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就業形態不斷涌現,八部門聯手出新政
風裏來雨裏去的外賣員、購物節到來時“連軸轉”的快遞員、深夜還在“跑車”的網約車司機……近年來,平臺經濟快速發展,平臺主播、微商、快遞員、網約工等新就業形態已成為當前勞動者就業的重要方式,我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數量大幅增加。新業態就業形勢下,傳統的以雇傭為基本形態的勞動關係開始發生巨大的變化。
“我在視頻直播平臺賣服裝,通過平臺獲得訂單,和平臺相互利用各自的資源,不存在傳統的勞動關係,也沒有相應的勞動保障。”合肥市民陳薇幾年前從公司辭職後便開始“直播帶貨”,同陳薇一樣深受困擾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還有很多,他們普遍社會保障水準較低。由於平臺企業與勞動者之間建立勞動關係的情況較少,大多數勞動者沒有參加社會保險,部分合作企業雖然與勞動者簽訂了勞動合同,但也沒有依法足額繳納社保。
“我是誰的員工?”這是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共同的發問。安徽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除部分管理人員外,平臺企業、合作企業一般不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而是以勞務、挂靠、承攬等形式簽訂勞務協議、合作協議,用工形式不規範,並且勞動者整體服務時間較長。收入方面,勞動者的工作收入主要依據完成任務量計算,大部分人的收入處於中等水準,但單位時間的勞動收入偏低。同時,新就業形態一線工作對勞動者技能水準要求不高,從業門檻低,多數人為高中及以下學歷,且缺乏相關技能培訓和能力提升的渠道。
較長時間以來,平臺企業去勞動關係化的問題逐步加重,以逃避用工責任,加上部分勞動者個人不願交社保等原因,造成勞動者的社會保險和職業傷害等制度性保障長期不到位,相關問題積少成多,亟待解決。
今年1月,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等八部門發佈《關於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實施方案》,落實用工主體責任,促進平臺經濟規範健康發展,彌補了安徽省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權益保障的空白點。
明確勞動關係,規定平臺企業主體責任
此次《實施方案》適用對象包括各平臺企業、平臺企業的合作企業以及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記者了解到,依託網際網路平臺就業的網約配送員、網約車駕駛員、快遞員、貨車司機、網際網路行銷師,以及其他難以簡單納入我國現行勞動法律法規調整的新業態從業人員都屬於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適用對象。
根據《實施方案》,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包括與平臺企業建立勞動關係或符合確認為勞動關係的勞動者;在平臺上靈活就業的勞動者。依託網際網路平臺通過提供勞動獲取勞動報酬的勞動者;依託平臺開展經營活動獲取經營收入的勞動者。在平臺上從事全職工作、作為其收入主要來源的勞動者;從事兼職工作以增加收入的勞動者以及其他情況下的勞動者。平臺企業的合作企業主要指為平臺企業派遣勞動者的勞務派遣公司;負責組織、管理勞動者完成平臺發佈的工作任務,平臺企業的加盟商、代理商等外包公司。
《實施方案》對平臺企業的用工主體責任做出了明確規定,對於符合確立勞動關係情形的,應當依法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對於不完全符合確立勞動關係情形的,要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協議,合理確定雙方的權利義務;對於依託平臺自主開展經營活動、從事自由職業等情形,適用民事法律調整權利義務。採用勞務派遣方式用工的,依法履行勞務派遣用工單位責任。採取外包等其他合作用工方式,勞動者權益受到損害的,依法承擔相應責任。
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有關負責人介紹,“不完全符合確立勞動關係情形”是三種情形中最為複雜的,主要是指勞動者和企業不完全符合確立勞動關係,但企業對勞動者進行勞動管理。部分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工作有較強的自主性,如可自由安排工作時間,上線工作和線下休息相對自由,但其上線工作提供勞動的過程,要遵守平臺企業確定的演算法和勞動規則,受其管理。這些勞動者與平臺企業之間不完全符合確立勞動關係,但也不是完全平等的民事關係。對此,企業應當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協議,可通過協商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
實際情況中,快遞員、外賣員、網約車司機等新形態就業勞動者的勞動量與工資成正比,多勞多得,同時這類勞動者在法定節假日加班是普遍現象。此次《實施方案》明確勞動報酬應以貨幣形式按約定時間、方式足額支付,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企業和勞動者可以約定勞動報酬支付週期。不完全符合確立勞動關係情形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正常勞動的,用人單位支付的勞動報酬應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勞動者等待、準備工作(服務)的時間屬於正常工作時間。對於勞動者在法定節假日加班的,《實施方案》規定,屬於確立勞動關係情形的,要依法支付加班工資;屬於不完全符合確立勞動關係情形的,企業要支付高於正常工作時間勞動報酬的合理報酬。同時,要對相關申訴要開展調查核實,不得單純以差評考核方式扣減勞動者報酬,要對惡意投訴進行甄別處置,及時客觀公正處理。
回應社會關切,維護勞動者參保等權益
對於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普遍關注的社保等相關權益,《實施方案》規定,確定勞動關係情形的,企業應當依法參加社會保險。對於不完全符合確立勞動關係情形的,可按照安徽省政策規定,由勞動者自主決定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在戶籍地、就業地或居住地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也可以按規定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醫療保險,做到應保盡保。
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認定工傷難”的問題也正在被破解。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安徽省將適時開展平臺靈活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同時,探索建立新就業形態單險種參加工傷保險制度。對暫時無法參加工傷保險的勞動者,企業要通過購買人身意外險、僱主責任險等商業保險形式,防範和化解勞動者職業傷害風險。養老保險方面,本省戶籍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在省內流動就業時,無需再辦理養老保險關係轉移接續手續,由新參保地經辦機構直接辦理續保。
此外,《實施方案》明確指出,將推廣集體協商和集體合同制度,平臺企業或合作企業要將現有的制度規則和演算法公開公示;在新制定或修訂相關制度規則時,要充分聽取工會或勞動者代表的意見建議,將結果公示並告知勞動者。深入推進平臺企業及其合作企業依法普遍建立工會組織,抓好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工會會員發展工作。同時,要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提供法治保障,為符合條件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及時提供法律援助,基層人民調解組織要積極參與處理新就業形態領域糾紛,受理並調解勞動爭議。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機構要及時受理勞動關係案件,根據用工事實認定企業和勞動者的關係,對符合勞動關係認定條件的,依法及時處理;對不符合勞動關係認定條件的,引導當事人通過司法途徑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