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筐子裝不下了,再多拿幾個!”近日,位於鹿城藤橋聯江村的鹿城振甌實驗農場內已是一片繁忙景象,農場負責人金和忠帶著工人們一起有序地進行拉籠、收蝦及分揀等工序。“生態稻蝦”是他們農場的主打産品,如今,正處於初步采收期,一天的收穫量大約在100至150公斤之間。
“這些是去年投放的種蝦産下的蝦,目前正值成長期,由於才經歷過蛻殼,這種小龍蝦頭小、肉多,吃起來更為鮮嫩。”金和忠一邊挑揀著龍蝦,一邊向記者介紹,這段時間,湖北一帶的小龍蝦還未大批量上市,農場錯峰開售,售價可觀,銷量也不錯,“中等個頭大小的小龍蝦一斤可以賣到22元左右,你看田邊小路停的那些車,都是過來收購的採購商,根本不愁賣。”金和忠説。
金和忠從事小龍蝦養殖工作大約有8個年頭了,原先農場內以售賣蝦苗為主。然而,隨著市場的發展,溫州各地培育蝦苗的養殖戶越來越多,想要從中脫穎而出,金和忠的農場必須另辟蹊徑。
出路在哪?金和忠和農場內的“技術總管”周勤展開了一場頭腦風暴:“既然有蝦苗,不如自己來養成品蝦。這樣成品蝦的品質有保障,也不愁蝦苗賣不完。”
“千田千法,我們將水田分為育苗區和成品蝦區,通過繁養分離的模式提升小龍蝦苗的品質。依託這樣的模式,我們也更容易養出大規格、高品質的成品蝦。”周勤介紹道。
實現“一蝦雙收”之後,這片田能否做出更大的文章?周勤將目光瞄準了“稻蝦共養”的綠色産業。“我們這裡回溫較快,等5月左右湖北那邊的小龍蝦大量出産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幹塘、翻耕、種植水稻,再等半個多月,水稻長至50公分左右,便可以再度加水,並放入第二批蝦苗,通過稻蝦輪作與稻蝦共養相結合,逐步向‘兩蝦一稻’發展,提高小龍蝦産出量的同時,增加畝均收益,如今這樣一畝田就可以賺6000元到7000元。”周勤表示。
“稻蝦共養”綠在何處?周勤解釋道:“共養期間,小龍蝦排出的糞便,可以為水稻提供肥料,將水稻田化肥的畝均使用量減少到原來的10%。而小龍蝦在生長過程中會啃食稻田的雜草、蟲卵以及病菌,有效減少水稻病蟲害的發生,增加水田裏面水層氧氣的含量,讓稻米可以達到綠色有機稻米的標準。”
“想要養好蝦,技術的創新是必不可少的。”2023年,金和忠在區農業農村局的牽線搭橋下,參與了植保無人機培訓班。在順利取得了民用無人機駕駛員合格證後,金和忠借著鹿城區出臺的《鹿城“優80條”助力産業高品質發展》政策東風,半價購入了一台植保無人機,用於給小龍蝦撒播飼料。“以前需要多名員工花小半天才能完成投料任務,現在用無人機只需要半個小時。”金和忠説。
“畝均收益提高了,農戶種田的積極性自然而然地被調動起來了,後續,我希望能夠帶動更多的年輕人回到農村,一起把我們的鄉村建得更美好!”説起對未來的展望,金和忠的臉上滿是笑意。(鹿城區委宣傳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