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培合:文化為硬科技提供內在支撐力

發佈時間: 2017-11-01 17:08:23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徐蘊峰 | 責任編輯: 王東海

關鍵詞: 西安,一帶一路,硬科技,中國製造,人工智慧

圖為著名文化學者、陜西企業文化建設協會會長張培合。

中國網訊 (徐蘊峰)在數字經濟日新月異的今天,科技創新成為驅動産業升級、增強國家實力的新引擎。在此背景下,西安在全國率先舉起硬科技大旗,提出將把發展硬科技産業作為落實“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具體行動和重要舉措,努力建設“中國製造2025”示範城市。

11月7日至8日,西安將舉辦“2017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搭建“一帶一路”科技創新開放合作共用平臺,匯聚全球頂尖的硬科技成果及人才,打造中國西安的硬科技品牌名片。大會以“硬科技改變世界,硬科技引領未來,硬科技發展西安”為主題,圍繞人工智慧、航空航太、生物技術、光電晶片、資訊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智慧製造等硬科技重點領域,共舉辦開幕式、主論壇、分論壇等16場系列論壇活動。

近日,著名文化學者、陜西企業文化建設協會會長張培合受邀做客“雲媒中國”新媒體平臺《硬科技會客廳》,暢談他眼中的硬科技以及西安發展硬科技的人文優勢。

張培合認為,硬科技首先是技術上高精尖,還要能物化為實實在在的産品,讓人們看得見、摸得著,滿足人們的使用需求,改變人們的生活,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硬科技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長河中有著悠久的歷史。中國的硬科技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領先世界,中國古代四大發明、造船技術、紡織工藝、茶葉加工、瓷器製作在當時都屬於硬科技,對人類的進步産生了重大影響。“回望歷史,中國的硬科技值得國人驕傲,值得國人增加文化自信!”張培合説。

在張培合看來,由西安扛起硬科技大旗、舉辦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是一個正確的選擇。西安是13朝古都,做首都的時間長達1131年,尤以周朝、秦朝、漢朝、唐朝四個朝代的科技特別發達。周朝的青銅冶煉技術有不少到現在還是不解之謎;秦朝留下了萬里長城、銅車馬、世界上第一條“高速公路”秦直道等;漢朝的紡織技術達到巔峰,一件素紗蟬衣讓現代人都稱奇不已;唐代的中國是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大唐西市和東市匯聚著當時全球最精美的硬科技産品……

如今,西安的硬科技實力依然雄厚。陜西擁有眾多諸如陜汽、陜鼓集團、步長藥業這樣的硬科技企業,中航工業接近半壁江山都在陜西。2016年,陜西GDP增速繼續超過全國平均水準,GDP總量排在全國第15位,增速則位居第16位。近年來,陜西追趕超越的步伐逐漸加快,硬科技的持續發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除了硬實力,張培合認為,西安這座城市具有承載硬科技的獨特的人文資源優勢。“硬科技與文化密不可分,一個城市如果沒有深厚的人文資源做支撐,科技走不長、走不久,也走不遠。”西安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中華文化處處教人向上向善,如果運用到硬科技企業管理中,可以讓企業增加內在的功力,增加企業的凝聚力、向心力、約束力,甚至增強企業的調試功能、輻射功能以及再創新功能。

作為陜西企業文化建設協會會長,張培合這些年對企業文化建設進行了大量的實地調研和深入研究。他發現,凡是硬科技企業做到行業領袖的,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都高度注重用中國優秀的、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去影響企業文化建設,甚至把教人向上向善的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搞好企業黨群工作、工會工作的一種方式。

多年的工作經歷讓張培合認識到,中國要發展,既要注重塑造硬科技品牌、企業團隊,還要注重用中國優秀的人文資源來影響、支撐硬科技發展,用文化自信塑造人的內力,這樣硬科技才能做得更好,更有可持續性。而對於擁有豐厚人文資源的西安來説,硬科技的發展無疑將是如虎添翼。“只有與文化軟實力相融合,硬科技才有生命力。”張培合説。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