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人工智慧新場景 溫商全面擁抱AI應用新時代

時間:2025-03-03 16:09:23 來源 : 中國網溫州 作者 : 李顯

春節期間由DeepSeek掀起的大模型開源熱潮持續涌動,AI熱不僅僅停留于資本市場與相關産業鏈上下游,也從政務系統到高鐵、醫院乃至菜場,快速地滲透到全國各大城市,各種與經濟生活直接相關的智慧化場景中。

image.png

正泰新能智慧化車間。圖源:溫州日報

在溫商中,這股AI熱潮同樣引發了巨大的反響。連日來,從溫州本土到全國各地,到處都有溫商企業邀請相關專家進行講座、普及相關知識,利用DeepSeek的互動推廣公司項目等。一些技術實力強勁的公司甚至已經第一時間推出基於DeepSeek的各種應用程式,助力辦公、生産。

曾幾何時,製造業領域的一些非標準化産品行業還在為如何推動車間數字化而傷腦筋,但到了今天,擁抱人工智慧卻已經成了廣大溫商的共同呼聲。

科技進步帶來的更新迭代“一日千里”,企業家們時不我待的心情體感可見。

AI成為許多溫企的“必選項”

2月26日,每日互動宣佈由該公司打造的號稱“百問不厭的滿血版DeepSeek分身”個知APP正式上線。每日互動賴以起家的業務是精準消息推送的“個推”,此次他們以“個”字輩命名全新的AI助手APP,展現了他們在DeepSeek應用端大展身手的決心。該公司董事長方毅介紹説,已作為DeepSeek的可信合作夥伴,每日互動目前已經在大模型應用方便做了不少部署,除了個知外,還攜手中國數安港成功將可信數據空間技術和DeepSeek R1、v3等一系列模型進行融合,可為各行業提供更為安全、高效的大模型應用解決方案。

“我剛剛從一場面向公務員的DeepSeek講座下來。”另一位深耕AI産業的溫商,智靈動力聯合創始人、元裳大模型負責人朱旭琪近期的大部分活動都與DeepSeek帶來的熱潮直接相關。他表示春節以來,他們不僅在公司旗下的多個垂直領域AI大模型中接入了DeepSeek,還根據各地特色進行本地化部署,推出針對性的AI應用服務。比如針對合肥市,朱旭琪就準備于近期推出便利公務員辦公的政務大模型。“DeepSeek的爆火極大推動了我們AI産業的普及與發展。”他如此感慨。

DeepSeek的“火”不僅僅體現在AI行業的從業者之中,也火到了很多傳統製造領域。

起家于蒼南縣的膠帶廠,溫商企業永冠新材是目前國內粘膠領域的領軍企業,看似産業與DeepSeek風馬牛不相及,但該公司卻在近期接連推出了兩款基於DeepSeek等國內大模型的AI應用“冠冠軍”和“小冠”,前者主要針對公司內部的數智化辦公需求,推動企業工作模式向智慧化、協同化、數據驅動化轉變;後者則將建立企業內部RAG檢索增強生成等龐大的知識庫儲備,逐步參與公司業務全流程,最終建設成為精準為員工答疑解惑的實時AI助手。

永冠新材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目前已專門成立AI應用團隊,將持續探索大模型技術與生産、供應鏈、客戶服務等核心業務場景,充分釋放AI技術的應用價值。

溫商們不僅將DeepSeek開源大模型應用於公司數智化轉型,還以其建立互動平臺,實現對客戶的更精準服務。

金卡智慧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公司在2024年年初便大力投入AI研發,並與阿裏雲實現戰略合作,融合了阿裏通義千問、DeepSeek等行業主流模型,對燃氣、水務、新能源行業領域的知識、語音、視覺等數據進行垂類模型訓練,以實現業務的實時管控、高效運營。面對客戶,AI可以擬人對話,智慧應答;面向內部,它能夠分析預警,事後追溯回溯,對海量數據進行分析輔助決策。

AI正在悄然改變企業經營模式

其實,早在DeepSeek引發風潮之前,很多溫州企業就已經高度重視人工智慧的賦能。

2023年以來,朱旭琪帶著他的服裝設計輔助大模型“元裳”平臺與安慶望江的童裝産業和溫州的服裝産業同步展開落地合作。在以小微企業為主的望江童裝産業基地,AI設計平臺的出現讓當地企業喜出望外,推廣很快就成為了當地企業必不可少的輔助設計工具。但在溫州,元裳團隊遇到的情況卻有所不同。“溫州的鞋服企業在設計領域引入AI工具比我們預想更超前。”朱旭琪説,溫州的很多鞋服企業很早就開始擁抱人工智慧了。大到紅蜻蜓旗下的惠利瑪Vali鞋履AI設計平臺,如今已匯聚了超過1萬名設計師;小到某位從事專做寵物服裝的設計師,都有全套根據個人習慣定制化的AI輔助工具;很多品牌企業也都已經著手建立自己的數據庫。因此,元裳平臺在溫州的落地除了選擇與部分服裝企業合作外,還另辟蹊徑地走進高校,向“準設計師”們做應用推廣。“隨著越來越多設計大模型的普及,服裝設計專業如今正在變成數字時尚專業。”他説。

在溫州眾多數字化工廠裏,人工智慧的運用也越來越為普及。

位於樂清臨港經濟開發區的正泰新能源樂清基地智慧車間內,一條條流水線上機械臂精準運作、AGV小車有序穿梭;智慧管理平臺大屏上,生産進度、設備運作狀態等情況一目了然……

“這裡採用的是數字孿生技術,形成瑕疵自動全檢的智慧化質檢生態模式。”在AI視覺檢測工序,工作人員介紹説,AI上線後,顯著提升了光伏板檢測的品質、水準和效率,人力成本下降50%、檢驗速度提高200%。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在製造業應用的越來越成熟,目前包括正泰的數字化工廠在內,溫州的不少數字車間都已經實現了訂單資訊輸入後,系統便會自動計算出設計、採購、生産各環節的預計完成時間,任務調度、分配和完成時間,都由系統“説了算”。

已經把“數字正泰”建設推進到了3.0模式的正泰集團,甚至明確提出,要以人工智慧輔助大數據管理,推動業務模式從組織驅動、流程驅動到數據驅動乃至於人工智慧驅動的進化升級。

人工智慧是對人的支援與賦能

“我們都會被AI所淘汰吧。”2月22日,樂清市的巨邦集團專門請來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電腦學院葉晨教授針對公司員工做了一場關於AI應用與辦公效率的講座。有感於AI的“事無巨細”和“無所不能”,一位中層幹部如此半開玩笑地説道。

這實際上也是身處AI應用時代很多打工人共同的疑慮,但企業家們並不這樣看。

“我們通過AI技術的應用,讓機器直接對話機器,將生産計劃、排産、調度效率以及工藝、流程、節拍、工況等都變得一目了然,背後的目的都是為了服務於人。”參與過多家知名生産線設計的工業自動化工程師陳根如此表述他對於AI的理解。

華峰集團董事長尤飛宇也是如此解讀該公司的數智化建設工作。他認為,數智化的目標是通過發揮數據智慧、控制智慧的優勢,讓人從繁重、重復的腦力、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投身到更具有創造性和價值性的工作中,使員工成為被數智賦能的工作者。

尤飛宇以華峰的智慧安環系統的建設為例説,“通過這套系統的建設,我們安全管理人員的能力得到了提升,特別是個人價值得到了體現。我們的管理人員可以向數智專家發展,我們的操作工人可以向數智工匠發展,這些都是通過數字化建設來實現的。”

“數智化不是對人的取代,而是對人的支援和賦能,未來被取代的是不會使用智慧技術的人。”他説。(溫州日報 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