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萬物復蘇,正是採茶、品茶的好時節。連日來,溫州樂清各鄉鎮(街道)的茶山上,漫山的茶樹初展芽頭,迎來了春茶採摘黃金期。
春茶採摘。樂清市融媒體中心
茶葉産業是樂清農民增收的特色優勢産業,目前,樂清有“雁蕩毛峰”茶葉採摘面積2.2萬畝,年産量210噸,年産值在1.6億元左右。
在産業轉型升級的浪潮中,樂清茶企積極探索“茶+”模式,將智慧科技、文旅體驗與新式茶飲深度融合,打造茶産業共富新路徑,為傳統茶業注入新活力。
科技賦能茶産業 提質增效促增收
茶園裏,茶樹初展芽頭,茶農穿梭其間與身後的咖啡屋、時尚帳篷相映成畫;茶廠裏,自動化生産線高效運轉,茶葉從殺青、揉捻到烘乾,實現智慧化操作。近日,位於芙蓉鎮麥西村的綠芙茶園,與印象中的傳統茶園不同,這裡處處透露著“時尚感”和“科技范”。
“近年來,我們通過科技強農,引進改裝數字化茶園管理系統,比如這個改良版殺青機,可以根據茶葉的厚度、濕度等因素‘看茶制茶’,實現精準制茶。”茶園負責人何聖松是一名“80後”農三代。與父輩不同,何聖松愛茶,亦愛鑽研茶機設備。這些年,他引進並改造了集茶葉種植、加工、銷售、休閒觀光于一體的數字化茶旅綜合體。
“數字化管理不僅提高了茶葉的品質和産量,也降低了生産成本,提升了經濟效益。”何聖松舉了個例子,過去,茶農僅採摘一茶一葉的綠茶製成雁蕩毛峰;如今,茶農們拉長採茶期,將一芽多葉的茶葉製成紅茶,以提升茶葉附加值。為此,何聖松改良了紅茶發酵房,通過控制空氣流通等因素,使茶葉發酵時間縮短以保證茶葉品質。在農業新質生産力的推動下,其茶園茶葉産量提高,生産成本降低,經濟效益顯著提升。
傳統茶鄉煥新顏 旅拍經濟引客來
如果説綠芙茶園令人感受到了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的蓬勃生機,那麼,位於仙溪鎮聯紅村的畬裏茶山基地則以最原始的茶園風貌吸引著遊客上春山、品春茶、拍美圖。
遊客打卡。樂清市融媒體中心
畬裏茶山基地位於海拔520米的高山之上,晨霧如輕紗常年纏繞山腰,180畝翠色隨山勢起伏,每一片茶葉都浸透了山泉的清冽與雲霧的靈氣。
茶園裏,除了身挎茶簍的採茶人,還有身著畬族民族服飾的遊客,或駐足觀賞,或拍照留念,成為茶園裏一道亮麗風景線。
“這裡太美了,仿佛置身於一幅山水畫卷中,隨手一拍就是大片!”來自溫州的遊客劉女士興奮地説道,當天她專程和朋友一起來畬裏茶園旅拍。
近年來,隨著短視頻平臺的興起,旅拍逐漸成為一種新的旅遊方式。畬裏茶園負責人鐘巧英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趨勢,推出了茶園旅拍服務,吸引眾多遊客上山打卡。
“我們根據茶園的自然景觀和人文特色,設計了多個旅拍場景,並製作了精美的畬族民族服飾供遊客穿戴,為遊客提供一站式品茶、旅拍服務。”鐘巧英介紹,茶園旅拍的火爆,不僅為茶園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也提升了“雁蕩毛峰”的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如今,畬裏茶園年産值逐年攀升,60余名畬民實現在家門口就業。
“一茶三喝”新茶飲 智搶年輕消費力
當傳統茶農遇上Z世代,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在樂清市區,深耕“雁蕩毛峰”數十年的國家一級茶藝師巨華女,正以“一茶三喝”的創新模式打破“喝茶只是中年人愛好”的刻板印象——原茶、茶咖、汽泡茶,三種截然不同的茶飲體驗,讓年輕人直呼“上頭”,也讓傳承千年的“雁蕩毛峰”茶文化煥發出新活力。
“雁蕩毛峰”因其獨特的幽香清甜被列為浙江名茶,並上榜全國名特優新農産品名錄。然而,時代變遷,“泡茶品茗”的傳統場景逐漸與年輕人的快節奏生活脫節,如何避免茶葉産業市場斷層,成為巨華女等傳統茶人思考的問題。
一茶三喝。樂清市融媒體中心
去年底,巨華女以家鄉“能仁茶”品牌為名,于樂清市區開了一家茶坊,在推廣“雁蕩毛峰”的同時,研發推出“一茶三喝”概念:以雁蕩毛峰為核心,延伸出“原茶經典、茶咖融合、汽泡新潮”三味新式茶飲,將茶葉從茶桌推向街頭,從陶瓷杯倒進咖啡杯、氣泡瓶,一舉打入年輕消費市場。
“一茶三喝”不僅是産品創新,更是一場“以茶為媒”的産業升級。一名“00後”顧客的話令人印象深刻:“以前覺得茶是‘爸媽的飲料’,現在才發現它也可以很潮。”
樂清茶企的“茶+”探索,既是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也是鄉村振興的創新答卷。(樂清市融媒體中心 孔麗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