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觀:“一帶一路”在身邊——2017全國兩會系列特稿】
全國政協委員李曉東接受中國網記者採訪。中國網 李智/攝
中國網新聞3月7日訊(記者戚易斌李智)作為古代絲綢之路的起點,陜西省西安市歷史悠久、文化厚重,區位、交通、資源、産業科技等綜合優勢,為西安對外開放奠定了深厚基礎,使其成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節點城市。
“2100多年前,漢朝使者張騫出使西域,讓這片土地孕育和見證了古絲綢之路的輝煌,”全國政協委員、陜西省政協副主席李曉東在2017全國兩會期間接受中國網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天,國家的‘一帶一路’倡議為西安的發展提供了新機遇,也賦予了它新的使命。”
構建綜合樞紐拉近世界距離
據李曉東介紹,過去幾年,西安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立足優勢、擴大開放,加強互聯互通,在國際化大都市的建設上邁出了新步伐,國際交往的“朋友圈”不斷擴容。
西安擁有中國最大的陸路港口,以及兩個功能齊全的綜合保稅區和一個出口加工區。已開通國內、國際航線311條,年旅客吞吐量3600多萬人次,是全國八大區域性航空樞紐之一。
當前,“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實現每週三班常態化運營,成為加快西安以及陜西省向西開放,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國際鐵路貿易通道。去年底,西安開通了至阿姆斯特丹(長安號)的國際貨運航班,架起了中國西部與歐洲的國際貨運“空中橋梁”。
西安還是西北首個72小時過境免簽城市。在西安設立領事館、簽證中心的國家達到20個,國際友好城市增至29個,給西安的經濟發展和對外合作帶來了積極的影響。
“通過不懈努力,西安已成為空港、陸港、資訊交互的綜合樞紐,這對於西安打造內陸型改革開放新高地,不斷提升自身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影響力和推動力上,具有重要意義,”李曉東説。
發揮科教實力推進智庫建設
西安是我國重要的科技創新基地,據不完全統計,西安市擁有60多所高等教育機構、3600余家科研單位,研發人員超過40萬人,科教綜合實力和技術創新能力居全國前列。
李曉東表示,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西安以及陜西許多院校相繼成立了研究機構,對實施向西開放戰略中遇到的各類實際問題開展持續、深入地研究,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智慧和人文支撐。
2013年以來,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研究院、中國(西安)絲綢之路研究院、“新絲綢之路大學聯盟”、西北大學中國西部發展研究中心“一帶一路”研究院、西安交大“一帶一路”自由貿易試驗區研究院等先後揭牌成立,服務“一帶一路”文化、經濟和科技交流。可以説,在推進“一帶一路”智庫建設上,西安和陜西省走在了全國的前列。
“隨著‘一帶一路’的深入推進實施,對沿線國家經濟合作和人文、科技交流新模式的探索已經成為新課題,”李曉東説,“陜西和西安的智庫建設將進一步凝聚地區發展力量,為‘一帶一路’建設保駕護航。”
民眾享受福利擁抱優質生活
2月22日,滿載哈薩克小麥的首趟中亞班列(哈薩克-西安)糧食專列抵達西安港,標誌著西安港進境糧食指定口岸正式運營,並完成了首單業務。今後,更多來自中亞地區的優質糧食將擺上老百姓的餐桌。
2月24日,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迎來了首趟自烏茲別克始發的集裝箱班列,集裝箱裝載的是1000噸優質棉紗。這預示著,西安市民此後將享受來自“白金之國”的優質棉紗。
為促進陜西外向型經濟發展,西安瞄準中亞地區糧油、棉紡等特色産品,不斷加密開行回程班列,並給予回程班列更多優惠政策,這是陜西、西安服務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又一舉措,同時也讓西安市民擁抱更優質的生活。
此外,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的舉辦,還為西安市民帶來了豐富的文化福利。李曉東認為,這些國際間文化藝術交流平臺的搭建,增進了絲路國家人民間的相互了解與友誼,為共建“一帶一路”營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圍。
“國家的發展和每個老百姓都息息相關,國家的‘一帶一路’倡議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為陜西、西安帶來了珍貴的發展機遇,也切實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準。這是習近平總書記‘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最好體現,那就是要讓發展的成果讓人民共用,”李曉東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