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近年來,安徽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集中攻克老百姓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以環境改善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保護生態,生態也會回饋。去年全省生態環境安全形勢平穩,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全省公眾生態環境滿意率為93.4%,創歷史新高。
源頭治污,推動水清岸綠
從亳州花戲樓往北約2公里,有一片綿延近千畝的城中濕地,名為陵西湖。近日,冬日暖陽照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人們漫步廊橋棧道賞景休閒、親近自然。如今的陵西湖美麗宜人,而前些年曾一度被垃圾包圍,水質最差時為劣V類。當地清淤截污,恢復並打造大面積濕地、灘塗,形成豐富多樣的濱水空間。“現在變化真是太大了,一年四季各有各的美。”市民趙萍感慨。
碧水保衛戰,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主戰場之一。安徽省推深做實河(湖)長制,全面落實“水十條”,重點推進城鎮污染、農業農村污染、水源地污染、工業污染、船舶港口污染治理。江河湖泊,是流域人民的福祉所繫。保護長江,安徽省突出抓好治污、治岸、治漁三件大事,聚焦“水清”“岸綠”“産業優”,推深做實關污源、納統管、護物種、禁新建、建新綠、減存量、進園區、強機制;整治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實打實貫徹長江十年禁漁令,實現建檔立卡、證登出、船封存、網銷毀4個100%。治理巢湖,合肥市推動新一輪綜合治理,系統實施“碧水”“安瀾”“富民”工程和點源、線源、面源、內源“四源同治”。巢湖平均水質由2015年的劣V類轉為IV類。
監測顯示,去年前11個月,全省地表水國家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為82.5%,同比提高5.8個百分點,無劣V類斷面;安徽省長江流域國家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為92.7%,達到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準。
安徽要美農村必須美。為從源頭治理農村生活污水,安徽省去年起分類細化“十四五”及年度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目標任務,優先治理納入國家監管清單的較大面積農村黑臭水體,優先開展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鄉鎮政府駐地、中心村、農村黑臭水體集中區域等重點區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逐步解決農村水環境突出問題。截至去年11月底,全省完成332個鄉鎮政府駐地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提質增效任務、626個村污水治理任務等。
攻堅克難,呵護清新空氣
碧水長流、藍天常在是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期待。
保衛藍天,安徽省持續以“五控”為抓手,即控煤、控氣、控車、控塵、控燒,調整優化産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用地結構,開展夏季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攻堅、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等。
去年夏天,安徽省開展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攻堅,加大臭氧防治工作力度,堅持重點問診、科學施策、精準治理等,累計檢查涉揮發性有機物排放企業3094家、立案查處115家122件違法案件、共處罰金近500萬元等,有力推動夏季空氣品質持續改善。
秋冬季是霧霾易發期。近年來,安徽省通過實施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空氣品質持續改善,但改善成果還不夠穩固。安徽省繼續實施秋冬季攻堅行動,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深入開展鋼鐵行業、柴油貨車、鍋爐爐窯、揮發性有機物、秸稈禁燒和揚塵等專項治理;積極應對重污染天氣,深化企業績效分級分類管控,強化區域聯防聯控等。
安徽省監測顯示,去年全省PM2.5平均濃度為34.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3%,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為84.6%,同比上升1.8個百分點。
協同增效,深化環境治理
改革激發綠色動能。去年起,安徽省按照“先試點、後規範、再推廣”的思路,探索建立一項全新制度——生態環境保護專項監督長制。如池州市全面推開“環境監督長制”全域試點,基本建立市縣鄉村四級環境專項監督長責任體系。專項監督長制度將環境監督基本單元最小化,注重全方位解決河湖長和林長職責之外的群眾身邊生態環境問題,進一步保障監管無盲區。
提升生態體系品質和穩定性,整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勢在必行。安徽省強力推動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整改、持續開展省級生態環保督察,推進新一輪“三大一強”專項攻堅行動,緊緊扭住整改工作不放鬆,加強督導調度,嚴格整改標準,推動解決了一批群眾“急難愁盼”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促進生態環境品質大幅改善。
“目前,安徽省正著手制定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工作方案,把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總抓手。”省生態環境廳總工程師孫艷輝表示,將統籌推進“減污、降碳、強生態”,優化大氣、水、土壤、固體廢物等治理方式,以碳達峰行動進一步深化生態環境治理,以生態環境治理推進高品質達峰,努力實現環境效益、氣候效益、經濟效益多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