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分享到 0

全面打造水清岸綠産業優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

滾滾長江,奔流不息,滋潤萬物。經過幾十年大開發大建設,中華民族母親河需要休養了。

“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2016年1月5日,長江上游,重慶,習近平總書記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提出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關心長江生態環境,2020年8月19日在安徽省考察時強調,要增強愛護長江、保護長江的意識,實現“人民保護長江、長江造福人民”的良性迴圈。

作為長江經濟帶承東啟西的重要節點省份,安徽省以大修復促進大保護,近年來把全面打造水清岸綠産業優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列為生態文明建設“一號工程”,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強化依法治江,突出抓好長江治污、治岸、治漁三件大事,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保護生態,生態也會回饋。2020年,長江安徽段水質全線達到Ⅱ類,流域國家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為90%,較2015年提高13.3個百分點,全面消除劣Ⅴ類國控斷面。去年前11個月,水質優良比例92.7%,達到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準。

系統治理,嚴守“三道防線”

在江城蕪湖,十里江灣已然成為城市的“顏值”擔當、生態名片。每到華燈初上,長江與青弋江交匯處,古老的中江塔、充滿現代感的魚橋、鱗次櫛比的高樓霓虹閃爍,如畫般倒映在江水中,構成一幅“十里江灣”美景圖,成為市民和遊人夜晚散步觀景的“打卡”勝地。如今的美景,曾經卻是另一番景象——修造船點、坐灘船隻“臟亂差”,種菜養雞、堆放的垃圾隨處可見。

近年來,當地開展長江岸線專項整治,對十里江灣及上下游200多個非法碼頭、修造船廠、非法砂點進行拆除清場,釋放長江幹流岸線近30公里,並對沿江綠化空白區域進行植綠補綠,構成風光亮麗的生態景觀帶。

十里江灣的變化,是安徽省長江大保護的一個縮影。保護長江,全省以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為抓手,聚焦“水清”“岸綠”“産業優”,科學劃定沿江1公里、5公里、15公里三道生態防線,推深做實“7+1”行動——關污源、納統管、禁新建、建新綠、減存量、進園區、強機制和護物種。

聚焦“水清”,推深做實關污源、納統管、護物種。全省對長江幹流4558個排口進行全覆蓋排查、監測和溯源,確定691個排污口,對其中97個工業企業排污口安裝聯網自動監控設備,基本實現長江幹流入河排污口水質監測監控;把園區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全部納入統一污水管網,全力抓好長江十年禁漁,持續推進珍稀瀕危物種拯救行動。去年3月,長江幹流銅陵段出現數量超過10頭的野生江豚群,江豚戲水正在成為皖江的獨特景致。

聚焦“岸綠”,推深做實禁新建、建新綠。安徽省劃定“1515”岸線分級管控紅線,沿江1公里嚴禁新建項目、5公里嚴控化工項目、15公里嚴把項目準入,大規模開展長江幹流兩岸綠化,實現由“靠江吃江”向“靠江護江”轉變。

聚焦“産業優”,推深做實減存量、進園區、強機制。全省完成長江幹流1公里內270家“散亂污”企業整治,依法依規關改搬轉137家化工企業,探索碳排放權、排污權交易。馬鞍山市薛家洼環境問題曾經非常突出,隨著一體推進退田還湖、植被修復、水系連通,如今生産岸線變為景觀岸線,成了“網紅”打卡地。

整治“頑疾”,改善生態環境

向山地區是馬鞍山市有名的鐵礦集聚區,曾為馬鞍山城市建設乃至我國鋼鐵事業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鋼鐵食糧”。然而,由於多年粗放式開採,導致向山地區生態環境變得脆弱。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近年來,馬鞍山市強力推動向山地區生態修復,圍繞打造全國礦區生態修復示範區和長江支流源頭水環境綜合整治示範區目標,實施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全力修復“生態傷疤”。

提升生態體系品質和穩定性,整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勢在必行。近年來,我省縱深推進生態環境“大保護大治理大修復、強化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落實”專項攻堅行動,聚焦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問題、中央及省級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連續開展大排查、大整治,形成“1+1+N”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清單,建立“點對點”“長對長”整改責任網,挂圖作戰、對賬銷號,守一江碧水、護兩岸青山。

各地特別是沿江各市把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作為重中之重來抓,採取超常規舉措、超常規力度進行攻堅,尤其注重項目方式推動,實施進園區、納統管、關污源、生態修復等一大批項目,確保問題真改真見效。截至目前,3次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的296個問題,已完成整改220個,佔比74.3%;3批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披露的56個問題,已完成整改48個,佔比85.7%。其餘問題均按時序進度推進。

去年起,全省開展新一輪“三大一強”專項攻堅行動,對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大起底”“回頭看”,對各地新排查出的637個問題,納入資訊化系統調度推進,已完成整改555個,佔比87.1%。生態環境改善,提升群眾環境獲得感。去年全省公眾生態環境滿意率達到93.4%,較2020年提高3.3個百分點,再創歷史新高。

十年禁漁,構建長效機制

去年12月10日,一場特別的漁業增殖放流活動在蕪湖舉行。“這次放流的魚群中包括200余尾中華鱘,是我省首次集中放流這類珍貴長江生物。”在現場,省漁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安徽省加大了珍稀瀕危和地方特有水生生物的放流比重,以促進珍稀瀕危水生生物野外種群的重建和恢復,保護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

2021年是長江十年禁漁開局之年,長江禁捕退捕工作從攻堅戰轉向全面禁漁的持久戰。安徽省堅持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體制,建立長效禁捕機制,健全執法監管網路,深入開展打擊非法捕撈專項整治行動,持續抓好退捕漁民安置保障工作落實。

突出長效管理機制構建,安徽省出臺《關於促進和保障長江流域禁捕工作若干問題的決定》,提出建立健全非法捕撈閉環監管長效機制,推進打擊非法捕撈、漁民安置、長三角聯合監管、強化執法能力等事項。省農業農村廳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完善長江禁捕執法長效管理機制的意見》,提出加強漁政監管能力、加大禁捕執法力度、加強相關船舶管理、完善群防群控機制等舉措。省農業農村廳、省水利廳聯合印發《建立完善禁捕水域網格化管理實施方案》,將長江十年禁漁納入河湖長制管理,進一步健全了禁捕水域網格化管理體系。省公安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市場監管局建立了暗訪、通報、掛牌、會商制度,組織了三輪檢查。

截至去年前三季度,全省退捕漁民轉産就業、低保、醫保、養老、住房等均保持100%動態清零。全省開展執法行動5027次,查辦違法違規案件997件,查獲涉案人員1040人,取締非法捕撈“三無”船舶1083艘,鞏固了長江禁捕“六無四清”成果。全省投入財政資金2.7億元,已經建成市、縣兩級漁政資訊中心66個,沿江市、縣全部建成並投入使用,全省“一張網、一張圖、一平臺”的多元智慧感知漁政資訊系統基本形成,支撐長效保護。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