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鄉村振興 > 

安徽: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發表于:2023-10-17 10:09  作者:梅麟  來源:安徽日報  責任編輯:沈好好

“你的家鄉入選了嗎?”最近,不少人的朋友圈被一條新聞“刷屏”。

日前,省農業農村廳公佈2023年度和美鄉村精品示範村建設名單,潛山市黃鋪鎮黃鋪村、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等200個行政村入選。據了解,這是我省實施“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中首批次確定的精品示範村建設名單,引發廣泛關注。

受制於人均資源不足、底子薄、歷史欠賬較多等原因,農業農村仍然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短板,發展面臨諸多障礙。例如,黃鋪村曾有“黃鋪是個泥巴崗,泥土板結禾不長,三天不雨苗發黃,好女不嫁黃鋪郎”的説法,一句“大灣好風景,出門就是嶺,不是石頭絆了腳,就是茅草割了頸”的順口溜更是反映大灣村人過往的無奈。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加快建設彰顯徽風皖韻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推進我省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一號工程”,是建設現代化美好安徽的“基礎工程”。今年7月召開的全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現場會提出,計劃每年建設200個左右精品示範村,全省到2027年建設1000個左右的精品示範村。

鄉村振興促發展,小村舊貌換新顏。如今,黃鋪村“坡谷蔥郁河塘清澈、白墻灰瓦院落整齊”,大灣村實現從窮山村變成“中國特色村”的美麗蝶變,雙雙入選首批次精品示範村建設名單。發佈首批精品示範村建設名單,有望引領帶動更多鄉村實現美麗生態、美麗經濟、美好生活有機融合,加快推動鄉村建設和發展比學趕超、提檔升級。

同時,也要認識到,建設和美鄉村才剛剛“破題”,更為艱巨繁重的任務還在後面,決不能鬆勁歇腳,更不能換頻道。要堅持高位推動、部門聯動、上下互動,幹出樣子、幹出名堂。自覺踐行“浦江經驗”、落實“四走訪基層”要求,及時回應群眾急難愁盼,將群眾滿意度作為檢驗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標。定期“回頭看”,對建設不達標、管護不到位的村及時補缺補差。較真碰硬考核,督促各方盡職履責,形成打造萬千美麗鄉村、造福萬千農民群眾的強大合力。

千篇一律不是美,百花齊放才是春。皖南山水徽韻,皖北田園風光,江淮錯落有致,沿江山水風韻,皖西生態山村……我省居中靠東,沿江通海,地形複雜多樣,不同區域地理氣候條件差異較大。抓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同時,切忌“一窩蜂”“一刀切”,避免將精品示範村變成其他地方生搬硬套、複製粘貼的“樣板間”“標準間”。精準施策,亮出地域特點、體現當地人文風情,在保留原有鄉風鄉韻鄉愁基礎上實現華麗轉型,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建設風采多元“皖美鄉村”。

多措並舉留人才,做好增值“大文章”。人才是最寶貴的資源,補不上人才這塊短板,和美鄉村建設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完善支援政策,暢通智力、技術、管理下鄉通道,為人才創造機會、暢通渠道、營造環境,讓更多“土專家”“田秀才”搭檔“鄉創客”“新農人”,在廣袤田野裏播撒希望、綻放光彩。産業與人才是相互聯繫、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的有機統一整體,沒有産業的農村,難聚人氣,更談不上留住人才。跳出本地看本地,形成廣大消費者認可、具有競爭優勢的特色,推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培育鄉村産業新業態,推動本地産業全鏈條升級,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驅動地方特色産業“加速跑”,吸引各路人才踴躍“下鄉”,持續創造更多創業就業機遇,拓寬興業致富渠道,讓農民群眾腰包越來越鼓、日子越過越紅火。

崇尚“和”理念,移風易俗聚人心。從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建設“美麗鄉村”奮鬥目標,到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紮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從美麗鄉村到和美鄉村,一字之變,內涵卻是極豐極深。崇尚“和”理念,既體現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農業生産得時之和、適地之宜,也寄託著對鄉村社會人心和善、和睦安寧的殷殷期盼。把“和”理念貫穿和美鄉村建設全過程、各方面,以更實舉措提振農民群眾精氣神。深入挖掘安徽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持續推進移風易俗,弘揚敦親睦鄰、守望相助、誠信重禮的鄉風民風。加強法治教育,引導農民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增加富有農耕農趣農味、體現和諧和順和美的鄉村文化産品與服務供給,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潛移默化中滋潤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

鄉村治、百姓安、天下穩。和美鄉村建設既要見物也要見人,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既要抓物質文明也要抓精神文明,實現鄉村由表及裏、形神兼備的全面提升。充分發揮精品示範村典型示範作用,全方位宣傳典型事、典型人、典型經驗,鼓勵人們不止步于“刷爆朋友圈”,更要積極為建設人心向善、穩定安寧的和諧家園作出貢獻,營造全社會共同關心、支援、參與鄉村建設的濃厚氛圍,奏響和美鄉村“大合唱”。

相關新聞

政策

産業

新聞排行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監督電話: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體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動:18856058829

廣告合作:152565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