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
分享到 0

安徽:“兩強一增”,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政府工作報告》摘要

實施一産“兩強一增”行動計劃,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為加快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今年省委啟動實施三次産業高品質協同發展行動計劃,要扎紮實實抓好推進。農業是穩定經濟社會的“壓艙石”,要大力實施科技強農、機械強農、促進農民增收行動,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

大力推進科技強農。加快農業“四新”科技成果轉化,推進種業振興,促進種養業提質增效,實施農業全産業鏈建設、綠色迴圈發展、數字賦農等行動。大力推進機械強農。加快優勢農機製造産業集群建設,強化農機研製補短板,組建農機裝備創新研發推廣聯盟。開展主要農作物生産全程機械化示範創建,提升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推進農業“標準地”建設,新建高標準農田510萬畝。

大力促進農民增收。實施工資性收入倍增行動。著力通過改革增加財産性收入。壯大經營性收入,發展各具特色的現代鄉村富民産業。提升轉移性收入。

“期待農民增收步子再快一些”“讓更多農業科技為現代農業賦能”“智慧農機必將迎來廣闊發展空間”……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一産“兩強一增”行動計劃,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在參會代表和委員中引發熱烈討論。大家紛紛表示,這將進一步提高農業品質效益和競爭力,推動安徽加快從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轉變。

科技強農,激活第一生産力

科技是第一生産力。去年我省加強各類農業科技公關和成果轉化應用,預計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5.5%。《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要加快農業“四新”科技成果轉化,將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到66%。

“加強農業科技應用,我注意到報告提出數字賦農行動,推進5個數字鄉村試點縣和8個農業産業網際網路建設,培育數字農業工廠100個。這必將進一步加快農村電商發展。”黃昕委員呼籲,進一步深入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和農産品出村進城,加強數字化智慧化建設,提高農業生産效率,提升農産品附加值。要以“人”興業活村,推動農産品觸“網”發“電”。特別是要制定明晰的電子商務專業人才認定標準,採取“引進+培育”模式,支援高等院校、專業機構加強電子商務領域人才培養培訓。

種子是農業的“晶片”。去年我省種業強省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水稻種子出口量居全國第1位。著眼農業強省建設,《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要推進種業振興,深入開展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和農業種質資源普查,建設和完善農業種質資源庫10個。

“打好種業翻身仗,建設種業強省,要以創新為突破口,瞄準種業的薄弱環節謀篇佈局,為三次産業高品質協同發展提供有力支援。”石小星代表建議,要強化種業原始創新能力建設,加快關鍵核心技術和“卡脖子”技術攻關,培育更多具有國際先進性的良種。強化種質資源推廣,堅持政企聯手,激活商業模式,拓展推廣渠道和方式,積極宣傳推介安徽良種。加強“産、學、研、推”種業強省示範基地建設。全力打造幾家國家級種業航母,提高安徽種子産業的國際競爭力。

農業科技運用關鍵看人。報告提出今年將選任科技特派員7000名,新建農業科技示範基地200個。“為切實發揮好科技特派員制度優勢,建議創新工作機制,強化部門協同、上下聯動,形成‘縱向到底’的科技特派員工作體系。”楊增權委員呼籲,要精準對接需求,勇於創新選認機制,不拘一格選人育人用人。堅持雙向對接、擇優選派,推行“訂單式”需求對接和“功能表式”服務供給精準匹配,實現科技特派員由“單打獨鬥”向“組團聯動”轉變,推廣“一縣一團、一團一業”,讓更多農業“四新”科技成果“進村下田”。

機械強農,夯實現代農業裝備支撐

農機是現代農業的重要裝備支撐。去年我省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預計達82%,全國領先。《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將大力推進機械強農,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提高到83%。

“小農戶是農業生産經營的基本單元,在推進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轉變過程中,不能忽略小農戶,一定要把小農戶的發展擺到鄉村振興的大盤子中統籌謀劃。”劉茜代表呼籲,大力發展各類全程機械化服務託管組織,打造一批服務能力強的“田保姆”。支援農機合作社等專業服務組織協同服務,搭建服務共同體和平臺,完善農業生産經營全程託管服務,解除小農戶的“後顧之憂”。

“十三五”以來,我省以主要農作物生産全程機械化示範創建為抓手,以發展全程機械化裝備為支撐,圍繞小麥、水稻、玉米、油菜、大豆、花生等主要作物及重點作業環節,加大政策支援,強化示範推廣,強弱項,補短板,全程機械化水準得到全面提升。目前小麥、水稻、玉米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分別為96.8%、88%、89%以上,均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要提升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新增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120個。強化農機研製補短板,編制裝備需求和研製清單,組建農機裝備創新研發推廣聯盟。開展主要農作物生産全程機械化示範創建。

“農機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皖南丘陵地區地形複雜,農機實用性差,小型農業機械行業處於低端化。農機品種單一,選擇少。農機培訓和維修體系不健全,農民購機後對設備的操作與使用比較陌生,出現故障後難以維修。”朱謙委員建議,進一步加大農業機械補貼力度,因地制宜推廣適用農機。加大農業機械研發力度,生産不同類型、功能多樣的農機滿足市場需求。開展農機操作培訓,使農民快速掌握操作技巧,提高利用率。建立健全農機服務保障體系,解決維修問題,保障農民購機後無後顧之憂。

多點發力,加快農民增收步伐

“十三五”以來,我省農民增收勢頭強勁。去年農民收入增速預計達11.7%、高於全國增速。

著眼更高水準,報告提出大力促進農民增收,要實施工資性收入倍增行動,強調通過改革增加財産性收入,要求壯大經營性收入,並且提升轉移性收入。代表委員們紛紛表示,這些舉措針對性很強,有具體目標也有詳細措施,這説明今年政府對農業農村的投入會進一步加大,農民會得到更多實惠。

張國芳委員認為,農村産業項目是增加群眾收入,提高群眾就業技能的有效措施。應因地制宜,科學選擇産業項目,結合我省各地實際情況,適應市場需求,選擇種養項目,産品的起點、標準要高,有一定群眾基礎。如我省皖南山區、大別山的茶葉,和縣大棚蔬菜,碭山酥梨,六安、安慶的高山蔬菜,亳州亳白芍等道地中藥材均是我省特産,市場銷路穩定,群眾有種植經驗,可進一步擴大規模,提升品質。生産出高品質的産品,突出綠色、優質、標準化;要做好初加工、深加工的文章;要暢通流通渠道,瞄準長三角地區老百姓的餐桌,創立農産品品牌。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發展各具特色的現代鄉村富民産業,不斷壯大經營性收入。近年來我省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步伐,目前全省已建和在建美麗鄉村中心村累計9598個,其中省級中心村6558個;建成美麗鄉村中心村8290個,其中省級中心村5791個。美麗鄉村激活美麗經濟,城鄉融合催生鄉村新産業,農民群眾的經營收入不斷提高。

“結合黃山實際發展綠色優質農業、開展全域鄉村旅遊是農民增收致富、壯大村集體經濟的重要途經。”方秀全代表認為,一些先行村通過美麗鄉村建設將鄉村打造成鄉村旅遊示範村,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村民們通過發展民宿、農家樂實現了就近就業、持續增收,這種模式值得推廣。

“比如黃山市徽州區西溪南村,這幾年就把豐樂河邊原生態楓楊林濕地保護好,依託濕地形成的環境優勢及黃山北站的區位優勢,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把農村生態環境治理好,把鄉村旅遊、民宿産業、農家樂發展起來,節假日來這裡遊玩的遊客爆滿,本地農民吃上了旅遊飯,村集體經濟也發展起來了,一年光停車費收入就有二三十萬元。”方秀全説。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