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分享到 0

安徽:縱深推進“放管服” 激發市場主體更大活力

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優化營商環境是重要支撐。回望2021年,安徽以“放管服”改革為抓手,創優“四最”營商環境,市場主體活力持續釋放。今年前三季度,安徽省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82.6萬戶,同比增長10.86%。其中,企業29萬戶,同比增長14.23%。截至9月底,全省實有各類市場主體約639萬戶,同比增長12.9%,新登記市場主體數量和市場主體總量創歷史新高。

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放”出活力

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更大激發市場活力和發展內生動力。

過去一年,一項項改革舉措持續推進。全省推開深化企業簡易登出登記改革試點;全面實行市場主體住所(經營場所)“負面清單+自主承諾”登記制度改革;政務服務“跨省通辦”提速;簡易低風險工程建設項目實行“清單制+告知承諾制”審批等。

減事項、減資料、減證明、減審批……通過梳理清理審批事項、簡化流程、壓縮時限,簡政放權讓市場主體享受到更貼心的服務:“7×24小時”自主辦照系統,營業執照可“一鍵”到手;使用“掌上政務服務”App,享受企業登記“一站式”服務;“面對面預先核準”升級為“鍵對鍵自主申報”,企業足不出戶即可自主“起名”等。從“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是以政府“減法”換取企業效益的“加法”和市場活力的“乘法”。

破解市場主體“辦照易辦證難”“準入不準營”等問題,從今年3月1日起,我省開展“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工作,在全省範圍內對532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按照直接取消審批、審批改為備案、實行告知承諾、優化審批服務等4種方式,分類推進審批制度改革。在安徽自貿試驗區試點開展“一業一證”改革。

稅務部門持續推進減審批、減事項、減資料、減證明“四減”行動。全省稅務行政審批事項由2015年的87項減少至目前的6項。特別是2020年疫情期間,省稅務部門大力推行“容缺辦”模式,簡化延期申報和延期繳納稅款審批流程,平均辦理時間分別壓縮至1.86天和3.76天,均低於全國平均水準。

在新修訂的《安徽省省級政府權責清單目錄》《安徽省省級公共服務清單目錄》《安徽省省級行政權力仲介服務清單目錄》(2021年本)中,省級權責事項由初建清單時1712項精簡至905項。減少規範仲介服務,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精簡各類政務服務事項申請材料,取消幅度超60%,有效解決“奇葩證明”“迴圈證明”等老大難問題。

市場主體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力量載體。以簡政放權改革為突破口,我省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的改革步伐不曾停下。把市場準入作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的首要環節,破除市場準入隱性壁壘,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了市場主體滿意度。持續進行政務服務改革,以服務人和市場主體的全生命週期為切入點,用工業網際網路思維改造優化政府工作流程,提高了政府服務效率和透明度,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社會創新活力。

監管“剛柔並濟”,放管結合“管”出公平

政府是市場規則的制定者,也是市場公平的維護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提振市場主體信心,深入推進公平競爭政策實施,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以公正監管保障公平競爭。

民生領域案件查辦“鐵拳”行動、打擊傳銷“皖劍行動”……一年來,多個專項行動緊鑼密鼓地展開,嚴厲整治市場亂象、凈化市場風氣,捍衛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放活”與“管好”並重,在釋放市場主體活力的同時,全面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建設起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我省著力構建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信用監管、包容審慎監管相結合的新型監管機制。截至目前,全省累計實施信用風險分類差異化抽查任務9693批次,佔抽查任務總數66.1%,超過省政府明確的目標任務,在長三角地區達到先進水準。

不斷持續提升“網際網路+監管”水準,提升監管效能。安徽在全國率先制定出臺《“網際網路+監管”風險預警資訊處置辦法》,強化風險預警處置,全省市場監管系統累計辦結風險預警資訊1495件。

營造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公正法治的市場環境,不是一味地“管”,還要學會包容。行政執法的價值絕非“為罰而罰”,而是要達到預防違法的實際效果。

去年以來,《關於在全省交通運輸領域推行輕微違法行為免予行政處罰清單和告知承諾制的通知》《生態環境輕微違法違規行為免罰清單》《安徽省文化和旅遊市場輕微違法違規經營行為免罰清單》《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輕微違法違規經營行為免罰清單》等多份免罰清單在全省範圍內全面實施,對於一些輕微違法實行“柔性”執法,推行免罰制度,為各類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新業態、創新型企業在發展初期提供寬容制度環境,提升了執法效能和社會效果,進一步推動我省經濟高品質發展。

無規矩不成方圓。缺乏監管的市場,無從談發展;市場環境公正有序,經營主體才能健康發展。政府做好市場秩序的“捍衛者”,堅持打擊違法和保護合法有機結合,持續完善監管方式和手段,對取消和下放事項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實行重點領域全覆蓋監管,完善新業態包容審慎監管,管出公平、管出秩序、管出活力。

提供精準幫扶,優化服務“服”出效率

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下,解決好企業急難愁盼問題,是提振市場主體信心關鍵。

針對企業融資難,我省推進“稅融通”“信用貸”“技術改造貸”“設備資産購置貸”等,大力開展續貸過橋、無還本續貸等,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截至9月底,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20459.3億元,突破2萬億關口。省經濟和資訊化廳開展“十行千億萬企”中小企業融資專項行動,與省內10余家銀行開展戰略合作,安排3600億元專項信貸資金,推動小微企業貸款“增量、擴面、提質、降本”。

破解企業用工難,合肥市率先試點“共用用工”新模式,積極推進靈活用工,推動企業之間開展共用用工,幫助有需求的企業精準、高效匹配人力資源。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繼續面向市場主體實施新的減稅降費,幫助他們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減負紓困、恢復發展。

近年來,我省各級稅務部門組建專門的服務團隊,“點對點”主動告知,“一對一”精準輔導,確保稅費優惠政策落細落實。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累計新增減稅降費258億元。支援科技創新,2021年我省延續執行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75%政策,將製造業企業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100%,用稅收優惠機制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著力推動企業以創新引領發展。

服務不分大小事,但要想企業之所想,解企業之所難,務求實效,解決企業發展中面臨的突出困難和問題。近年來,我省創新開展“四送一服”活動,面向全省企業送新發展理念、送支援政策、送創新項目、送生産要素;加大“雙招雙引”力度,對招引大項目做到主動對接、提前跟進,為市場主體提供精準幫扶。

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加快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對促進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在“十四五”時期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具有重大意義。“放”出活力、“管”出公平、“服”出效率,構建親清政商關係,推行頂格服務企業機制,對企業做到“好時不擾、難時出手”,打造讓市場主體感到舒服的營商環境,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再上新臺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