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會與朋友聊,在雨天,看過的一場話劇《@南戲故里》。”“我會聊撐著傘,看現代人與古人如何交流。”“我也會與閨蜜聊,雨天看一場話劇《@南戲故里》還不夠爽,約定等下一個晴天再看。”
日前,在溫州市區九山書會全國首個南戲劇場看過沉浸式實景話劇《@南戲故里》試演的首批“嘗鮮”觀眾,就雨天觀劇這一話題展開了討論。
這部話劇由溫州市鹿城區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出品、溫州小鹿輕聆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策劃兼製作、溫州南戲社、浙江藝術職業學院、永嘉昆劇團,以及諸多新秀組成多組卡司駐場演出。
從綜合類的晚會到話劇,沉浸在南戲中無法自拔
話劇《@南戲故里》源於編導溫南承接了一台傳播當地文化的大型晚會。剛開始時,他怎麼編排都覺得不滿意,喜歡傳統文化的他,面對各方訴求時,選擇一次次打破重建。在打破重建的過程中,溫南實現了一次穿越,與李叔同、謝靈運、高則誠等先賢有了一次思想上的交流與碰撞。
主創人員均記得開首次策劃會,就想著在九山書會上演,以南戲為主題的綜合晚會,採用實景演出在氛圍感上做足“凝聚”文章。可到後來,大家聊著聊著就向高難度發起挑戰了,要做一部實驗話劇,大膽嘗試將南戲、昆劇、越劇、甌劇、木偶等戲劇元素,以及全新編排的舞蹈、歌曲全融合其中。聊完之後,大家瞬間覺得有點卡殼了,難度接近十級。當最終的劇本出爐時,編劇魏睿感慨:“這段時間,經歷了通讀史料,實地采風,至少9稿的大綱、劇本、串聯詞、歌詞創作之後,作為編劇的我最終感覺走進了南戲的歷史場域,沉浸在南戲的鑼鼓笙歌中無法自拔。”
“900年前的南戲與我們的生活,究竟還有沒有關係?請先賢與我們在劇場重逢,旨在探索以南戲歷史故事化、南戲文化時尚化、南戲藝術傳播化的演出,不限空間、環境、表演技巧及觀演關係的演出,在當下的可能性。”總導演俞鰻文回憶試演時下起瓢潑大雨,演員們一句“衝”,立馬有了豁出去演之後的酣暢淋漓,邊演邊探索,一切都值得。
出演“先賢”的演員,在雨中演得酣暢淋漓
試演當天,諸多撐傘觀看的觀眾問道:“劇中設計現代人與古人的對話,意義何在?”飾演高則誠的冠子,給出了解答:“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困惑,就像高則誠,也會困惑他的《琵琶記》如何寫下去,包括我們溫州的一些書會才人們,甚至很多是無名氏。他的作品留下來了,但他是誰,不重要。觀眾理解‘流芳也好,無名也罷,都無妨。南戲記得,時間記得,歷史記得,你我記得。’這兩句臺詞,自然就有了最佳答案。”
“如果大家急著迎合複製那潑天的富貴,誰又在乎傳統藝術和我們當下生活之間真正的關係呢?”飾演溫南的王增光感覺精心設置的觀眾任務卡、互動環節,以及劇中頗有力量的臺詞,輕輕鬆鬆帶領觀眾了解了劇中故事的背景,引發共鳴與共情。
“與蒼穹相比,你忙碌的公務何在!與大地相比,你煩躁的心緒何在!”飾演者謝靈運的施磊一邊念臺詞,一邊回憶起試演時的情景。“怕摔”是他對於試演最真實的感受。導演設計的三賢在戲中呈現風格各不同,謝靈運的設計是運用身形步法做大調度,帶著溫南登山入海,感悟天地,雨一下,反倒因為視線不好,有了一種大光圈攝影的畫面效果,感覺酣暢淋漓,一秒入戲。
飾演李叔同的尤舜,也曾參演過實景劇,總覺得實景演出,有生活的痕跡,但又不止生活,還有角色內心世界的外化。此次出演,最讓他印象深刻的,便是李叔同回憶母親那一段,紙傘與雨天,在文本中就有提及,演出當天那場虛構的雨真實地敲打著紙傘,悲傷之感更甚。
青年觀眾直呼想再看看,探索不同場景不同版本
南戲,你喜歡或者不喜歡,它都存在著,總有人會懂它。
“話劇《@南戲故里》看一次試演真的不過癮,劇直戳我心,因為我的朋友也是戲曲演員。直到今天,他們依然為了戲曲的傳承和傳播,在理想的崎嶇道路上努力跋涉。劇中現代人與先賢的對話,不僅僅傳承先賢的思想,更啟發青年人如何從先賢的智慧裏學會享受生活。”喜歡戲曲的90後青年人直呼想再看。
“話劇《@南戲故里》,僅僅是開始。是今天的我們,如何眺望來日、面對過往,如何思忖傳統的意義,如何向先賢致敬的心靈直播。原來,不是南戲需要我們,而是我們需要它。”俞鰻文一直強調,這是創作話劇《@南戲故里》不變的初衷。
主創人員説,話劇《@南戲故里》已試演成功,期待接下來能將其變成不同的版本,去不同的場景演出。例如,博物館、大劇院、小劇場(表演)。不限空間、不限場地,甚至不限光影光線,對南戲文化不斷進行傳播。當然,面對90場的演出目標,大家更期待卡司,期待有更多的實力派演員加入演出團隊中。(瀟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