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分享到 0

安徽:賡續紅色血脈 譜寫魚水新篇

7月27日上午,黃山市舉行“軍人驛站”發佈儀式,首批20家“軍人驛站”正式授牌。20家酒店和民宿將為現役軍人、軍隊文職人員、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提供住宿、餐飲等折扣優惠。

安徽是革命老區、兵員大省,一直有著愛國擁軍的光榮傳統和濃厚氛圍。去年以來,我省持續推動雙擁工作實踐創新,推動富民強省與強軍興軍同頻共振、互促雙擁,軍政軍民團結大好局面持續穩固。

政策發力,優撫暖人心

“這麼熱的天氣,還到府為我辦理退役軍人優待證,謝謝黨和政府對我的關心。”近日,臨泉縣土陂鄉彭店村92歲的退役軍人姜懷生對工作人員連聲致謝。

自優待證申領辦理工作啟動以來,土陂鄉鄉、村兩級退役軍人服務站成立專項工作組,面向部分年齡較大、患有疾病、行動不便的退役軍人,到府入戶辦理優待證申領工作,確保每一位優撫對象及時享受到各項優待政策。截至目前,全鄉434名退役軍人和優撫對象已完成優待證申領。

落實擁軍優屬政策制度,確保軍人後路無憂、後院穩固、後代可期,我省努力為廣大優撫對象架起“連心橋”、當好“保障部”、辦成“暖心事”。

各地結合實際,在擁軍政策方面爭相發力。滁州市面向未就業隨軍家屬,制定事業單位定向招聘、機關事業單位編外聘用、國有企業定向招聘、社區專崗定向招聘等4類安置辦法。宿州市堅持公開考試和量化賦分相結合,開展隨軍家屬定向招聘。阜陽市財政每年拿出專門資金保障駐地軍人免費就近就醫。亳州市將軍人子女中考加分政策擴大到所有現役軍人。

政策發力,優撫入心。我省逐步建立健全優撫標準動態增長機制,2021年度撫恤補助標準再次提高10%,落實義務兵家庭優待金一體化發放政策,兌現優待金8.2億元。2021年,全省轉業軍官在行政機關和參公管理事業單位的安置比例達98%,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條件的退役士兵在事業單位編制內安置比例達71%,係歷年最好水準。廣大軍人子女在入園入托、義務教育及中高考加分等優待政策上,應享盡享。

措施落實,尊崇氛圍濃

7月23日,舒城縣湯池鎮三江村潘增林的家中熱鬧非凡,會客廳裏坐得滿滿噹噹。當天,舒城縣退役軍人事務局聯合縣人武部為現役軍人潘增林家送來了喜報。

工作人員向潘增林的父親表示熱烈祝賀,感謝他為國防建設培養了優秀人才,併為其戴上“軍屬光榮”綬帶,送上三等功喜報和獎勵金。潘增林的父親説:“兒子這次立了三等功,全家人都很高興、很自豪,這是黨和軍隊培養得好,我們會繼續支援兒子建功立業。”

立功喜報送到府,擁軍尊崇氛圍濃。去年以來,我省結合慶祝建黨100週年和黨史學習教育,深入開展“旗幟引領、同心鑄夢”雙擁主題宣傳教育活動,營造全社會參與雙擁工作的氛圍,激發廣大群眾愛國擁軍熱情。各地充分發揮各類紅色資源和國防教育基地育人育心作用,組織軍民瞻仰革命遺址、重溫黨史歷程、緬懷革命先烈,受教育人數超過600萬。持續開展“全國最美擁軍人物”學習宣傳活動,評選10名“安徽省最美擁軍人物”,舉行新兵入伍歡送、老兵退役歡迎儀式200多場,為9100名立功受獎官兵家庭到府送喜報,崇軍尚武、愛我國防氛圍更加濃厚。

思想引領,實踐創新。2020年安徽省愛國擁軍促進會一經成立,便掀起入會高潮,首批入會會員1300多家,籌集基金2100多萬元,全社會愛國擁軍熱情得到進一步激發。

各地創新實踐,把基層雙擁牌子擦得更亮。宣城市運用“皖事通”App整合社會化擁軍資源,打造擁軍服務雲平臺。淮北市成立“戎耀擁軍服務中心”,覆蓋餐飲、住宿、教育、醫療、旅遊等各個領域,推動社會化擁軍鏈狀發展。合肥市動員最大民營醫療機構京東方醫院,為全市服務對象提供優先優惠醫療服務。黃山市依託社會公益組織開展“擁軍助殘”主題公益活動,幫助重度殘疾的現役和退役軍人遊覽黃山。六安市迎駕慈善基金會一次性捐贈5000萬元,設立“迎駕長城基石工程”,用於關愛幫扶軍人軍屬和退役軍人。

軍地協作,魚水情更深

近日,在鳳陽縣總鋪鎮鹿塘村黨員活動室,來自大石崗的駐地部隊的教員為全村黨員帶來一堂文化強國主題黨課,深入淺出、生動活潑的講解引來現場掌聲不斷。

“能在這個新樓裏上課、辦公,多虧了駐地部隊的幫助。”鹿塘村黨總支書記付玉志説,駐地部隊先後撥款55萬元幫助鹿塘村建設黨群服務中心、進行文化娛樂設施建設,投資300多萬元拓寬改造5公里村級道路,“現在這條‘雙擁路’連接省道,村民出行方便了,産業發展也更快了。”

來到老鄉炕頭問需求,走進田間地頭察實情。駐皖部隊以雙擁共建為載體,與182個村持續穩定結對關係,直接投入資金2600多萬元,帶動地方投入1200萬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和産業發展,為鄉村振興貢獻了力量。同時,廣泛開展興教助學活動,捐助資金近1000萬元,幫扶貧困學生4600人。出動兵力1.2萬人次,協助地方做好建黨百年慶祝大會、十九屆六中全會等重要節點的安全保衛工作,用忠誠奉獻書寫駐皖部隊擁政愛民嶄新篇章。

軍愛民,民擁軍,軍民團結一家親。支援部隊建設,是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我省建立省、市、縣三級聯動的擁軍支前軍地協調機制和軍地互辦實事“雙清單”工作制度,幫助部隊解決供水供電、官兵出行、軍用土地確權等難題,全力做好部隊演訓、過境、科研試驗等軍事任務的安全保衛、後勤保障等工作。2021年,全年保障駐訓官兵近10萬人次,承擔軍事大型交通任務、服務部隊過境120多次,有效滿足了部隊備戰打仗需要。同時,積極支援部隊建設發展,全省共投入20多億元支援部隊建設,劃撥置換軍事用地4000多畝,有效保障了重大軍事項目建設和官兵工作生活條件改善。紮實推進“情係邊海防官兵”擁軍優屬活動,利用“兩節”等時機集中走訪慰問2000戶邊海防官兵家庭,幫助解除後顧之憂,提振軍心士氣。

魚水情深,歷久彌新。如今的江淮大地,處處涌動著“愛我人民愛我軍”的雙擁熱潮,譜寫出一曲曲新時代軍民魚水情深的樂章。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