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桐城市范崗鎮堅持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民生工程為抓手,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科學制定經濟發展規劃,積極探索經濟發展新模式,全面激活村級集體經濟的“造血功能”。上半年來,該鎮已有14個村集體經濟收入超50萬元,經濟發展質效凸顯。
圖為石井鋪村農村大食堂
凝聚發展合力,探索抱團發展“新模式”。積極推行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將黨組織嵌入到産業之中,把黨員群眾組織起來,把土地資源集中起來,把資金資産整合起來,形成“支部建在産業鏈、黨員聚在産業鏈、群眾富在産業鏈”的發展新路徑,變各自為戰為“抱團增效”。聯合村以“書記項目”為抓手,積極探索創新土地集約經營模式,率先在全鎮實施農業生産“大託管”,以村黨支部為載體,將土地統一流轉至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引進安徽桐城農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與合作社簽約,建立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集中託管3200畝土地,涉及26個村民組,服務農戶705戶,實現集體經濟年增收15萬餘元,村民收入年增長累計20萬元,有效激發出土地“錢”力。瀝崗村黨支部書記充分發揮“領頭雁”作用,積極領辦合作社,採取合作社入股221萬,原米廠法人入股170萬,共投入資金391萬元創辦范瀝香米業有限公司,合作社佔比51%,目前公司運營良好,能為集體年增收30萬餘元。
圖為聯合村農業生産大託管無人機植保
盤活閒置資源,構建多元發展“新體系”。堅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積極引導全鎮村(社區)盤點“三資”家底,對村集體所有的閒置辦公樓、校舍、廠房等各類集體存量資産盤點,通過租賃、聯營等方式進行開發利用,讓大量閒置低效的“沉睡”資源變成能交易、能變現、能增收的發展資産,助力村級集體經濟“百花齊放”。石井鋪村將原石龍小學閒置校舍打造成“農村大食堂”,同時以大食堂為圓心,打造集農業生産、旅遊觀光、養老服務、農事體驗于一體的農業綜合體,把“閒資源”變成“金疙瘩”,全面帶動強村富民。新聯村盤活村舊粉房廠址建設用地,爭取資金159萬元新建一座1300平方米的農産品紙箱生産基地,與現有2座標準化廠房配套建成小型産業園,逐步形成“三公里”就業圈,增加村集體經濟年收入10萬元,帶動150余人“家門口”就業。鐵鋪村盤活30畝低效用地建成黑木耳種植基地,發展黑木耳種植産業鏈,預計今年10月份可採摘鮮耳,為村集體創收20萬元,並帶動村民務工增收。
圖為楊安村桐城現代智慧農業産業園
精準牽線搭橋,拉起村企共建“姻緣線”。聚焦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營商環境,強化“雙招雙引”,通過組織牽線搭橋,打通村企雙向對接渠道,以組織共建、産業共育、資源共用等方式,推動形成“村企互利共同體”。鎮黨委立足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核心區的優勢,精準推動龍頭企業凱盛桐城現代智慧農業有限公司落戶楊安村,建設桐城現代智慧農業産業園,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積極引導村企雙方組建聯合黨支部,採取“黨支部+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實現土地、勞務、資金、技術等資源優勢互補。得益於村企共建的有力推動,投資1.7億元的一期項目高效運營,鄉村振興銜接資金4000萬元正在用於二期工程建設。産業園為附近村民提供了200多個就業崗位,為村集體經濟帶來100萬元的年收益。利用産業園的輻射效益,因勢利導打造瓜蔞基地、富鋅香米基地,今年楊安村又被列為“2023年和美鄉村精品示範村”申報名單,成為桐城市村企共建的樣板。(圖文/朱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