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64歲的胡平來説,退休後,繁昌博物館顧問的身份,打開了他的退休新生活。
當過老師、制過煤餅,不論此前從事哪一行,收藏都是胡平矢志不渝的興趣和愛好。“年輕的時候就喜歡收藏錢幣、郵票等老物件,也結交了不少收藏界的老朋友。”胡平坦言,甚至到了癡迷的程度。
除了收藏,胡平還熱衷於攝影,幾十年來,繁昌的大街小巷、田間地頭都留下過他的身影,他也一直堅持用鏡頭記錄身邊人和身邊事。
上世紀70年代末,一次偶然機會,讓胡平接觸到了攝影,自此一發不可收拾愛上攝影,這也為他成為繁昌博物館顧問埋下了伏筆。
“最初接觸相機,還是膠捲式的老相機,紅梅牌、虎丘牌的都用過。”胡平説,到了第三台海鷗牌相機,足足花了兩年攢下的工資,當時一台相機的市價是600多元。
1990年亞運會火炬傳遞、繁昌中學老大門、繁昌老郵局……如今在繁昌博物館臨展廳展出的一幅幅老照片,就有不少是胡平當年拍攝的。
2022年10月1日,繁昌博物館新館落成並正式對外開放,身為顧問,胡平幾乎全程參與了博物館中國古代史、近現代史展廳的布展。用他自己的話説,“每一次布展,其實都是對館藏文物的重新研究和再認識,而且每一次都有新的收穫。”
繁昌博物館新館因山就勢,山水共生,外觀棱角分明,造型設計取“渡江第一船”之意。整體結構形成一城山水、千帆競渡的風格。新館除了功能的增加,展廳面積的增大之外,也為豐富的展陳形式提供了更多空間。
行走于繁昌博物館,陶瓷、青銅、石器應接不暇,館藏文物門類眾多,展廳面積2756平方米。據介紹,該館現有館藏文物四千余件,國家一級文物28件,二級文物116件,三級文物527件,另有各類標本近萬件。在收藏的文物中,尤以宋代繁昌窯青白瓷、西周青銅器和元代窯藏瓷器而著稱。
置身館中,可看亞洲最古老的舊石器時代遺址“人字洞”,還可目睹2000多年前的蟻鼻銅范,亦可看到繁昌窯出土的蓮花托盞……
徜徉其間,是一場又一場與傳統文化的邂逅,無論是精妙傳神的書法繪畫、流光溢彩的瓷器玉器,還是巧奪天工的銅制飾品,都能讓觀者“見物如面”,在時空穿越中感受中華文明的多元瑰奇。
為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突出“展教合一”的理念,繁昌博物館還創設了繁博臨展、繁小博童萌會、繁博有我、繁博講壇等社教品牌。僅今年上半年,就開展了科普教育活動37場,參與人數近2萬人次。
其中,繁小博童萌會打造的“童心巧手”“考古研學”“繁博科普”等系列少兒活動,尤為受歡迎,清明節“春風可托紙鳶寄願”“兔子燈籠元宵節”“我在博物館裏畫文物”等親子研學已經成為繁昌博物館的品牌活動。
繁昌博物館成立於1993年,隨著時代發展,老館展陳面積、設施、佈局等難以滿足新的需求。“以前展廳面積小,無法利用現代化展陳手段,大部分珍貴文物得不到有效展示利用。”繁昌博物館開放陳列部負責人崔晶晶説。
現在,新館有了更大空間,展陳方式創意十足。崔晶晶介紹,新館增設了不少體驗場景,觀眾可以沉浸式體驗博物館展品的文化價值。
數據統計,新館開放以來,繁昌博物館共接待參觀群眾5萬多人,提供講解服務295場次。下一步,繁昌博物館將在館校共建、文物保護、學術研究等方面下功夫,推出更多以文化遺産資源為核心的品牌展覽、社教活動和文創産品,讓更多人走進“繁博”,走進繁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