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特困等救助水準大幅提升,居家和社區養老持續提質,城鄉社區治理不斷創新,社會組織健康發展……一年來,安徽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紮實作為為民服務,在基本民生保障、基本社會服務、基層社會治理等領域交出溫暖人心的民生“成績單”,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全省民政工作連續9年在全國民政綜合評估中獲得優秀等次。
社會救助兜牢民生底線
銅陵市銅官區西湖鎮棲鳳社區居民小朱,因患急性骨髓白血病,前後住院8次。為了帶女兒治病,小朱父母也只好辭去工作,失去了經濟收入,一家人一度愁眉不展。小朱父親來到社區為她申請辦理低保,考慮到朱某的特殊情況,社會救助窗口按照“低保承諾即審批”制度,在短短6個工作日就通過了小朱的低保審核,讓她拿到了低保金。
快速審批,讓困難人群少些等待。近年來,安徽省拓展社會救助體系的內涵,就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受災人員救助、臨時救助及醫療、就業、教育、住房等專項救助出臺政策規定,逐步建立系統、全面的社會救助制度框架。2021年,安徽省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積極推進低保、特困等社會救助審批權下放鄉鎮(街道)。目前,全省共有95個縣區、1210個鄉鎮實現審批確認權下放,切實做到放得下、管得住。
救助機制不斷優化,救助標準也不斷提升。前不久,省發展改革委會同省民政廳等部門進一步完善安徽省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明確提到當居民消費價格單月漲幅達到一定標準時,將向困難群眾發放價格補貼,讓困難人群倍感暖心。全省城鄉低保對象208.9萬人、特困供養人員34.7萬人,全省低保平均標準增長4.5%。
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安徽省逐步建立起以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急難社會救助為主體,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的分層分類救助體系。全省420萬孤老殘幼等困難群體基本生活得到有力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績效評價連續7年居全國優秀行列。
健全體系保障老有所養
日前,滁州市瑯琊區瑯琊街道鳳凰社區養老中心的工作人員,準時來到94歲的獨居老人陳奶奶家,指導陳奶奶用“小康”機器人測了血壓、血糖、舌象等,並通過機器人遠端連通了線上醫生,醫生通過實時視頻對話告訴陳奶奶近期飲食、健康養生的注意事項,並給陳奶奶開了藥方。
智慧化提升社區養老服務水準,讓老年生活更幸福。一年來,安徽省推動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兜底有保障、中端有市場、高端有選擇的養老服務體系,老年人群獲得感、幸福感顯著提升。全省30萬老年人納入特困供養範圍,月生活保障標準達到876元,全護理、半護理補貼標準分別達到月每人平均539.8元和248.3元。
養老服務設施持續改善。目前,全省運營中的養老機構達2508家、床位40.4萬張。實施縣級特困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全省建成鄉鎮養老服務指導中心1254個、村級養老服務站(農村幸福院)3762個。將城市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配建列入省政府目標考核和民生工程,建立“四同步”機制(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截至去年11月底,全省城市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配建總面積達到262萬平方米,較上年同期新增52.6萬平方米。
大力發展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服務,建成城鄉養老服務三級中心4490個,在站點全覆蓋的基礎上,優化運營、聚焦需求,加大短期托養、助餐助浴等服務供給。統籌醫養康養結合,全省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簽訂合作協議1628對,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老年人579.72萬人,65周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人數達到629.8萬人。
創新治理激發自治活力
合肥市廬陽區亳州路街道魯園社區翡麗城小區,養犬不文明現象引發關注。不久前,社區黨委通過小區黨支部、物業公司、居民代表“三位一體”的協商議事平臺,召集居民代表共同協商,約束居民的不文明行為。如今,小區養犬不文明現象得到很大改善,小區環境更加和諧。
城鄉社區治理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工程。為發揮社區在社會治理中的基礎性作用,安徽省積極推動社區治理體制機制創新,社區服務管理水準不斷提升。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持續改善。農村社區建設試點縣(市)、一站式服務大廳實現全覆蓋,綜合服務設施面積平均超300平方米。“五社聯動”優勢充分發揮,社會工作專業服務力量依託各級社工站,在居家養老、兒童關愛保護、矛盾糾紛調處、社區矯正等方面開展廣泛服務。截至目前,全省建設鄉鎮(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285家,村(社區)社會工作服務站點887個,持證社會工作者1.4萬人,社會工作專業人才超8萬人。在全國率先開展農村社區建設試點,民主協商深入人心、融入居民日常生活。前不久,民政部網站公示,安徽省18家單位被認定為全國村級議事協商創新實驗試點建設單位。
社會組織是黨和政府在社會治理領域的重要“幫手”。民政部門堅持培育扶持與加強監管並重,確保社會組織健康發展。截至目前,全省民政部門登記管理社會組織3.56萬家,省級社會組織黨組織覆蓋率同比提高6個百分點。
“民政工作關係民生,連著民心。全省民政系統將以‘全國民政走前列、省直機關爭一流’為目標,逐步完善保障制度,著力提升政務服務品質與效能,讓全省近3000萬民政服務對象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省民政廳黨組書記、廳長張冬雲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