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産業 > 

宿州:一屏在手,“雲”上創“豐”景

發表于:2024-04-23 11:23  作者:張玉芳  來源:安徽日報  責任編輯:沈好好

通訊員 張欣欣、毛峰/攝)

近日,在宿州市埇橋區灰古鎮,平行行走式水肥藥一體機正在開展“一噴三防”作業。

(記者 張玉芳/攝)

近日,在靈璧縣綠饗園現代農業有限公司內,管理人員正在控制室監測調整雞舍環境。

4月17日,記者來到位於靈璧縣虞姬鎮的安徽蕈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現卓正忙著在網上選購平板電腦。

“我們準備給每位管理員配備一台平板電腦,方便他們進行菌菇生産操作。”劉現卓告訴記者,在他們這家數字化食用菌工廠,手機、平板電腦已成為工人們的生産標配。

蛋雞住上8層樓房,喂料、清糞、撿蛋全程自動化操作;菌菇種在恒溫恒濕智慧方艙內,一個人一部手機就能同時管理30個菌菇方艙;小麥赤霉病防控現場,操控一下手機即可完成“一噴三防”作業……近年來,宿州市加快數字賦農發展進程,打造智慧化數字農業工廠和數字農業農村應用場景,提升農業生産資訊化水準。如今,各種智慧終端設備已成為當地農民發展生産的新“農具”。

一台機器一天作業千余畝地

——智慧農機提升田管機械化水準

眼下既是小麥拔節孕穗期,也是預防小麥紋枯病和赤霉病的關鍵期。在宿州市埇橋區灰古鎮,種糧大戶李勇正對他承包的1000多畝麥田開展“一噴三防”作業。今春他使用的“農具”就是一部手機和一台新機器。

“這是一台平行行走式水肥藥一體機,它在傳統大型噴灌機的基礎上研發創新,增加了自動施肥、自動打藥功能。”李勇告訴記者,別看它是臺“巨無霸”設備,操控起來卻非常便捷。

“原來用無人機噴防,我要在田間地頭操控。如今,我拿部手機坐在辦公室就能操控,1000多畝地一天就能完成噴防作業。”李勇説。

今年,埇橋區小麥赤霉病防控面積約為454萬畝次,智慧農機裝備給防控工作插上了“翅膀”。埇橋區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郝彩俠介紹,目前該區擁有植保無人機705架、直升機2架、自走式噴桿噴霧機673台,日防治能力60萬畝,預計本月底前就能高品質完成防控任務。

近年來,宿州市積極探索運用先進數字化技術改造傳統農業、裝備現代農業。一方面,加大對自動駕駛和智慧農機裝備的補貼力度,引導、鼓勵農民購買和使用智慧農機;另一方面,積極推廣種植模式、作物品種宜機化,不斷拓展自動化智慧化農機應用場景,切實提升耕種管收全程機械化智慧化水準。

“2023年,宿州市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高達99%,4個農機補短板項目獲批安徽省新型農機裝備推廣應用項目。”宿州市農機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一名員工管理6.5萬羽蛋雞

——數字化項目引領傳統農業蝶變

4月16日,在靈璧縣馮廟鎮綠饗園現代農業有限公司,記者見到一座特別的雞舍:整個雞舍乾乾淨淨、整整齊齊,蛋雞分層安置,好似住在樓房。記者抬頭數了數,足足有8層。

“光這一棟雞舍就養殖了6.5萬羽蛋雞。”公司總經理朱若玉説。

這麼高的“雞樓”怎麼管理呢?朱若玉解釋説,雞舍裏配有保溫保濕、投料喂水系統和糞污處理系統等多個智慧化系統,添料、送水、清糞、撿蛋等全過程實現自動化作業。傳統蛋雞養殖,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而“智慧養雞場”的出現,徹底顛覆了傳統蛋雞養殖模式。

“管理這6.5萬羽蛋雞,以前至少佔地3200平方米,需要3個管理人員。現在僅僅需要1200平方米,一個人就夠了。”朱若玉説,雞舍內佈置了感測器,管理人員在控制室或手機App上就能實時觀察雞舍狀況,並及時做出相應調整。

“新技術的使用讓我們蛋雞産蛋率提高了2.1%,直接降低養殖成本200多萬元。”朱若玉介紹,公司蛋雞存欄量達到40萬羽,每年可産鮮蛋5000多噸。去年,公司總産值達到9300萬元。

蛋雞生産端的數字化改造,是宿州市近年來推動行業頭部企業數字化流程再造、制度重構的體現。該市正在打通農業産業鏈,實現農産品生産由數量型向品質效益型轉變,生産經營方式由千家萬戶分散種養向規模化、集約化轉變,傳統農業加速向現代農業轉變。

該市先後建設落地了“智慧農業”“數字果園”等一批數字化項目,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産態勢感知、遠端智慧控制、指揮調度分析、農業産業融合發展等方面水準。碭山縣、泗縣和埇橋區灰古鎮分別入選國家級和省級數字鄉村建設試點。2023年,宿州市28個長三角綠色農産品生産加工供應基地實現滬蘇浙地區銷售額45.9億元,同比增長14%。

一部手機同時“掌控”30個菇房

——數字賦能設施農業智慧化生産

種菌菇還要像過去那樣拿著溫度計一個個大棚測溫度嗎?當然不!如今,在靈璧縣虞姬鎮,安徽蕈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數字化食用菌工廠裏,一部手機就可以“種”出菌菇。

“菌菇生長關鍵看四大環境指標:溫度、濕度、光照和二氧化碳濃度。”劉現卓掏出手機,點開App,智慧出菇方艙內的溫度、濕度等數據立即顯示出來。

“都是實時數據。每個智慧出菇方艙都裝有感測器,能實時監測,還能自動報警,坐在家裏就能遠端管理。”劉現卓説,一個智慧出菇方艙一次可種菌菇2000棒,一個人一部手機最多可以同時管理30個方艙。

通過對環境參數精準控制,智慧出菇方艙7天就能出一茬秀珍菇,不僅實現全天候無季節性生産,而且長出的菌菇個頭均勻,賣相好,口感也好。劉現卓介紹,公司年産1000噸秀珍菇,供應北京、杭州、南京、合肥等地一級批發商,完全不愁銷。

數字化食用菌工廠的出現,是宿州市打造智慧化數字農業工廠和數字農業農村應用場景的一個縮影。

該市圍繞特色設施農業,通過融合物聯網、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數字技術,打造智慧化數字農業工廠和數字農業農村應用場景,實現農業生産平臺數據全覆蓋、環境監測全天候、精準管護全過程、農機作業全自動。

“截至目前,宿州市已累計建設省級智慧化數字農業工廠11個、智慧化數字農業農村應用場景82個,管護成本平均降低10%,畝均效益提升20%以上。”宿州市農業農村局市場與資訊化科科長陳凱告訴記者。

相關新聞

政策

産業

新聞排行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監督電話: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體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動:18856058829

廣告合作:1831087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