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分享到 0

當金融科技遇見鄉村振興

金融政策持續發力,金融機構創新作為,金融資源下鄉興業,才能為高品質實現鄉村振興按下“快進鍵”。

去年4月份,安徽省被列為金融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示範工程試點的9個省(市)之一,探索運用新一代資訊技術因地制宜打造惠農利民金融産品和服務,為鄉村振興提供金融保障;不久前,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發佈,其中將“強化鄉村振興金融服務”單獨列出,意在進一步緩解鄉村振興資金不足、融資難等問題。

眼下,安徽省金融科技與鄉村振興碰撞出了怎樣的火花?如何補齊“三農”金融服務短板?近日,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下沉”資源

創新特色産品

人勤春早,亳州市譙城區大楊鎮的聶紅偉是有名的種糧大戶,眼下他正在為春耕忙碌著。“往年都缺錢,今年資金週轉很順暢。”聶紅偉笑呵呵地説。

“去年,玉米豐收時節,我貸了200萬元,順利渡過了最缺錢的難關。”聶紅偉告訴記者,早在2021年初,他就與種植基地及周邊12家種糧大戶、20多家家庭農場簽訂了收購訂單,但萬畝玉米種植基地迎來豐收,數千萬的兌付資金讓他犯了愁,“無意中,看到了亳州藥都農商銀行微信公眾號上的一條資訊,這個可幫了我的大忙。”

那條微信公眾號推文的資訊介紹的是“振興e貸”信用貸款。亳州藥都農商銀行有關負責人表示,運用“網際網路+大數據+政府”機制,依託亳州市政府智慧城市建設歸集的全市83家單位3000多類64.5億條數據、藥都農商銀行存貸款、中間業務等歷史存量數據以及人民銀行徵信系統數據,獲得一套高品質、高標準的數據資源,生成了可以進行農村信貸産品線上申請、準入判斷、業務分配、貸後預警的基於大數據技術的供應鏈融資平臺,並創新研發了“振興e貸—供應鏈融資”系列産品。“聶紅偉每年有大額糧食訂單,可以線上直接申請信用貸款,在我們工作人員的指導下,上傳了相關材料之後,2個小時就可拿到200萬元的信用貸款。”該負責人説。

依託現代科技搭平臺、建生態,安徽省正不斷探索金融資源與服務“下沉”到鄉村。“去年,安徽省被人民銀行、農業農村部等7部委確定為金融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示範工程建設省之後,我們廣泛徵集具有安徽特色、適合安徽省情和‘三農’實情的示範工程項目,經過反覆研究論證,篩選出30個示範工程項目,涉及20余家金融機構和參與主體。”人民銀行合肥中心支行有關負責人介紹,這些項目以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慧及雲計算等技術作為支撐,覆蓋醫療、電商、便民繳費、服務小微、移動支付、供應鏈金融等多個基礎民生領域,通過著力打造示範工程精品項目,為廣大農村居民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和公共服務。亳州藥都農商銀行開發的基於大數據技術的供應鏈融資平臺,正是入選的示範工程之一。截至1月末,該平臺累計授信戶數1035戶、累計授信金額48.37億元。

“數據”賦能

夯實信用基礎

“最近市場火,這一批2萬多只雞,估計三四天就能賣完。”2月底,記者來到阜陽潁東區插花鎮的豪祥養殖場時,負責人曹洋一邊指著嶄新的養雞大棚一邊笑著説,“以前大棚只有1800平方米,設備也不行。多虧了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要不然哪有這現代化的7200平方米的大棚,又哪能趕上這紅火的市場。”

5個月前,曹洋正因資金問題,打算擱置擴産計劃時,潁東農商銀行插花支行客戶經理任匯慧走進了養殖場。“郭洋被評為村裏的信用戶,憑藉3A信用等級,可以向銀行申請無抵押貸款。了解他的資金需求之後,我們將其資訊錄入到阜陽市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管理平臺,根據農戶的經濟情況和其所在村的鄉風文明評價進行信用額度評定,很快線上就審批了15萬元的信用額度。”任匯慧説。

據了解,2019年7月末以來,由省委組織部牽頭,人民銀行合肥中心支行會同相關部門和機構,在16個市的16個縣中,選取32個鄉鎮、335個村開展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在前期工作縱深開展的基礎上,人民銀行合肥中心支行聯合省委組織部、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安徽銀保監局等部門創建安徽省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服務平臺,于2021年2月上線併入選金融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示範工程項目。該平臺搭建了省級農村信用專題庫,歸集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所需的省級部門單位相關數據,構建整合了市級平臺網際網路服務門戶的省級農村綜合服務窗口,面向廣大農村信用主體,為其提供包括信用資訊查詢等公共服務,數據採集終端利用手機App等電子設備直接登錄平臺採集、上傳農戶資訊數據,進一步打破“數據孤島”和資訊壁壘。

據統計,截至2021年末,已累計為60.25萬戶(個)信用主體(包括農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村集體經濟組織)授信460.48億元,為8.08萬戶(個)信用主體用信100.87億元。人民銀行合肥中心支行有關負責人表示,“夯實金融科技基礎支撐,助力農村建設數字化”是安徽省金融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示範工程工作的主要任務之一,安徽選取了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服務平臺、基於大數據技術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運營管理平臺、基於大數據技術的鄉村旅遊智慧管理平臺等8個示範工程項目,致力於打造一批具有安徽特色、服務鄉村振興的數字基礎設施。

“雲端”服務

便利鄉村生活

金融科技賦能鄉村振興,不僅要助力緩解“融資難”問題,也要紓解農村“缺服務、辦事難”的痛點堵點,提升惠農服務的覆蓋面、滿意度和鄉村生活的便利性。

“取錢方便,先來200元,買點豬肉包餃子吃。”3月1日,天氣晴好,在六安市霍邱縣臨淮鄉夏臺村郭長群煙酒雜貨店門口,張大爺嚷嚷著要取“退休金”。取錢不到銀行,而是在村裏商店,這是啥情況?

其實,老人們所説的“退休金”,是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金。郵儲銀行霍邱縣支行持續推進農村助農取款服務點建設,選址多數在鄉鎮、行政村等人口較為集中的商超,提供小額取現、轉賬匯款、代理繳費等服務。“我家煙酒雜貨店裏就設了一個郵儲銀行助農取款點。”郭長群説,去年,商店為2000余名老人提供了超200萬元的新農保代發服務。

“基於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的鄉村一站式便民開放平臺服務項目,我們想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農村便民繳費服務體系,為廣大農村居民提供多渠道、跨地區的線上線下繳費服務,以資訊化手段解決農村居民‘跑腿繳費’‘人工記賬’‘人工代繳’等農村區域繳費難問題。”郵儲銀行安徽省分行有關負責人説。

這樣的探索在江淮大地並不少見。省農業農村廳和建設銀行安徽省分行利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圍繞賣、貸、繳、找、看、辦等15個功能模組,共同搭建“裕農通(安徽)鄉村振興綜合服務平臺”;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開發的“雲繳費”聚合繳費平臺,將全省現有的公共繳費服務類別、線上線下金融服務渠道、銀行系統整合為一,匯聚成種類多樣、數量巨大的繳費資源庫,個人用戶可以通過安徽農金的手機銀行、微信銀行和掃描二維碼渠道進行繳費,大大提升了繳費服務便利度……

金融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的探索一直在路上。人民銀行合肥中心支行有關負責人表示,將實時跟蹤示範工程項目最新進展,推動項目加速落地,並基於示範工程項目達效情況,及時總結經驗,促進項目優化迭代、推廣複製。同時按照相關要求實施監管,在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上,平衡創新與監管、市場主導與政府引導的關係,通過樹立一批金融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示範工程的典範,著力推進農村居民金融服務普惠化、農業産業現代化、農村公共服務便利化、農村建設數字化,帶動金融機構為全省廣大鄉村地區提供更加精準、更加便捷、更加優質的金融服務。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