王晶 攝

目前,陸橋運輸通道與絲綢之路經濟帶覆蓋區域高度重合,也是當前“一帶一路”發展的重頭戲。天津港作為我國唯一擁有二連浩特、阿拉山口(霍爾果斯)和滿洲裏三條大陸橋過境通道的港口,區位優勢明顯,即以中蒙俄經濟走廊作為陸橋通道的主要發展方向。

這也是天津港打造“一帶一路”黃金支點一個很典型的例證。

“以滿洲裏、二連浩特出境的中蒙俄海鐵聯運國際班列為例,今年以來達到了每週開行2列的規模。”李巍談到,主要為産自京津冀和東南沿海的和來自國外的過境貨物,包括家電、傢具、工程設備、建材、電子産品等。

值得關注的是,2016年11月底,首列天津至白俄羅斯的天津中歐班列(明斯克)成功開通,此後又開通了至俄羅斯的津歐班列(莫斯科),推動將陸橋班列的服務範圍延伸到了歐洲。貨物經由這一通道,僅在國內段就可節約運費達500美元/40英尺集裝箱,相比其他通道也可節約20%運輸時間。

據介紹,2017年,天津港完成陸橋運輸6.1萬標準箱,服務覆蓋蒙古、俄羅斯和白俄羅斯以及中亞國家,天津港集團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已開闢120余條集裝箱班輪航線,每月550余次航班直達世界各主要港口,2017年集裝箱吞吐量超過1500萬標準箱。

如今,全球排名前三位的海運聯盟均已在天津港開闢了規模最大的班輪航線,實現了1.8至2萬標準箱船舶周班常態化運作,成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上的“黃金節點”。

天津港已全面停止接收公路運輸煤炭

隨著車輛緩緩發動,在無人干預的情況下,裝配有鐳射雷達、高清攝像頭和智慧計算單元的無人駕駛電動卡車,完成了道路行駛、精確停車等指定動作,實現了集裝箱從岸邊到堆場的全程自動駕駛水準運輸。

智慧成為天津港發展新名片。與此同時,綠色也成為天津港發展的“新底色”。

“以前我們的散貨以汽運為主,量雖然很大,但環保成本也很高。”天津港集團公司散雜貨業務部業務管理科科長賈愛軍説,早在去年4月底前,天津港便停止接受公路運輸煤炭,此後火車運量大幅增長,並且通過大力發展集裝箱、滾裝汽車、國際郵輪等業務,有效推動了港口轉型升級、企業提質增效。

據統計顯示,僅取消“汽運煤”一項,就讓天津港吞吐量比2016年減少了4500余萬噸,大約佔了這個北方大港貨物吞吐量的十二分之一。“今年上半年,天津港鐵路煤炭運量同比增長65%。”天津港集團公司調度指揮中心生産管理科副科長黃家清告訴記者。

  港口碼頭有條不紊地裝卸集裝箱 央廣網記者王晶 攝

從空中俯瞰天津港,在正方形的港區內,北疆、東疆、南疆等八大區域錯落有致,礦石、煤炭、散糧、滾裝汽車、液化天然氣等160個專業化碼頭泊位星羅棋佈,構築了從北向南、由東向西全面對外開放的新格局。

雖説取消“汽運煤”,但作為我國北方的重要樞紐港,便捷通暢的集疏運交通體系,對天津港服務京津冀及中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也至關重要。

“現在每天(2018年7月上半月數據)貨物集疏運量最大的高速為海濱高速,京津塘高速排名第二。”黃家清介紹説,此前,在其他高速未通車之前,京津塘高速一直是主要汽運集疏港高速公路通道。

記者了解到,目前,天津港對外連接的貨運集疏運高速公路還包括京津高速、長深高速、濱海繞城高速、津港高速和榮烏高速。

天津港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再提速

近日,裝載著集裝箱的“鴨綠江”輪,從天津自貿試驗區東疆片區出發,順利抵達曹妃甸綜合保稅區碼頭,實現了自貿試驗區功能向河北港口的延伸。

這條“海上自由貿易通道”開通後,津冀港口形成了“境內關外”互聯互通。平行進口汽車可直接在曹妃甸綜合保稅區落地清關,物流成本降低四分之一。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一盤棋”中,天津港走出“一畝三分地”,主動與北京、河北攜手同行,增強服務輻射腹地功能。

  正在等待清關運送的進口汽車 央廣網記者王晶 攝

“以中遠海運中俄國際班列為例,運輸成本的降低,將大大提升京津冀地區産品的競爭力。”天津中遠海運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延伸業務部總經理王樹立曾接受媒體採訪時,算了這樣一筆賬,以往東南沿海貨物大多要經過45天的海運到達俄羅斯聖彼得堡,再轉至莫斯科;班列開通後運輸時間縮短到了14天。

“更重要的是,按照目前每個集裝箱2萬元左右的運價以及每個集裝箱平均載貨25噸粗略計算,1公斤貨物的運價不到1元錢。”

此外,天津港還在京冀建立朝陽、石家莊等10個內陸無水港。“我們每月發往國外的貨量約200余標準箱,通過保定無水港進行全程操作,不必在口岸和産地間奔波,綜合物流成本明顯降低。”長城汽車股份公司國際物流部負責人介紹。

目前,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背景下,天津港發揮國際集裝箱樞紐港作用,開通了天津至秦皇島、京唐、曹妃甸、黃驊等港口的多條定期環渤海內支線,共計投入運營船舶12條,每月航班達到80-90艘次。

“2017年完成環渤海吞吐量超過90萬標準箱,基本形成了以天津港為中心,以河北港口為兩翼,功能互補、暢通高效的海上集裝箱支線運輸網路。”天津港集團公司相關負責人談到。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