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5年過渡期,分類推進,開啟鄉村振興新征程
《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在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後,對擺脫貧困的縣(市、區),從脫貧之日起設立5年過渡期。
根據縣(市、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任務、農業農村發展基礎和經濟發展水準,將全省所有縣(市、區)分成先行示範區、正常推進區、持續攻堅區。先行示範區對標長三角先進地區,立足自身,不等不靠,率先突破;正常推進區自力更生,充分用好現有政策,持續發力,有序推進;持續攻堅區用足用活政策,以鄉村振興鞏固脫貧成果,持續提升,努力追趕,實現如期振興。
目標到2025年,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鄉村振興全面推進,脫貧地區經濟活力和發展後勁明顯增強,鄉村産業品質效益和競爭力進一步提高,農村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水準進一步提升,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紮實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取得顯著進展,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不斷加強,農村低收入人口分類幫扶長效機制逐步完善,脫貧地區農民收入增速高於全國農民平均水準。
經過持續奮鬥,安徽圓滿完成了脫貧攻堅目標任務,484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3000個貧困村全部出列,31個貧困縣全部摘帽,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徹底解決,貧困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交出了一份可載入安徽發展史冊的優異答卷。
“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後,三農工作重心迎來歷史性轉移。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黨中央賦予我們的新任務、新使命,在新的征程上,我們要主動探索創新,鞏固拓展好脫貧攻堅成果,全力以赴促銜接、謀振興,全力打造産業強、生態美、鄉風好、治理優、百姓富的幸福新農村。”省鄉村振興局副局長朱永東表示。
落實“四個不摘”,強化監測幫扶,鞏固拓展脫貧成果
“過渡期內,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是脫貧地區農村工作的首要任務,務必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堅決守住脫貧攻堅戰的勝利果實。”朱永東表示。
《實施意見》要求,過渡期內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重點聚焦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以及因病因殘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戶,開展定期檢查、識別標注和動態管理,重點監測其收入支出狀況、“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狀況、分戶子女家庭條件,實施幫扶對象動態管理。堅持預防性措施和事後幫扶相結合,精準分析返貧致貧原因,採取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
以現有社會保障體系為基礎,加強農村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充分利用安徽省鄉村振興大數據管理平臺等大數據平臺,加強數據比對和資訊共用,完善跟蹤走訪、排查核查、系統錄入等基層主動發現機制。健全多部門聯動、系統監管、鄉村落實的風險預警、研判和處置機制,實現對農村低收入人口風險點的早發現、早幫扶,健全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機制。
織密兜牢喪失勞動能力人口基本生活保障底線。建立完善社會救助主動發現機制,對脫貧人口中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通過産業就業獲得穩定收入的人口,以及低收入家庭中的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按規定納入農村低保或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範圍,根據困難類型及時救助,應保盡保、應兜盡兜。
實施“五大行動”,強化要素保障,以銜接促振興
聚力做好脫貧地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重點工作,《實施意見》明確了實施“五大行動”:實施脫貧地區鄉村特色産業發展提升行動、脫貧人口穩定就業提升行動、農村生態保護提升行動、脫貧地區基礎設施提升行動、脫貧地區公共服務提升行動,鞏固拓展好脫貧攻堅成果,謀劃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
鄉村振興,産業興旺是重點。《實施意見》指出,推動脫貧地區鄉村特色産業發展提升,以脫貧縣為單位規劃發展鄉村特色産業,注重産業後續長期培育,促進農村一二三産融合發展,健全完善“四帶一自”産業幫扶機制,補齊技術、設施、行銷等短板,促進産業提檔升級,提高産業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大力培育農村産業帶頭人,深入實施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百千萬”工程,拓寬村集體經濟增收渠道,培育一批集體經濟強村。
為保障脫貧人口穩定就業,大力推廣“三業一崗”就業幫扶模式,用好用工資訊平臺,培育一批有較大影響力的區域勞務品牌,完善省際、市際勞務協作機制,加大脫貧人口有組織勞務輸出力度。支援脫貧地區在鄉村建設中採取以工代賑方式,優先使用當地脫貧勞動力。保持對小微企業、扶貧車間等載體的優惠政策穩定。統籌用好鄉村公益崗位,完善按需設崗、以崗聘任、在崗領補、有序退崗的管理機制,逐步調整優化公益崗位政策。
同時,加強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政策有效銜接,重點做好財政投入、金融服務、土地支援、人才支援、社會幫扶各方面政策銜接,促進各類要素更多向鄉村流動,為推動鄉村振興提供堅強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