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至15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在北京舉行,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眾多媒體紛紛熱議。盤點“一帶一路”進程,筆者認為,中東應“榜上有名”,因已有早期收穫。
首先,政治互信,不斷增強。雙方已就“一帶一路”達成三點共識:一是“一帶一路”引領雙方戰略合作方向。雙方建立了政治戰略對話機制,頂層設計日臻成熟,其中“中阿合作論壇”發揮了重要作用。2016年1月,習近平主席成功訪問了沙特、埃及和伊朗中東三國,增強了其對中國的信任,共簽署了52項合作文件,開創了雙方共建“一帶一路”的新局面。二是雙方互補性強,合作空間大,領域廣,既有優勢互補,又有強強聯合,還有取長補短。對方需要的商品、技術、投資和市場等,均為中方強項。中方所需的能源、投資、市場等,對方也都具備。三是雙方均有積極性。為實現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正加大對外開放力度,而中東國家,為穩定政局、振興經濟和改善民生,正加速“東向”政策,願將其發展規劃同“一帶一路”對接。
其次,經貿合作,強勁有力。中國成為阿拉伯國家第二大貿易夥伴;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重啟對華自貿區談判,並取得實質性進展。第二屆中阿博覽會簽署合作項目金額1830億元人民幣,成為中阿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平臺。
再次,産能合作,落地生根。中土安卡拉至伊斯坦布爾高鐵二期工程順利通車。2016年1月,中沙延布煉廠正式投産。該廠‘設計加工能力達到40萬桶原油/日(合2000萬噸/年)。這是中國石化首個海外煉化項目,也是中國在沙特最大的投資項目。埃及的中埃蘇伊士經貿合作區起始的1.34平方公里早已全部建成。2016年1月,該合作區二期(2平方公里)正式揭牌。這一項目將引進紡織、服裝、石油裝備、摩托、太陽能等100多家中國企業,可以為埃及創造1萬多個就業機會。此外,中國和阿拉伯技術轉讓中心正式掛牌成立。雙方已就建立清潔能源培訓中心、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落地阿拉伯項目等達成了共識。
第四,金融搭臺,資金支援。中東10國已成為亞投行的創始成員國。它們是,卡達、阿曼、科威特、沙特、阿聯酋、約旦、埃及、伊朗、土耳其和以色列。中國工商銀行在迪拜、阿布扎比、多哈、科威特、利雅得、伊斯坦布爾開設了分支機構。中國分別同阿聯酋和卡達簽署了雙邊本幣交換協議。中國斥資150億美元,設立中東工業化專項貸款,用於同地區國家開展産能合作、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
第五,文化交流,生動活潑。2014年和2015年為中阿友好年,舉辦了中阿文化部長論壇、第三屆阿拉伯藝術節、首屆中國--阿拉伯城市論壇等活動。截至2015年年底,在華留學的阿拉伯國家學生總數達1.4萬人。隨著漢語教學在阿拉伯國家的迅速發展,中國已先後在9個阿拉伯國家建立了11所孔子學院、3所孔子課堂。中國同地區國家每年都有文化交流執行計劃,交流領域廣泛,並舉辦各類研討會,為民心溝通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作者劉寶萊係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前副會長、前駐中東大使、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高級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