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據從安徽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奮勇爭先開新局”系列新聞發佈會上獲悉,去年安徽糧食播種面積10964.4萬畝,總産817.52億斤,同比增加13.72億斤,佔全國增量的5.1%,總量居全國第4位,創歷史新高,實現“十八連豐”。
安徽作為糧食主産省,2021年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方面,主動扛穩糧食安全政治責任,通過“季季接續、茬茬壓緊、環環緊扣”抓好工作落實,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糧食生産目標任務,為全省經濟社會穩定發展提供了支撐。
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盧仕仁在發佈會上介紹,去年,安徽糧食播種面積10964.4萬畝,居全國第4位,較上年增加29.4萬畝。安徽糧食總産量817.52億斤,較上年增加13.72億斤,佔全國增量的5.1%,為全國糧食豐收作出貢獻。産量創歷史紀錄,優質專用糧食也穩步發展。安徽推行“單種、單收、單儲、專用”規模化訂單生産,加快建設優質專用糧食生産基地。全省共落實優質專用小麥2682萬畝、佔種植面積的62.8%,優質專用水稻2380萬畝、佔種植面積的63.0%。連續3年製作並公開發佈優質專用小麥(水稻)種植地圖,引導用糧主體做到“按圖索糧”,實現供給側和需求端有機銜接,促進皖糧品質和效益雙提升,獲得了農業農村部高度肯定,並向全國推廣。
此外,安徽還通過採取農機改造升級、開展機手培訓等辦法,先後2次開展全省機收減損現場演示活動,全省糧食收穫損失率較常年下降約1個百分點,挽回糧食損失超7億斤,佔糧食産量的0.9%。
2022年,安徽緊盯糧食生産目標任務,將國家下達的全省糧食生産任務分解到市縣鄉村,落實到田塊,推動實現糧食播種面積不減、産量不減,確保任務全面完成。
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全省全年新建高標準農田510萬畝,統籌發展高效節水灌溉30萬畝,畝均財政資金投入標準不低於2250元,高效節水灌溉每畝再增加200元。加快種子高産穩産新品種選育推廣應用,提高畝均單産和效益。深化“科技特派員+”行動,推動人才下沉、科技下鄉。聚焦先進農機化技術與裝備的推廣應用,提升糧食生産關鍵環節機械化率,紮實推動機收減損。鞏固擴大“按圖索糧”積極成果,發展優質專用糧食5700萬畝。瞄準長三角綠色農産品生産加工供應,強力推進“雙招雙引”,精準招商、定向落地,建設人才培養基地,提高自主創新、示範應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