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正從“創業之都”向“創新之城”躍升

時間:2024-06-05 15:24:58 來源 : 中國網溫州 作者 : 謝施琦

康奈新綠智慧工廠 圖源:溫州晚報

超百億項目“當年簽約當年開工”,一批“拔節生長”的城市更新項目扮靚城市顏值,中國眼谷、中國智谷、中國基因藥谷等高能級平臺紛至遝來……自溫州市實施“強城行動”以來,溫州正努力把項目建設“施工圖”轉化為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實景圖”。

溫州歷屆黨委、政府始終聚焦産業創新,立足溫州實際,發揮比較優勢,深耕細分賽道,在創新深化上下“怎麼也不為過”的功夫,系統構建“一區一廊一會一室一集群”創新格局,全力推動“創業之都”向“創新之城”躍升。

傳統産業創新發展 育“新”提“智”興産業

發展新質生産力不是“喜新厭舊”,而是應堅持在現有産業基礎上提高産品技術含量,不斷為傳統産業加裝新引擎。

溫州以輕工産業起家,目前已形成電氣、鞋業、服裝、汽配、泵閥等五大特色優勢産業,近年來,溫州不斷以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産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正在加快向“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升級。

走進康奈新綠智慧工廠,資訊集控平臺便展現眼前,屏上數字不斷跳轉,集控平臺收集訂單中心數據,併發送任務給各自動化設備,過程中實時記錄和跟蹤生産數據,猶如整個工廠的智慧“大腦”。

2023年底,康奈集團投入2000多萬元打造智慧工廠,引進了國際上最先進的人工智慧應用技術,還首創了柔性化智慧製造體系,實現了從産品研發設計、生産製造到銷售跟蹤全流程覆蓋的鏈路閉環。

AI賦能加先進柔性製造,打造“鞋服版GPT”。和以往在手稿上創作不同,在康奈,現在設計師只需在AI創作平臺輸入需求,幾秒鐘就能生成一個鞋樣,設計師再根據創意進行雕琢,一款符合市場需求的原創鞋子就誕生了。設計好以後,在系統中發出指令,旁邊倉庫裏的機器人就會選擇相應物料運往大車間,進行縫幫等剩餘環節。

經過智慧開發、智慧下料、智慧縫幫、智慧成型、直播行銷這5個主要環節,一雙鞋就能從電腦圖紙變成眼前實物,第一時間展示給消費者。

在産業發展的過程中,科技創新的作用舉足輕重。溫州以科技創新推動産業創新,加快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産業和産業鏈迭代升級中。康奈的變化只是溫州在育“新”提“智”的進程中的冰山一角。

以電氣産業為例,作為全國最大的低壓電器生産基地,溫州以“未來工廠”為引領,通過全行業智慧化、數字化改造,傳統電氣向智慧電氣升級、與新能源融合,低壓電氣向中高壓電氣拓展,單一電氣産品向設備總成、服務整合發展,産業總規模已超2700億元,已經成為全國45個國家級先進製造業集群之一,正在向世界電氣行業第一梯隊衝刺。

新興産業快速崛起 追“光”乘“風”向未來

新興産業是新質生産力的重要載體。“新”成為溫州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的關鍵詞。

目前,溫州已形成數字經濟、新能源、新材料、智慧裝備、生命健康五大新興主導産業,堅持走“1米寬、100米深”的專精特新發展道路。

以新能源産業為例,借助世界500強青山集團鏈主企業回歸溫州的帶動效應,兩年來溫州迅速招引落地新能源項目投資達4600億元,形成了“核風光水蓄氫儲”七大板塊,力爭2027年形成5000億元産業規模,努力打造“全國新能源産能中心和應用示範城市”。特別是還發揮了海上風電資源優勢,招引金風、遠景、運達三大頭部企業集聚溫州,努力建設全球風電製造和出口母港基地。

在新材料産業,溫州大力推進“龍頭企業+科研院所+鏈群企業”的“創新聯合體模式”。華峰集團5個産品的市場佔有率世界第一,成為全球聚氨酯新材料領軍企業。正泰常溫高導石墨烯複合材料被工信部列為國家重大專項,石墨烯超級銅材料未來的想像空間巨大。

在溫州,這樣“新”的企業比比皆是,一大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依靠科技創新,上天、入地、下海,從航母戰艦“堵漏神器”、新型商業衛星助推器、問天一號火星探測器著陸彈簧,到高鐵動車先進制動器、避雷針,從全球最精準的銫原子鐘,到突破我國35項“卡脖子”技術之一的高端射頻濾波器晶片,溫州的科技好産品不斷為大國重器添磚加瓦。

創新生態走在前列 活 “水”沃“土”強動能

如果説傳統産業是“大樹”,新興産業是“種子”,那麼基礎研究和創新就是讓種子破土發芽,大樹茁壯生長的土壤,近年來,溫州全市上下,要求各部門要勤於“施肥”“澆水”,當好“育苗師”,讓種子成長為大樹,讓大樹聚成森林。

今年1—4月經濟成績單顯示,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2%,較全國高4.9個百分點,較全省高2.8個百分點,列全省第2,排名歷史同期最高,較一季度上升3位。這背後,不僅是溫州傳統産業“脫胎換骨”、新興産業“強筋壯骨”所迸發的蓬勃動力,也得益於溫州不斷破除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充分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創造活力,讓各類先進優質生産要素順暢流動和高效配置。

從全國首部“兩個健康”先行區地方性立法到首部“民營企業科技創新促進條例”;從率全省之先建立産業鏈鏈長制,到市委書記、市長雷打不動每月一次的“兩個健康”政企直通車,在解決一件事的同時,帶動解決全社會最關心的一類事,兩年來市縣兩級解決歷史遺留問題865個;從“科創指數貸”、為企業選派“科技副總”,到全國首創“數據得地”新機制……五年來,溫州有128項改革經驗在全國推廣,連續三年位列營商環境評價全國前十,被評為企業家最具幸福感城市。

一劑劑“政策良藥”帶來的是顯著的經濟上漲,今年1—4月全市規上工業企業盈利面為74.9%,較全省高8.8個百分點,列全省第1;規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5.40%,列全省第2。

傳統産業躍“級”,新興産業聚“勢”。乘“新”而上,溫州將不斷發揚新時代“四千精神”和“敢為人先,特別能創業創新”的溫州人精神,持續擦亮創新這塊金字招牌,讓世界在溫州看見創新中國。(謝施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