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酒如何釀出新香

時間:2024-03-18 16:36:12 來源 : 中國網溫州 作者 : 中欣

溫潤之州,盛産美酒。

孟浩然“孤嶼對酒”題詩,陸游來溫“無日不醉”,唐宋二位詩酒大咖遊歷溫州,都留下了美談。

兩宋時期,溫州商業繁榮,人口劇增,百工雲集,也推動了釀酒業的大發展。當時溫州美酒,已經名聞全國,佔據了國內市場重要份額,晚清時更被列為朝廷貢品。

如今,我們尋跡這座承載著千年文化的城市,去探尋珍貴的非遺酒香,品味溫州佳釀的獨特魅力。在17日的溫州老酒汗團體標準推進會上,與會專家們就如何規範産品品質和區域品牌保護問題,集思廣益,群策群力。

宋元明清,流傳千年。

甌人釀酒技藝代代相傳,越發精湛,民間“用酒做酒”的技藝,成為甌越佳釀的一大特色。   

據《鹿城老字號》記載,創辦于道光26年(1846)的市區虞師裏廣和醬園有生産老酒汗;清光緒六年(1856)市區小南門項春和堂創始人開始釀造老酒汗、米燒、黃酒,其第一代傳人釀造的米醴瓊,在清代走出了溫州,一度成為上海的網紅酒,譚嗣同為其題寫了商號,並流傳至今。

可見,早在清代,米醴瓊、老酒汗已經成為溫州的區域性傳統名牌,當然民間制酒、飲酒的歷史往往更為久遠。   

古法釀酒,一直憑藉民間釀酒老師傅傳承,俗稱“老司頭”。“老司頭”還要按照舊俗,擇吉日、看潮水。至今,溫州甌海、永嘉、瑞安、平陽、樂清等地,一些農村還有家家戶戶釀酒的習俗,人們在秋熟時喜用優質糯米釀成各種美酒,等來年喜慶日子開壇宴客。

傳統酒具 圖源:溫州宣傳

“米醴瓊,它既不是白酒,也不是黃酒,而是雙釀酒,用優質白酒當水,加入本地糯米及多種酒曲,再次發酵後釀製而成。”項春和堂第六代技藝傳承人項楚英認為,正是因為獨特的雙釀技術,溫州民間譽為“酒釀酒”,成就了米醴瓊作為中國三大雙釀酒之一。

“甘甜”是許多溫州人記憶中對米醴瓊的第一印象。這種“甜”,來自於獨到的雙釀技術,凸顯了米醴瓊的“瓊”韻,勾起眾多酒客對“瓊漿玉液”的遐想。

雙釀過的酒,酒體更厚重,層次感更加豐富,後勁更是連綿不絕。有網友戲稱這是披著黃酒外衣的白酒,是東方的“威士忌”。

入口甜蜜溫柔,後勁卻排山倒海,這讓年輕小輩在兒時常常偷喝父輩珍藏的米醴瓊的故事不斷上演,也成為酒桌上的趣事談資。

在中國古代,米酒、黃酒是主流飲用酒,而雙釀酒則是逢年過節用來招待的貴賓酒。

而今,米酒的甘甜,黃酒的香氣,白酒的後勁,不知米醴瓊又會迷醉了多少四方賓客。

“用酒做酒”的故事,飄香百年,歷久彌新。

“百斤老酒三兩汗”,老酒汗的驚艷出世,令溫州“用酒做酒”的古法技藝達到了巔峰。  

老酒汗採集老酒“煎蒸”時所凝結的“汗珠”而得。而用“汗”來命名一種酒,全國獨一號。

清同治十年(1871)瑞安籍名侍郎黃體芳以老酒汗作為貢品進獻朝廷,將家鄉比作“醉鄉”;清監察御史徐定超回鄉楠溪楓林省親,帶此酒返京送朝中同僚,深受讚賞。他酒後豪言:百斤老酒三兩汗,大舒,大補。二人為家鄉的地方好酒帶來了全國流量。  

民國以來,老酒汗更具知名度、美譽度。比如,南京中央大學教授林損因為當地酒味劣,而寫家書要托帶瑞安家藏老酒汗;散文家琦君回憶養母製作菜幹時會滴入老酒汗……當代還有汪曾祺、林斤瀾、王季思等名家散文與詩作點讚老酒汗。

永嘉老酒汗 圖源:溫州新聞網

一百斤老酒(黃酒)僅蒸三兩老酒汗,可見多珍貴。溫州老酒汗在1929年首屆西湖博覽會上就斬獲了優等獎。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提著一對老酒汗走親訪友,是很體面的事。中國現當代散文家梁實秋回憶與友人喝幹了一瓶溫州酒汗的情景:“那是比汾酒稍淡,近似貴州茅臺的白酒。”

老酒汗不僅在溫州地區深受廣大百姓喜愛,在上世紀80年代末,溫州老酒汗就開始出口歐美及東南亞等國家,一度填補了浙江省白酒出口空白。

作為地方國營永嘉釀造廠第八任“老司頭”,徐賢孟參與發起老酒煥新的倡議。他認為,老酒汗釀製技藝,頗具地方文化,需要好好傳承。除了制曲之外,落缸、開耙、壓榨和煎酒都有技術關鍵,落缸釀酒要按照節氣時令。難怪在我們民間,也流行這一“講究”。溫州做酒的季節一般是從農曆的八月十五到第二年的端午節。

真正的陳年老酒汗極其珍貴,百姓家庭視為“寶貝”。在一場關於“挖掘溫州老酒汗文化”座談會上,有專家學者提出,“酒汗”的概念比國內多數白酒的名字更富有厚重感,老酒汗具備作為溫州酒類體系中的“靈魂”地位。

老酒汗,清冽柔和、米香突出,具有老酒醇香。時至今日,依然是溫州人款待遠方賓客的本地佳釀。

溫潤之州,好山好水,源源不斷釀造出獨屬於溫州味道的好酒。

如今,風靡上海、杭州等地市場的小眾啤酒,就有楠溪江的身影。用楠溪源頭水精釀而成,不僅能品味“舌尖春色”,還能感受“八月桂花香”,別具特色。

返鄉青年戴耀強,在永嘉浙南農創客電商基地裏開設體驗館,潛心精釀啤酒、白蘭地、威士忌和老酒汗。

在這位年輕創業者的記憶裏,兒時村裏家家戶戶釀酒的日子裏,營造了一種過節一般的生活場景。正是這一份鄉愁情懷揣著創業激情,讓他從網際網路跨界到釀酒行業,打造屬於永嘉的年輕態佳釀。

永昆、甌瓷、老酒汗等非遺元素融為一體,令人在品味美酒的同時,與傳統戲曲文化靜靜交流;走進非遺館,這裡既有醇香濃郁的麥麥酒,又有傳統薑茶、紗麵湯的別樣風情;老酒汗雞尾酒、老酒汗拿鐵、老酒汗蛋糕……如今,越來越多的溫州酒,變身網紅,帶來流量,走紅市場。

圖源:溫州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

雅俗共賞,開拓新內涵;IP植入,擁抱Z時代;文化賦能,打造城市伴手禮——市酒類行業協會會長徐亮認為,溫州的酒需要不斷文化賦能,讓“老”酒煥發“新”活力。

近年來,伴隨著大眾消費升級大潮,溫州市酒文化不斷釀出“溫州元素”,挖掘出更多新的消費增長點。但不可否認,溫州酒的産業轉型發展也遭遇各種瓶頸,亟待提升産業規模、行業標準門檻、品牌知名度、人文美譽度。

今年2月以來,溫州老酒汗産業發展、文化挖掘、團體標準等座談會不斷舉行,匯集本土多位釀酒匠人共商計策,吸引文化、民俗專家學者共話文化賦能、傳承創新。

如此密集地舉辦溫州酒文化座談與交流,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如何讓溫州“老”酒飄出“新”香,正成為一道新命題。(中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