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蘊嶺:"一帶一路"已成推動世界發展的新思路

發佈時間: 2017-04-28 09:57:25 | 來源: 人民網 | 作者: 覃博雅 | 責任編輯: 劉芳奇

關鍵詞: 張蘊嶺,一帶一路,新階段,新思路,産能

人民網北京4月28日電(記者覃博雅)27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張蘊嶺以“‘一帶一路’建設的新階段”為主題,在中國記協舉辦的第106期新聞茶座上進行交流。張蘊嶺指出,共建“一帶一路”利於各國重構地緣優勢,也利於形成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回饋的良性投資。

共建並非轉移落後産能

當前,中國經濟進入中高速增長的時期。張蘊嶺將其總結為兩個必須:經濟結構必須轉型,發展模式必須轉變。他把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建設分為兩方面分析:

一方面,要避免把污染甩出去,絕非輸出過剩、落後産能,而是與沿線國家共建新的經濟發展帶。此舉不僅能為拉動中國企業“走出去”積累資金,還能給中國找到各種新的區位優勢——除了出口外,工程承包、架橋修路等都是中方逐步形成的優勢。

另一方面,不僅是各國期望搭乘中國經濟快車,中國企業也可以視自身需要搭上他國列車,最終實現共同發展。以共建的方式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既遵循了市場規律,也利於各國更放心合作。

張蘊嶺指出,中國走的是和平發展的新型大國道路,將對“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産生巨大影響。

利於各國推進經濟發展

“從西方國家工業化的歷史看,不少‘一帶一路’沿海國家利用地利,搭上了工業革命的快車。相比之下,不少內陸國的差距逐步拉大。已落後的國家如何重新追趕?答案仍是‘一帶一路’建設。”張蘊嶺説。

張蘊嶺認為,以中國與歐洲沿海國家之間的廣大地區為例,僅依靠預期中沿線建設的高鐵、動車等基礎設施就能使區域各國大大縮短與域外國家的運輸差距,隨之而來的是影響更多的經濟領域。以國內為例,經濟相對不發達的內陸省份四川省率先開通中歐班列,使一個半月的海運變為12天的陸地運輸;新疆霍爾果斯也不甘落後,與德國杜伊斯堡簽訂運輸便利化協議,將運輸時間縮短為一週左右——這些設施和舉措,極大推進當地經濟發展,縮短與東南沿海省份的經濟差距。

建設需適應當地環境

針對中泰鐵路從高鐵級別降為動車一事,張蘊嶺回答十分坦誠:“我覺得是好事”。

張蘊嶺表示,“一帶一路”沿線的基礎設施建設一定要研究所在國國情,適應當地需要。中泰鐵路調整為動車級別,能夠更好地連接當地並不發達的交通網路,將來憑藉中國設備也可以再升級為高鐵。通過改善當地的經濟環境,拉動當地發展,最終形成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的良性投資。

張蘊嶺指出,聯合國會議多次提及“一帶一路”建設,甚至連阿富汗重建決議也將其寫入。在他看來,即將舉辦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已有28個國家的元首和首腦參與,説明“一帶一路”已成為國際合作、推動世界發展的新型思路和方式。他指出,此次論壇將使各國進一步達成共建“一帶一路”的共識,會議期間簽訂相關協定值得期待。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