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大為:共塑“一帶一路”區域價值鏈

發佈時間: 2017-05-31 09:18:27 | 來源: 中國經濟網 | 作者: 程大為 | 責任編輯: 劉芳奇

關鍵詞: 一帶一路,區域價值,價值鏈,五通,資金融通

在“五通”中,“政策溝通”是制度保障,“民心相通”是社會根基。沿線國家應著眼區域內價值鏈塑造,將傳統貿易領域拓展到産業內和産品內貿易領域,實現真正的“貿易暢通”。為此,當前要突破基礎設施匱乏的硬約束和資金匱乏的軟約束,實現“設施聯通”和“資金融通”。這就是“五通”的經濟邏輯

“一帶一路”建設倡導通過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將中國與沿線國家連接起來,參與國際分工,創造大區域內的合作機會,探尋全新發展模式。

“一帶一路”的一頭,是世界上經濟最活躍的東亞生産網路,有參與全球價值鏈程度較高的國家;另一頭是歐洲經濟圈,活躍著以德國和中東歐為主的生産網路;中間則是經濟深度凹陷區,許多國家尚處在工業化初級階段,鐵路、港口、公路等基礎設施落後導致該地區難以分享經濟全球化的成果。

基於這樣的現實,“一帶一路”大區域內的國家應如何順應全球化趨勢、實現發展目標?

首先,傳統最終産品分工下的貿易仍是“一帶一路”繁榮發展的主要驅動力。沿線國家工業化水準處於不同階段,很多國家以自然資源、農業資源為優勢稟賦,各國貿易互補性強,産業間貿易機會較多。今年一季度,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進出口同比增長26.2%,高於同期整體外貿增速4.4個百分點,説明“一帶一路”建設中“貿易暢通”的重要性。

其次,形成“一帶一路”大區域價值鏈是各國的共同發展路徑。對處於深度凹陷區的國家來説,實現經濟增長的重要路徑是工業化,從而直接獲取參與價值鏈的機會,實現與區域內其他國家的協同發展。對東亞國家來説,調整國內産業結構、建立地區層面的市場、減少區外依賴應是其工業化發展的近期目標。“一帶一路”大區域價值鏈一旦形成,將産生區域內的市場和生産網路,實現區域內生産與消費相結合的發展模式。屆時,區域內産品內貿易和産業內貿易將長足增長,真正實現“貿易暢通”。

再次,克服“一帶一路”大區域內基礎設施匱乏的發展瓶頸。根據亞洲開發銀行2009年一份專題研究報告估計,在2010年至2020年間,亞洲各國和地區總體需要在基礎設施領域投資約8萬億美元。此外,還要在特定區域內基礎設施項目上投資2900億美元。基礎設施供應不足會影響貿易、投資能力,也是基於這個原因,“一帶一路”建設將“設施聯通”作為了合作的重點領域。

最後,做好“資金融通”,解決沿線發展中國家國內資本形成不足、國際資本投入不夠的雙重困境。發展中國家人民收入水準低,低收入必然導致低儲蓄率,低儲蓄率又造成國內資本形成不足,生産難以擴大規模。即便是貿易順差的國家,通常也不得不將貿易盈餘投到美元資産上作為外匯儲備,致使國內經濟發展資本嚴重缺乏。與此同時,在全球經濟步履維艱的情況下,國際資本更多回流到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急需的基礎設施,因為投資規模大、回報時間長,幾乎無法吸引外資。如此看來,做好“資金融通”,才能為“一帶一路”大區域內國家輸送發展血液。

在“五通”中,“政策溝通”是制度保障,“民心相通”是社會根基,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頂層設計和基層支援。沿線國家應著眼區域內價值鏈塑造,將傳統貿易領域拓展到産業內和産品內貿易領域,實現真正的“貿易暢通”。為此,當前要突破基礎設施匱乏的硬約束和資金匱乏的軟約束,實現“設施聯通”和“資金融通”。這就是“五通”的經濟邏輯。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作者: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程大為)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