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片番薯蒸煮出來,整齊擺放在竹篾曬盤上,與遠山佇立的風車,構成一幅好看的山鄉季節圖。在海拔500多米的大坪山,空氣中儘是香甜的紅薯味道。冬日的暖陽照在胡壽教小麥色的臉上,滿是豐收的喜悅。他種植100多畝番薯的專業合作社,迎來了一年中最忙碌的季節:“去年我賣了2.5萬多公斤番薯棗,每公斤50到60元。”
大坪山位於溫州市平陽縣鰲江鎮墨城社區東城村,得益於海拔高、早晚溫差大、土壤好,番薯口感甜糯。胡壽教十多年前開始種番薯,並摸索製作番薯棗。在鎮政府、社區和村裏的支援下,形成“種—産—銷”一體化模式。
“2016年,大坪山至風門頭公路通車,村裏的番薯棗也賣得更快了。”東城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徐乃井説,兩個專業合作社和一個“幸福‘薯’光”共富工坊,一年可賣出20多萬斤番薯棗,帶動兩百多名村民家門口就業、創收。依託遊客服務中心、景觀亭和點歌臺等服務設施的豐富,村裏開發了“風車雲路”攝影創作基地、露營基地等文旅綜合項目,人氣越來越旺,成為網紅打卡點。
除了番薯,大坪山還種有5000多畝茶葉,以及桃、梨、生薑、黃梔子等,隨著生態環境和村莊顏值的提升,村里正謀劃茶園花海觀光等項目,進一步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薯”光裏的東城村,是鰲江以“千萬工程”引領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的一個縮影。
“煙火萬家,舟車輻輳。”依山傍海的鰲江,一直是浙南閩北遠近聞名的“魚米之鄉”。百年來,鰲江開發耕作不輟,逐漸形成如今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城鄉融合的和美畫卷。
去年,全國首個“碳惠共富”項目落戶鰲江,塘川社區利用1200余畝荒坡地,建設“光伏發電+高效農業”項目,鄉村共富路徑越拓越寬;匯海大黃魚、羅福記洋槐蜜和塘川水果玉米等3個農産品,分別摘得浙江省農業博覽會金獎、優質獎,現代農業發展越來越有質感;截至今年10月底,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完成2.79億元,經營性收入完成1.44億元,鄉村發展動能越來越強……
一路走來,鰲江何以如此“農”墨重彩?和溫州其他鄉鎮一樣,資金、土地和人才等各種要素,也曾一度制約鰲江的鄉村振興。早在2009年,鰲江鎮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完成早稻播種面積2000多畝,同時精心培育特色農業,涌現一大批種養能人,以及墨城早香茶基地等一批種養基地。2010年,鰲江發展迎來一個重要節點。這一年,鰲江成為浙江省27個中心鎮小城市培育試點之一,借力各類項目建設資金“不等不靠”,鰲江不但迎來小城市建設的新發展,農業發展也不斷鋪開新畫卷。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2015年,鎮級層面自籌一半以上資金,開工建設總投資十多億元的鰲江標準堤一期工程。”鰲江鎮相關負責人介紹,待2025年三期工程完工,鎮域範圍內20多公里的鰲江流域全閉合,不僅將防洪標準提升至五十年一遇,還可有效防止農田被淹。
結合每個階段的發展實際和各村資源稟賦,鰲江建設村集體經濟項目,讓特色産業“挑大梁”,加速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
近年來,相繼牽頭嶺根村聯合梅源村、元平村,抱團建設總投資1800萬元的來料加工點項目,建成後將每年為三個村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128萬元;利用墨城社區40畝返回地,建設墨城小微園,建成後每年為社區內四個行政村帶來長期穩定的經營性收入,還輻射帶動平陽縣33個村;在友誼村落地總投資1.5億元的居然之家商業中心項目,以家居供應為主題,為周邊居民生活提供便利和優質服務……今年,鰲江實現80個村社村集體經濟項目全覆蓋,越來越多村民將實現家門口就業。接下來,還將在陽嶼村投資14億元,蓋一座國際水産城,幫助當地漁民實現從“水上漂”到“岸上富”的轉變。
與産業發展、項目推進同步,鰲江借力“千萬工程”,掀起農村廁所革命、污水革命和垃圾革命等,徹底告別“不修邊幅”。並啟動多輪和美鄉村建設,帶動農旅深度融合。
隨著鄉村越來越美,遊客越來越多,鰲江城與鄉“雙向奔赴”越來越順暢,城鎮化率日益提高。如今,各個村的鄰里中心、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智慧健康站和圖書室等一應俱全,公共服務更貼心,鄉村生活更美好。(包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