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的承載地、沒有圍墻的世外桃源、不收門票的音樂節、文藝青年的聚會勝地……近年來,溫州甌海山根音樂藝術小村迅速“走紅”,成為溫州新晉打卡點。
山根音樂藝術小村毗鄰溫瑞塘河茶山段,整個村莊臨河而建,因水而興。漫步在青磚鋪成的小路上,身邊河水碧波盪漾,搖櫓船慢悠悠地駛來,與石拱橋構成了水鄉特色的風景。
在溫州市甌海區舊城改造大潮中,山根村成了謀劃文旅標誌性小村的最佳選址點,而山根河成為小村最重要的生態底色。為配合山根音樂藝術小村開發建設,甌海區水利部門實施了一系列的河湖治理行動,極大提升了村莊的河湖面貌。
“我們堅持以水旅融合的方式,讓村民留住水鄉夢。”山根開發項目負責人金斌堅介紹,通過堅持以“幸福河湖+”探索強村富民新路徑,創新“文、旅、商、居”水岸經濟模式,這裡真正實現了以水塑旅、依水興村、以水富民。
一方心宿是小村中一家建在河邊的民宿,客房的設計最大程度取景山根河。站在二樓的觀景陽臺上,可以一覽山根河和沿岸建築群,感受煙雨江南韻味。“這裡一共有15個房間,其中9間河景房是最搶手的。”民宿負責人説。
在山根,能在每晚的塘河夜市中看到三五身著漢服的遊客,感受甌繡等特色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的碰撞。運營方會通過定期的展覽展示、中外藝術交流、沉浸式藝術表演等形式展現塘河文化。“截至目前,山根村已經吸引了120多家特色商家落戶,累計接待遊客300萬人次,營業額達3億元,我們村集體每年增收200萬元以上。”山根村支書姜進説。
一部東甌史,半部在塘河。山根音樂藝術小村的成功“出圈”,折射出甌海區塘河治理的蝶變升級之路。溫瑞塘河主幹線長33.85公里,流經鹿城、甌海、瑞安等地,其中,流經甌海區的主河道長度佔總長的一半左右。近年來,甌海區立足豐富的塘河文化根脈,開展多輪塘河治理,將塘河的排澇標準提升至50年一遇,滿足城市排澇安全需求。水利、生態環境等部門協作,先後實施了河道水生態系統修復、綠道貫通提升、河道清淤、美麗河湖建設等,塘河水清了、岸綠了、景美了,成為重現溫州舊時“一街一河”記憶的點睛之筆。
重現美顏的塘河如何持續煥發生機?“通過廣集民意,甌海最終選擇以文養水——在塘河沿岸規劃打造一批民間博物館,用厚重的水文化串聯起塘河的水鄉風情。”回憶起當時的情景,甌海區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項目旨在充分挖掘水價值,做活水文章,實現河湖環境和城市人文環境雙重蝶變。
如今,塘河沿岸的青燈石刻藝術博物館、琺瑯彩藝術館、園美術館、博山美術館、東經紙文化藝術館等民辦博物館,構築起塘河新的文化地標。
千年塘河的文化積澱,在多輪河湖治理的過程中慢慢復蘇,浙南特色的水鄉韻味回來了。在此基礎上,甌海區借勢打造多元濱水空間,培育“水利+文化+旅遊”産業模式,撬動了一批親水經濟圈發展。目前城鄉共富的濱水産業效益初顯,已經實現沿河沿溪村集體經營性收入20萬元以上全覆蓋,其中50萬元以上逾90%。(楊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