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在宣城市績溪縣荊州鄉古水街,非遺傳承人胡細民坐在小巷門前,編制竹製品。選竹、刮青、破竹、拉絲、挑蔑、編織……經過幾十道的工序,一根根竹篾在胡細民的手指間翻飛逐漸成型,變成一件件精美別致的竹製品。
1954年出生的胡細民,從16歲開始就接觸竹編技藝,至今已有40多年頭了。竹編是一門辛苦的細活,但是胡細民卻沒有放棄,這要源自於他內心中對竹編文化的無限熱愛。胡細民回憶道,他在學習初期,為了學習這門手藝,經常挑燈夜戰,廢寢忘食。
如今,胡細民不僅熟練地掌握了竹編技藝,還借鑒皖浙交界的竹制“嫁粧”花紋技巧,摸索出一套屬於他自己的編織藝術風格。
“做篾匠是一件慢工出細活的苦差事,現在年輕人都不願意做了,很少有人有堅持下來。”胡細民説,作為竹編非遺傳承人,他最大的心願是有更多人了解和學習竹編技藝,讓這一傳統手藝流傳下去。(圖文/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