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分享到 0

安徽:百姓富,共用幸福美好生活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去年以來,安徽省持續改善和保障民生,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就業創業、社會保障、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問題得到進一步改善。2021年,全省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30904元,同比增長10%。

拓寬增收渠道,百姓收入更上一層樓

近日,在宿松縣破涼鎮黃大村劉家組,村民劉海鵬家前來買肉的顧客來往不斷,劉海鵬忙得不亦樂乎。他家養豬的飼料多為雜糧,豬肉肉質鮮美,深受消費者喜愛。“年前那陣子,平均每天能賣掉四五頭生豬,還能售出二三頭豬的豬肉,一天銷售額近3萬元。”劉海鵬説。近年來,破涼鎮因地制宜,打好“四帶一自”組合拳,特色産業發展基礎不斷鞏固,全鎮經濟和村民收入不斷增加。

像劉海鵬一樣發展特色産業的能人大戶,2021年破涼鎮全鎮已經有9個,對橋村村民胡文虎也是其中一位。2019年起,胡文虎從對橋村30余戶農戶手中流轉了60畝閒置的耕地,開始種植荸薺,不僅充分利用了農村閒置的土地資源,也給在村留守的婦女、老人創造了增收機會。“荸薺兼有蔬菜、水果及藥用價值,市場行情較好,每斤零售價在4元至5元,批發價平均在2.5元,按每畝年産量5000斤來算,除去每畝2000元的成本,60畝荸薺最少也能實現60萬元的純收入。”胡文虎告訴記者,每到下半年的荸薺收穫季,來幫忙採摘荸薺的周邊村民有40余人,收穫季每人平均增收近3000元。

産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去年以來,我省推動脫貧地區鄉村特色産業發展提升,促進農村一、二、三産融合發展,健全完善“四帶一自”産業幫扶機制,提高産業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培育農村産業帶頭人,深入實施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百千萬”工程,拓寬村集體經濟增收渠道,培育一批集體經濟強村。同時,將農村低保對象、農村特困人員、農村易返貧致貧人口以及因病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人口等四類人群作為農村低收入人口幫扶對象,落實“四個不摘”,保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開展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加強産業就業等幫扶,防範化解返貧致貧風險,確保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提升,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近日,省農業農村廳印發的《安徽省鄉村産業發展規劃 (2021—2025年)》提出,全省將做強現代種養業、提升農産品加工流通業、做精鄉土特色産業、優化鄉村休閒旅遊業、培育鄉村新型服務業、發展鄉村資訊産業等,形成健全的鄉村産業體系。規劃提出,到2025年,全省鄉村産業總産值將達到2.8萬億元。

搭建供需平臺,百姓就業充分更安心

2月7日,春節後上班第一天,為助力穩就業保居民就業,安徽省皖江與皖北地區勞務對接首場活動在阜陽市舉行,提供包括機械製造、食品加工、醫藥設備生産等八大類約9400余個優質就業崗位,1000余人線下走進活動現場,190余人達成就業意向,18.7萬人次參與線上直播活動。

服務企業用工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穩就業工作的重要內容。為解決部分重點企業存在缺工規模較大、本地招工較難、招工需求迫切問題,省內勞務對接活動開展前,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及各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收集重點企業缺工資訊,建立崗位需求清單;亳州、宿州、阜陽、淮南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對本地勞動者開展基本資訊、就業意向等摸底調查,採取網路等多種渠道介紹缺工企業情況、工資報酬待遇等。 2月7日至10日,我省分別在阜陽、亳州、宿州、淮南舉辦了4場勞務對接活動,為皖北地區勞動者和皖江地區的用工企業搭建對接平臺。

就業是民生之本,促進就業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頭等大事。我省著力做實做細企業用工保障服務,通過跨區域勞務協作和跨省招工行動,緩解企業缺工問題。據了解,省內勞務對接活動是全省開展“企業用工保障服務攻堅年”行動的開篇,全省各地加大溝通協調力度,深化省內勞務協作,不斷為皖北地區勞動者提供更加優質崗位,為皖江地區企業解決招用工難題。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提升勞動技能讓勞動者就業更穩、收入更高。2021年,我省圍繞新時代“江淮英才計劃”和技工大省建設工程,不斷加大資金統籌和政策落實力度,強化專業技能人才引進培養和技工人才培訓工作。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以滿足城鄉勞動者多樣化培訓需求和企業崗位用工需求為目標,支援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技工大省建設,深入開展企業新錄用人員、退役士兵、就業援助對象等重點群體免費技能培訓。加強基層人才隊伍建設,深入聚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人才的需求,統籌下達中央及省級財政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資金8024萬元,支援啟動第四輪“三支一扶”計劃,鼓勵引導青年人才到基層工作。 2021年度共招募1007名高校畢業生,以前年度招募的942名“三支一扶”人員服務期滿考核合格。

完善社會保障,百姓生活幸福感滿滿

近日,在渦陽縣城關鎮倚翠苑東小區,乾淨整潔,道路暢通,居民生活的附屬設施一應俱全,老百姓其樂融融。居民王女士告訴記者:“小區改造後,以前的雜亂電線不見了,路燈、監控都安裝上了,瀝青路也鋪到了家門口,出行更加便捷安全,綠化、美化、亮化等都實現了,我們的生活幸福感滿滿。”

安居才能樂業,去年以來,我省老舊小區改造工程穩步推行,百姓居住環境提升。 2021年,棚戶區改造新開工15.6萬套,基本建成13.6萬套;推動城鎮老舊小區片區化改造,改造老舊小區1341個,惠及居民28萬戶;指導合肥市推進住房保障體系國家試點,新增保障性租賃住房2.2萬套(間)。

社會保障是民生安全網、社會穩定器。近年來,我省在住有所居、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2021年,省財政持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健全完善養老服務政策體系,全面落實特殊困難老人幫扶政策,建立80周歲以上老年人高齡津貼和低收入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補貼制度,惠及183.9萬高齡老人和61.8萬低收入老人。強化困難群眾兜底保障,全年下達省以上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77.8億元,有效保障城鄉低保208.6萬人、城鄉特困34.7萬人等困難群體基本生活。

以人民為中心,以健康為根本。人民健康始終被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2021年,我省推動公立醫院高品質發展,運用床位定補、中央和省級專項補助,多渠道支援公立醫院改革發展。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統籌安排中央和省級資金44.6億元。安排中央和省級資金1.4億元,支援75.4萬農村適齡婦女“兩癌”免費篩查、33.4萬孕婦産前缺陷防治篩查、婦女兒童健康水準提升等民生項目實施。提升醫療保障管理服務水準,鞏固城鄉居民醫保保障水準,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補助標準由550元/年提高至580元/年,惠及5652萬人。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近年來,隨著一個又一個民生政策的實施,讓群眾有了更高的收入、更穩定的工作、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完善的社會保障。在奔向共同富裕的路上,我省將持續統籌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不斷提升城鄉老百姓幸福感獲得感。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