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
分享到 0

黟縣碧陽鎮:鄉村治理標準化 助力鄉村振興新發展

自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暨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工作開展以來,黟縣碧陽鎮通過組織引領、宣傳引導、守正創新、上下聯動等方式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工作,治理內容逐步充實,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鄉村正在全面經歷舊貌換新顏。

美麗鄉村步步為景。初春時節,走進碧陽鎮碧山村,一座座錯落有致、白墻黑瓦的徽派古建築和綠油油的庭院小花園相映成趣,各家各戶院落衛生整潔,村中蜿蜒的石板小路給人移步換景的體驗,處處呈現出美麗文明的新農村景象。碧山村《村規民約》作為獲評全國優秀的村規民約,五部分內容涵蓋了社會穩定、村容村貌、婚姻家庭、鄰里關係、公共秩序、美麗家園、生産生活、文化教育、平安建設等40個方面工作。在村容村貌、美麗家園建設等方面大力倡導政府引導,群眾參與和黨小組管理的方式,充分發揮黨小組先鋒作用,黨員帶頭改水、改廁、改路,清垃圾、清障礙,有效消除了農村“臟、亂、堵”的情況,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碧山村已成為全鎮鄉村治理標準化和美麗鄉村建設的榜樣。“老家變化太大了,一年沒回家,現在真是房前屋後處處乾淨,我家老房子也要好好拾掇,過兩年回來養老。”“村子裏現在就跟城裏一樣了,不僅小路都被打掃得很乾淨,還新開了很多咖啡店、書店,年輕人也能待得住。”村民們紛紛感嘆道。

村民議事事事協商。“有些人為攔雞,將菜園周邊亂拉塑膠網,不僅影響村容村貌,而且還存在安全隱患”“原來四通八達的石板路,在一些背街小巷,有的已成了斷頭路,能不能通過‘五微治理’模式儘快恢復?”“一下雨,村裏的排污溝不是這兒堵,就是那兒不通,臭就不説了,蒼蠅還滿天飛,得想個法子長久解決。”“議事長廊上”你一言我一語,黨員群眾代表會在此舉行一場議事會,通過討論協商,最終形成了具有村莊特色的環境整治初步方案。古黃村以“全國村級議事協商創新實驗試點單位”建設為載體,結合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通過解讀基層治理標準化、鄉村治理標準化等內容,運用最“接地氣”的語言和方式進行宣講,為推進鄉村治理標準化工作打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那個河水不清亮、這裡樹木倒塌、這個生産路面凹陷……在“議事長廊”,村民有什麼想法都可以説出來,“聽你説、看我做、勤協商、共治理”的基層治理路徑正在暢通,“民事、民議、民決”的治理格局正在實現。

村強民富人人守法。“自從村裏開展各種法律宣傳,村民們的法律意識提高了,遇到事情大家也學會了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希望還能再多進行幾次這樣活動。”法治鄉村建設是鄉村振興戰略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也是城鄉社會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法治的根基在人民,要讓法治在鄉村落地生根,把“紙上的法律”變為“行動中的法律”,需要每一位鄉村群眾自覺守法、用法。碧陽鎮作為“全省司法行政系統先進集體”在農村普法工作上格外用心,不僅常態化深入田間地頭、農戶家中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等與鄉村群眾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普及行動,更是充分利用“法律圖書角”“民主法治示範村”建設等為載體,在鄉村建立專門的法律服務諮詢平臺,法官律師定期“坐診”,為群眾提供義務法律諮詢,讓群眾在遇到法律問題時能夠獲得最直接的指導和幫助,在群眾心中埋下法治“種子”,大大增強了鄉村普法工作實效,更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鋪墊了和諧有序的社會環境。

在鄉村振興戰略闊步前行的當下,黟縣碧陽鎮積極主動將城鄉治理標準化建設融入鄉村振興發展大局,充分發揮組織陣地優勢和“網格化+”服務管理優勢,將社會治理工作延伸到每家每戶,鄉村治理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大大激發了鄉村治理新活力,助力鄉村振興邁入新的發展歷程。(文/曹麗)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