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通"正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強大助推器

發佈時間: 2017-05-05 09:58:46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馬靜舒 | 責任編輯: 劉芳奇

關鍵詞: 一帶一路,五通,西哈努克港,建設重點,聯通

“一帶一路”倡議推進三年多來,經歷了從無到有、由點及面的長足發展,進度和成果都超出預期,並受到國內外的持續關注,收穫了越來越多的認同,熱度一直不減。作為“一帶一路”建設重點的“五通”也進一步具體化,由最初的道路聯通改為設施聯通,貨幣流通改為資金融通,涵蓋內容和範圍更全更廣,內涵不斷得到豐富。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的“五通”正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強大助推器。

政策溝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首要前提,政策溝通的關鍵在於能否獲得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至今,中國一直尋求並實現了與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發展戰略和計劃的對接,如哈薩克的“光明大道”、蒙古國“草原之路”、俄羅斯的“跨歐亞大通道建設”、歐盟的“容克計劃”、英國的“北方經濟引擎計劃”、波蘭的“琥珀之路”、印尼的“全球海洋支點”等均與“一帶一路”實現對接合作。同時積極探索多邊的合作機制,利用多邊外交和首腦外交,在國際場合和多邊組織中推廣“一帶一路”倡議,如2016年9月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簽署關於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隨後中國領導人又在金磚國家領導人會議和亞太經合會議上推動“一帶一路”建設。11月17日,“一帶一路”倡議被寫進第71屆聯合國大會決議。目前,中國已經同4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一帶一路”合作協議,同時越來越多的國家表現出對“一帶一路”的認同和支援,“一帶一路”已不僅僅是中國方案,更是全球共識。

設施聯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不連不通、連而不通、通而不暢的現象是“一帶一路”沿線最大的“痛點”之一,嚴重制約著經濟的發展。目前,中國與43個沿線國家實現空中直航,共簽訂了130多個公路、鐵路、海運等運輸協定。一批國際公路、鐵路通道正在加緊建設之中:雲南的中老泰公路、中越公路、中緬公路、中印公路國內段大部分已建成高速公路;中泰鐵路、中老鐵路也已取得進展。同時在中亞中歐之間開通了多條客貨運輸道路通道,依託新亞歐大陸橋和中歐班列,2016年途經我國新疆阿拉山口出境的西行班列累計1220列。中國企業也在“一帶一路”沿線承擔了多個大型項目,在電力、通信設施和交通領域均有重要進展,一批標誌性項目落地,如中交集團承建的蒙內鐵路(蒙巴薩—內羅畢鐵路)於今年4月13日試通車。目前,中國的鐵路裝備已經實現了六大洲的全覆蓋。未來10年,“一帶一路”沿線基礎設施投資將進一步加大,累積達到80000億美元,為互聯互通注入強勁動力。

貿易暢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古代絲綢之路首先是一條貿易之路,只有在貿易暢通的情況下才會産生設施聯通和資金融通的需求,才有了民心相通的物質基礎。2016年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的貿易總額達到630000億美元,約佔中國進出口總額的四分之一,在為沿線國家提供大量工作崗位的同時也有力地推動了産業升級,加速了沿線國家的工業化進程。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形勢下,中國致力於推動“一帶一路”沿線貿易通關便利化,提高通關效率。三年來,中國積極探索建立經貿合作區,出現了一批具有示範效應,運作良好的標誌性園區,如泰中羅勇工業園、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同時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為貿易暢通提供了新渠道,在提高交易效率的同時大大降低了貿易成本。電子商務方興未艾,中國應利用自身國內市場的發展經驗,搭建跨境電商平臺,繼續推動電子商務“走出去”。

資金融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關鍵動力。“一帶一路”沿線基礎設施建設和貿易規模的不斷擴大需要資金融通進行有力的支撐。2014年中國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為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産業合作提供融資支援,同年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2016年6月,亞投行批准了首批四個項目總計5.09億美元的貸款,用於印尼、巴基斯坦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能源和基建領域,2017年3月又新增成員13個,成員總數達到70個。隨著貿易的增多,人民幣投資和跨境業務日益受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關注,大大推動了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目前,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累積的直接投資已經達到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20%,其中五分之一以上是人民幣直接投資。中國應進一步拓展人民幣離岸業務,利用人民幣離岸市場,把握金融領域的數字化、網路化大趨勢,創新區域金融合作方式,同時穩定人民幣匯率,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金融動力。

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人文基礎。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三年來,中國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官方人文交流機制不斷完善,高層互訪,互派留學生,簽證便利化進一步推進。目前,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的24個國家達已成學歷互認。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動豐富多彩,如文化年、旅遊年、藝術節、電影節等。同時依託“孔子學院”在絲路國家不斷推廣中國傳統文化,如漢語、書法、太極等。“滿眼是風光,處處有故事”,大美絲路跨越東西文明,具有極其豐富的文化和旅遊資源,國家旅遊局預計,“十三五”時期,中國將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輸送1.5億人次中國遊客和2000億美元旅遊消費。民心相通在於相互理解和相互認同,首先我們要有文化自覺和自信,充分把握傳統文化與時代的共鳴點,講好中國故事,塑造好國家形象,增強話語的説服力和感召力;其次要尊重和欣賞不同文化,文化交流互鑒的理想境界應該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唯有民心相通,“一帶一路”才能成為和諧的“大合唱”而不是中國的“獨角戲”。

隨著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的日益臨近,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的“五通”建設必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助力“一帶一路”行穩致遠!

馬靜舒 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