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徐蘊峰)裝備製造業是為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提供各類技術裝備,體現一個國家和地區工業化水準與經濟科技總體實力,關係國家、民族長遠利益的基礎性和戰略性産業。高端裝備製造是高新技術産業和資訊化産業發展的基礎,在數字經濟時代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我國需要重點發展的硬科技領域之一。
11月7日至8日,西安將舉辦“2017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大會以“硬科技改變世界,硬科技引領未來,硬科技發展西安”為主題,由開幕式、主論壇、分論壇及多場系列活動組成,圍繞人工智慧、航空航太、生物技術、光電晶片、資訊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智慧製造等硬科技重點領域,共舉辦16場系列論壇活動。大會旨在搭建“一帶一路”科技創新的開放合作共用平臺,匯聚全球頂尖的硬科技成果及人才,打造中國西安的硬科技品牌名片。
秦川機床工具集團股份公司董事長龍興元應邀做客“雲媒中國”新媒體平臺《硬科技會客廳》。
日前,秦川機床工具集團股份公司董事長龍興元應邀做客“雲媒中國”新媒體平臺《硬科技會客廳》,講述秦川人為提升我國裝備製造水準不斷探索奮鬥的故事。
秦川機床工具集團股份公司是一個以研發製造精密數控機床與複雜工具為主業的裝備製造企業,到現在已有52年曆史。秦川集團的發展歷程凝聚著秦川幾代人的智慧,一直牢牢抓住技術領先和科技創新這根準繩。60年代末70年代初,國外對我國實行擺線減速器禁運,秦川人花了6年時間,打造出一款YK7654擺線磨齒機,以及與減速器相關的一些專用設備,為國家提供了成套裝備。80年代,秦川集團進入塑膠機械、塑膠加工設備等新行業,生産出了注塑機、發泡機、中控機。90年代,秦川集團在高精度的蝶形雙剎齒輪的創新上拿到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秦川集團還擁有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四項、中國工業大獎項目表彰獎一項,這些獎項證明了秦川集團在我國裝備製造業的領先水準。
當前西安在全國率先提出大力發展硬科技,龍興元認為,秦川集團的硬科技是站得住腳的。據介紹,秦川集團有“三精”和“三高”,即精密加工、精密檢測、精密裝配,高精度、高效率、高可靠性。“三精”和“三高”是集團對
硬科技持續投入的結果,而“慎易、敬細”四個字構成了秦川精神的硬支撐。“秦川人的精神硬在敢為天下先,敢於去碰硬,敢於讓我們的工作變成整個集團發展的硬支撐。”龍興元説。
龍興元認為,創新驅動發展在我國的科技強國戰略裏居於突出地位,是第一位的,用秦川人的話來説就是“技術領先、模式取勝”。在技術方面,秦川集團始終把科技進步、技術領先擺在第一位,作為集團的硬支撐。秦川集團在齒輪磨削、螺紋磨削、非球鏡面磨削等技術屬於國內領先水準,其中,齒輪磨削技術是國際領軍前沿;集團下屬的漢江工具的齒輪刀具在規模、水準、檔次和種類已是全國先進。
行業內的領先地位讓秦川集團成為當仁不讓的標準制定者,由秦川牽頭或參與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有80多項。秦川集團還躋身世界標準的制定者行列。不久前,ISO國際標準化委員會關於五軸機床的S形試件的標準中,第一次出現了中國人的名字——這個標準就是秦川集團參與制定的。
在模式方面,秦川集團不斷在發展模式上進行調整。據介紹,秦川集團對自己的定位不僅僅是“做機床的”,而是立足於技術的持續進步,圍繞強週期的機床産品,移植核心能力,發展出弱週期的零部件産品和具備工業消耗品特徵的刀具、工具産品,並進一步向服務業延伸。秦川集團提出圍繞“打造具有世界水準的高端裝備製造領域的系統整合服務商和關鍵零部件供應商”為戰略目標,以主機設計製造為基礎,以關鍵零部件、現代製造服務業三大板塊協調發展為中長期重點,開啟了從傳統製造産業向高端裝備製造業的動能轉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百年企業。
近年來,秦川機床依靠50餘年裝備製造的研發經驗,結合“三精”、“三高”優勢,攻克了機器人減速器關鍵零件的設計和加工難度,並自製了産品生産專用成套設備,實現了高質、可靠性的批量化生産,成為中國機器人減速器行業的核心生産企業。秦川集團還積極融入“網際網路+”,向資訊化、智慧化邁進,今年2月,秦川工業機器人減速器數字化裝配線開始試産,打造出具有中國製造2025特徵的數字化車間。今年7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深入秦川集團考察後鼓勵企業員工要進一步創新,提升智慧製造水準,造出由內到外真正的中國機器人!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逐步推進,秦川集團也做了不少探索。近年來,秦川集團的中控成型機開始出口到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等中亞國家,在俄羅斯奔薩州建立了一家數控機床工廠,在土耳其建了銷售網點。特別是俄羅斯工廠的建立使秦川集團的銷售收入一年增加了1000萬美元,為集團的整個發展格局提供了新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