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從溫州來,明代祝允明在《猥談》中説:“南戲出於宣和(1119—1125年)之後,南渡(1127年)之際,謂之溫州雜劇。”被譽為百戲之祖的南戲,正誕生於900多年前的溫州。
楠溪江古村落,永昆演出。翁卿侖/攝
剛過去不久的國慶長假,溫州依舊散發出了戲曲故里的獨特魅力:位於九山公園的九山書會,推出了沉浸式實景“南戲+旅遊演藝”劇目《@南戲故里》;樂清市推出傳統與現代交融的越劇《碧玉簪》展演;平陽縣推出平陽木偶戲系列公益活動……
“來溫州,看好戲”,如今不僅是許多戲迷的評語,也成了諸多來溫遊客的説法。
回首一年前,央視戲曲春晚自開辦33年來,終於回到了戲曲發源地溫州,並首次將主場移步戶外的九山書會現場。宋朝時,正是溫州九山書會的才人編纂了《張協狀元》,這是中國迄今所發現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中國古代戲曲劇本。這臺晚會,最終收穫了36億次點擊、13億個點讚。南戲故里溫州,再度因戲出圈。
九山書會 不止于戲
隨著溫州戲曲再度出圈,九山書會的舞臺上,時常有好戲上演,眼下,這裡也成為溫州新興的遊人必打卡點之一。去年五一期間,九山書會重磅推出了全國首個“戲曲+”主題市集——“九山書會•大宋戲倉”。如今,每逢節假日,“九山書會•大宋戲倉”的市集攤位前,便人頭攢動。
今年7月,原創沉浸式越劇《鳳冠》登陸九山書會南戲藝術空間,每逢週末演出的這臺青春版戲曲,截至目前,場場爆滿。國慶期間,沉浸式實景文旅劇《@南戲故里》也在九山書會主舞臺連演三天,該劇帶領觀眾穿越時空隧道,探尋南戲的秘密;對話古人先賢,沉浸南戲的笙歌。因為構思新穎,主打年輕時尚,《@南戲故里》同樣贏得了許多年輕人的好感。
戲從溫州來 向著全國去
2023年6月,溫州啟動“戲從溫州來”南戲文化周活動,系統塑造“南戲故里”文化品牌,從上海到北京再到廣州,為一批批觀眾呈現了充滿濃濃溫州元素的“南戲盛宴”。南戲文化,因此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除了經典南戲“走出去”,還有精品戲曲“引進來”。今年4月,來溫州•看好戲——2024“戲從溫州來”南戲經典文化周活動登陸溫州。甌劇、永昆、越劇、京劇、粵劇、秦腔、溫州鼓詞等多種藝術形式在溫州相會,此次演出,匯集了上海昆劇團、廣東粵劇院等頂級團隊,還有溫州市甌劇藝術研究院、溫州市越劇院、永嘉昆劇團、平陽木偶戲傳承保護中心等本土專業院團、優秀團隊,更特邀多地名家、名角交流演出,共唱好戲。
據悉,11月,“戲從溫州來”還將啟動南戲文化周活動,擬前往重慶、杭州等城市。“南戲故里”作為溫州的一張名片,將更加閃亮。
走進古村,邂逅地方好戲
百戲之祖是南戲,崑曲則是其中珍品。永嘉崑曲,是結合了昆山腔與其他地方戲優點而形成的風格獨特的地方戲曲劇種,2001年作為“崑曲”子項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首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産代表作”名錄,2006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眼下,永嘉昆劇團成立75週年系列活動正在緊鑼密鼓的開展中。
這個國慶長假,百度地圖交通出行大數據平臺顯示,10月1日—7日,楠溪江以84.56的客流指數排名全國第六。國慶期間,楠溪江旅遊主打“新中式”,風雅宋韻、唐風古韻等國風成為了焦點,其中,芙蓉古村舉辦了“宋韻芙蓉”盛會,邀請遊人走古村、入宋鏡、賞戲曲、遊宋園。遊人漫步在古村裏,古老的戲臺上,永嘉崑曲與此環境相得益彰。
此外,永嘉鄉間還一直有民間亂彈戲班的傳承。如今每逢週末,在麗水街景區,遊人也能與正在上演的永嘉亂彈邂逅。
溫州好戲,上演了900年,無論在古城還是古街,依舊未完待續。(翁卿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