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加持 浙江大學科技之花孕育溫州産業之果

時間:2024-06-03 15:58:32 來源 : 中國網溫州 作者 : 陳慧雅 王湛

鈣鈦礦量子點實驗 圖源:浙江大學溫州研究院

“我們很多教授學術、技術都很好,來到溫州研究院,我對他們的要求就是,從學術走到産業上去,從技術走到生産線上去,真正促進地方發展。”溫籍院士、浙江大學溫州研究院院長葉志鎮説。

自2021年以來,葉志鎮院士帶領30多位浙大教授,匯聚一批科研PI、行業高管及青年博士來溫州發展。由浙大力量領銜的科技成果在溫州快速轉化落地,孕育出一批高品質創新創業的碩果。

佈局萬億新材料産業賽道

材料,身處各個産業鏈的最上游環節,是製造業的“底盤”。

眼下,溫州正持續推動新材料産業的發展,將新材料作為萬億新興主導産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構建了以先進高分子材料、高端金屬材料為主導,其他新材料為特色的現代新材料産業體系,加快材料産業優勢再造、換道領跑。

對於浙江大學溫州研究院新材料産業的研究成果,葉志鎮充滿了自信:“第一是我們的研究處在世界前沿,第二是我們掌握了整個産業鏈的前端技術,第三是新材料是一片藍海,影響造就萬億産業。”

浙江大學溫州研究院多項成果獲得省級新産品新技術鑒定,2024年3月,溫州新材料國際科創中心正式揭牌成立,佈局光電半導體、能源、雙碳等領域,為溫州新材料技術科研攻關、海內外高端人才落地、高新科技企業發展提供強勁支援。

給新型顯示産業帶來顛覆性影響

從20世紀中葉開始發展以來,顯示技術正走向量子點顯示時代。

葉志鎮院士團隊全球首創全固態鈣鈦礦發光量子點,解決了鈣鈦礦量子點穩定性差的世界難題,發明4大製備技術,實現了中國自主智慧財産權的鈣鈦礦量子點材料量産,為萬億新型顯示産業帶來顛覆性技術,成功推動鈣鈦礦量子點材料從實驗室走到應用場。

更為重要的是,2023年7月,全球首條全固態鈣鈦礦量子點擴散板生産線在溫州投産。鈣鈦礦量子點系列産品獲得多家電視品牌認可與應用,孵化的企業2023年上規,現已營收超5000萬,切實推進了鈣鈦礦量子點材料的顯示産業化。

鈣鈦礦發光量子點産品成功在液晶電視上應用,不僅成本降低,且滿足産品出海的環保要求。孵化企業與長虹成立量子點新型顯示聯合研發中心,還與多家顯示相關企業建立緊密合作。

項目負責人何海平教授表示,“我們在鈣鈦礦發光二極體(LED)方面已5次刷新發光效率世界紀錄,要繼續開展鈣鈦礦量子點LED研究,為未來LED主動發光顯示應用做好技術儲備。”站在科技最前沿,研究團隊憧憬著行業的美好未來。

勇搏新型儲能市場星辰大海

“雙碳”戰略背景下,鋅溴液流儲能電池作為一種新型儲能技術,具有安全、經濟、綠色、大容量等優勢,契合電網大規模長時儲能需求。

新型電池材料研發團隊專注于鋅溴液流電池的産品創新研究、技術升級與市場應用,目前已在電池關鍵材料、電堆組裝、生産工藝及電池管理系統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團隊基於葉志鎮院士38年研究積澱,成功研製出全新結構的國際最大鋅溴液流電池模組系統,適用於電網側、發電側及用戶側等各類長時儲能應用場景。

2023年第二代一體化封裝2.5kWh鋅溴液流電堆下線,成功並網浙江省首個鋅溴液流儲能示範項目。自主設計製造的100kWh鋅溴液流電池模組獲得了實用新型專利授權,通過省級新品鑒定和專業檢測,並被專家組鑒定達到了國際領先水準。

100kWh鋅溴液流電池模組生産技術在核心材料、電堆製造及電池系統等關鍵科學與技術問題開展攻關,突破了鋅溴液流電池技術瓶頸,打通了核心材料到電池裝配過程中關鍵工序,實現了雙極板、微孔隔膜等核心材料的製備和鋅溴液流電池模組批量生産能力。目前採用該模組系統的溫州市國家大學科技園200kW/800kWh鋅溴液流電池儲能電站項目正緊鑼密鼓施工中,此項目是溫州市國家大學科技園與葉志鎮院士團隊合力打造的浙江省鋅溴液流電池儲能電站標桿項目,項目的建成將有力推動儲能技術的商業化進程,為萬億級新型儲能市場開啟新賽道。

新智加持助力泵閥産業蝶變

泵閥是溫州五大傳統産業之一。但眾多溫州泵閥企業有一個共性問題:過於依賴人工裝配的現狀不僅無法提高産量,還難以提升産品品質。

2023年,研究院與永嘉縣知名泵閥企業超達閥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進行智慧化改造對接合作,10月全國首條球閥裝配智慧生産流水線正式投産。可實現單班8工時生産1000台,年産超100萬台的峰值産能。一條裝配線可代替10人左右,效率提升7倍以上。

浙江大學溫州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金志江教授介紹,通過該生産線進行大批量裝配,在提高效率、産量的同時,保證産品品質的一致性,減少人工誤差對産品的影響。

隨著數字化生産線的逐步成熟,資訊技術的加持將讓車間變得越來越“聰明”。一個以數據驅動生産流程再造,能“自己幹活”的未來工廠,將助力企業生産提質、降本、增效。

AI賦能醫學創新應用落地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迅速發展,研究院醫學人工智慧第三方輔助診斷平臺的上線試運營給溫州醫療健康産業注入了新活力。

項目負責人吳健教授帶領團隊通過産學研、醫工信緊密合作,孵化成果包括肺結節、眼底、胃癌、病理等二十余個專科領域的影像輔助診斷系統,部署于微醫雲平臺,服務7900余家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領銜的“醫學影響智慧處理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項目斬獲2022年中國産學研合作創新成果獎二等獎。

浙江大學溫州研究院承擔了該項目成果在溫州地區的轉化工作,在溫州市人民醫院、溫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等優質醫院和醫共體單位進行應用與轉化,有利促進項目成果賦能區域多層次、多樣化、多領域的醫療需求,打造全生命週期醫學影像檢測平臺研發和應用示範,樹立了省級醫療創新應用的典範。

5月30日,2024溫州新材料研討大會召開,顧秉林院士、沈保根院士、張荻院士、葉志鎮院士等專家出席會議。會上成立了溫州市新質生産力科創聯盟成立儀式、浙大溫州研究院新能源系統工程中心,多個研發中心簽約落地。未來,研究院將持續探索“浙大科技創新+溫州市場創新+政府支援”模式,為發展新質生産力、續寫溫州創新史作出貢獻。(陳慧雅 王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