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分享到 0

發揚“拼”的精神 推進皖北振興

當前,皖北正處於高品質發展的關鍵時期。

安徽全域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皖北發展迎來千載難逢歷史機遇。皖北承接産業轉移集聚區建設、滬蘇浙結對幫扶皖北城市機制、中央財政專項支援政策等國家層面重大部署相繼落地,帶來巨大發展紅利。

皖北振興,時不我待。 《政府工作報告》對著力推進皖北振興作出具體部署。出席省兩會的代表委員高度關注皖北地區發展,積極出謀劃策、建言獻策,紛紛表示,加快皖北振興,務必要砥礪真抓實幹作風,發揚“拼”的精神、鼓足“闖”的勁頭,只爭朝夕、埋頭苦幹、爭先創優,努力鍛造安徽奮勇爭先、跨越發展的重要支撐極。

“四化同步”,激發乘數效應

皖北地區是重要的糧食主産區,也是傳統的農業區。“四化同步”是立足皖北發展實情、契合發展階段特徵的關鍵發展路徑。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突出用工業化帶動城鎮化,形成推動皖北發展的乘數效應。

“乘數效應”源於系統發力,整體提升。民建安徽省委認為,要強化系統觀念,堅持把“四化”作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把皖北放在全省、全國乃至全球的大坐標中,分析研判皖北“四化”的現狀和底子、機遇和挑戰,搞好頂層設計,繪就美好藍圖,探索皖北振興的最佳模式、最優路徑。堅持把“雙招雙引”作為第一戰場,突出招大引強,持續引進先進製造業項目、新興産業項目,以項目支撐和引領“四化同步”發展。充分利用市場的邏輯、資本的力量,創優營商環境,培育多層次資本市場,放眼世界尋找“合夥人”,努力跑出皖北振興和“四化同步”的“加速度”。

用工業化帶動城鎮化,重在推進産城融合發展,走一條産業園區化、園區社區化、社區城鎮化的路子。

近年來,隨著皖北地區工業化提速,人口加快向城鎮流動,城鎮建設與工業化進程如何更好匹配與融合,成為皖北地區部分代表關心的議題。宿州代表團趙明代表建議,加快構建後發地區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體系,全面推進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集中要素資源把部分縣城建設為新型城鎮化樣板縣,形成一套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和模式。王董代表提出,由於皖北地區財力有限,老舊小區改造內容相對較少、改造標準相對較低,建議在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中加大對皖北地區政策支援力度,探索出適合皖北地區老舊小區改造投融資模式及社會、居民共擔機制。

農業現代化是皖北加快振興的根基和立足點。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一産‘兩強一增’行動計劃,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引起代表委員們的共鳴。建設長三角綠色農産品生産加工供應基地是寫入國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的任務,阜陽代表團呂彬代表建議,建設長三角綠色農産品展示交易中心,完善運作機制和支援政策。高標準農田是綠色農産品生産和供應的“源頭”。蚌埠代表團汪玉付代表建議,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大力推廣“一戶一塊田”,整合土地資源、減少土地碎片化,發展特色現代農業,提高土地種植效益,促進農民增收。

産業集聚,激活內生動力

“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機遇,在製造業上做大體量,做優特色。依託自身發展和區位優勢,快速承載滬蘇浙製造業轉移。”宿州代表團張仲君代表説。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以項目互動為抓手,省市聯動謀劃一批整合性、跨區域的“項目包”,推進基礎設施協調佈局、産業分工協作、公共服務共用、生態環境共治,高水準推進皖北承接産業轉移集聚區建設。

“主動承接滬蘇浙等發達地區産業轉移,是皖北實現融入長三角、實現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重要路徑。”省政協委員陳曉強表示,目前,滬蘇浙産業向皖北轉移已呈現加速態勢,但在思路方法、發展環境、對接能力等方面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他建議,要立足産業基礎、資源稟賦等,精準把握産業定位,差異化做好産業承接,特色化推進集聚區建設。

淮南代表團石小星等代表建議,要指導皖北城市結合各自實際情況,合理確定産業招商重點,避免同質化競爭。同時,通過規劃導向、要素導向等方式引導和保障産業鏈分工合作,促進各類要素快速集聚,加快培育産業集群。

建設城際鐵路、加密跨淮河通道、暢通産業園區外聯通道、升級內河航道、建設綜合物流園區,推進基礎設施協調佈局是來自皖北地區代表提出的議案和建議的重要內容。

蚌埠代表團常言龍代表建議,在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上向皖北佈局,重大産業項目向皖北傾斜,支援重大項目要素保障,同時高度關注皖北縣域經濟發展,促進重大項目加快落地。

實施三次産業高品質協調發展行動計劃,是高水準建設皖北承接産業轉移集聚區的關鍵路徑。“要堅持一、二、三産高品質協同發展,著重補齊皖北工業短板。突出優勢産業抓集聚,支援龍頭企業擔任‘鏈主’,引導龍頭企業及配套企業入駐産業園區,進一步補鏈、強鏈、延鏈,形成産業集群。”省政協委員邵迪説。

省政協委員秦煦認為,要大力支援皖北實施製造業五年倍增和戰略性新興産業三年倍增行動,佈局建設優勢産業配套園區,引導優質企業帶動關聯産業向皖北轉移,引導軟體開發、資訊服務、工業設計等生産性服務業與製造業協同轉移。

結對幫扶,加快等高對接

《政府工作報告》強調,用好滬蘇浙結對幫扶皖北城市機制,儘快取得一批實實在在的合作成果。

結對幫扶機制是國家層面支援皖北加快發展的有力抓手,成為代表委員們的熱議話題。

阜陽代表團韋東等代表建議,在省級層面建立滬蘇浙結對幫扶皖北城市的工作機構和工作機制,同時,建立三級對接、清單推進和調度考核等機制,真正實現幫扶城市與被幫扶城市“兩面都熱”。宿州代表團王法立等代表建議,在結對幫扶中,對園區共建、幹部互挂、項目對接、承接轉移、産業合作、資本合作等方法給予政策傾斜。

“皖北各地要研究幫扶城市的發展歷程和産業優勢,找到可以借鑒的發展路徑和優勢互補點,找到他們改革創新、把握機遇的思維方式、決策方式,找到他們綜合利用各種比較優勢、快速發展的底層邏輯,精準對接,逐步實現點線面全面合作,從政府到企業到民間的多層次合作。”秦煦委員説,“也建議在結對合作過程中,省級層面要加強統籌協調對接。”

全面對標滬蘇浙,加快推進體制機制等高對接,既是加快皖北發展的迫切要求,更是著眼長遠的長效之策。

阜陽代表團張志鋒代表建議,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以問題為導向,不要推拖,堅決避免問題由小拖到大。多聽取行業協會意見建議,了解不同行業、企業發生的變化、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去解決。

陳曉強委員表示,在政務環境上,要做到服務零距離、辦事零推諉,努力打造服務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和誠信政府,以政府效能的提升,保項目落地、促企業開工,激活更大的發展動力活力。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