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溫州樂清各大農貿市場裏新鮮上市了一批“喝白酒、跑操場”的黃牛肉。這是樂清對口支援四川阿壩州理縣“西牛東送”項目培育的首批西門塔爾牛。每公斤價格高出市場1.5元,卻仍很受歡迎。
消息傳到2000多公里外的四川阿壩州理縣,一顆印村的牧民肖琦開心極了,按照去年的收購價,每頭牛凈賺5000多元,忙活一年收入超過20萬元。這個消息也讓其他正在觀望的養牛戶備受鼓舞,投資1750萬元在理縣再建兩個存欄近1000頭的全新養牛基地的計劃,已經從醞釀到開始實施。
“東部消費牛肉的缺口巨大,西部高原純生態環境是養殖優質肉牛的難得條件,所以2021年我們啟動了‘西牛東送’升級版,引入東部養殖企業資源,將新技術手把手教給牧民,提高養殖效率。美味端上餐桌的同時,也大大增加了西部牧民的收入。”樂清支援理縣幹部張樂明説。這場“西牛東送”到底給兩地帶去了怎樣的變化?
價雖高,好賣得很
西門塔爾牛從理縣出欄到樂清銷售,不過3天時間。
7月4日下午,位於樂清的某肥牛飼養有限公司,一批當地牛肉銷售商早早等在了這裡。辦公室外,來自四川阿壩州理縣,跋涉了40小時的“雪牛”們剛“下車”稱重檢疫,辦公室內,銷售商們的目光不約而同地盯牢桌上的小小計算器。
顯示屏上,數字飛快變化著。公司負責人管端順經過計算,給出結論:“出肉率47%,核算每公斤價格35.6元,按照平均體重720公斤,加上配件,每頭牛約24000元。”
作為“西牛東送”項目的實施企業負責人,管端順最近四五年一直在為如何把更多西部牛送到東部群眾餐桌而努力。從牦牛交易到試點養殖西門塔爾牛,截至目前已經有超過1.7萬頭牦牛和肉牛實現東送,交易金額超過2億元。
可以説,他比誰都更關心這批牛養得好不好,市場反響大不大。
在現場,有著36年經驗的銷售商老蘇只往牛圈看了幾眼,就徑直向管端順一口氣訂了4頭。“就像買房子喜歡得房率高的,普通牛45%的出肉率已經很高了,這批雪牛達到了47%,多出來的可都是錢!”他一條條列舉著願意高價購進“雪牛”的原因:牛肚子收得緊,意味著肥油少;背部腿部線條好,意味著它運動多,蛋白質含量高。
像老蘇這樣豪爽下單的還有不少,沒一會兒,整批牛就被訂完了。這意味著西部養殖這批牛的牧民們收入有了保障。
其中,最開心的要數養殖基地負責人,當地牧民肖琦。
這一年,他經歷了從經驗養牛到科學養牛的轉變,從一人養10多頭牛都費勁,到輕鬆養殖四五十頭牛。“按照管總團隊的技術指導,一個人其實能養100頭牛。一年能賣100頭和10頭相比,你説收入差別大不大?再加上這批牛品質好,比市場價還高。”肖琦説,現在,理縣其他牧民隔三差五地就來找他取經,他知道,大家想取的經其實是來自東部養牛的好方法,想得到的是兜底銷售的渠道。從一開始難適應,到如今真正認可,肖琦感嘆:“來自東部的新模式,好使得很。”
新模式,如何走進西部
是怎樣的模式,讓西部牧民獲得感如此強烈?
“根據上個月的長重情況,管總的技術團隊調整了白酒糟和幹飼草的比例。這個月,大平角增重了114斤,那個小灰增重了105斤……增重情況比前幾個月都要好。”牛的長相各不相同,肖琦給他們都起了綽號,逐頭向援川幹部張樂明介紹最新進展,信心也和牛增重的態勢一樣,越漲越高。
這讓張樂明回想起一年前,樂清援川幹部們找到肖琦邀請他參加試點時,他一臉疑慮時的反差。肖琦是當地人,獸醫專業的大學生,回村創業貸款建了全村最好的牛圈和實驗室,養著10多頭奶牛,靠著牛奶銷售,每年能有近10萬元收入。
這樣的條件比大多數養殖戶們都要好。與他相比,理縣更多養牛牧民們的養殖規模和方式要傳統得多:家裏當天吃剩的多,那麼牛能吃的就多;飼草和營養飼料配比,按照購買性價比定……一圈調研下來發現,理縣共有類似養牛場34個,欄位數1100個,因為養殖的是品種低下的驃牛,效益差,所以絕大多數空置著。讓樂清援川幹部們下決心,用養好牛這一招,帶動當地人增收。
怎麼改變這一局面,樂清援川幹部想到了一位能人。在東北擁有數以萬頭計算的養牛基地,併為浙江農貿市場和餐飲酒店供給大量牛肉的樂清鄉賢管端順。
把牛帶上高原,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管端順説,雖然沒把握,但是“西牛東送”一旦成功,不僅能帶動當地養殖戶增收,還能拓展黃牛收購渠道。管端順出錢邀請肖琦到東北的黃牛養殖場親眼看一看,還一路向他介紹全新的養殖理念和技術。“去的時候只是心動,看完管總的牛在科學管理方法下,能按照計劃增重出欄,回來的路上我就決定要試一試。”肖琦説。
為了讓肖琦有更多支援,管端順邀請專家優選適宜高原生長的西門塔爾牛犢,然而牛剛到高原也會有“高反”,剛到不久就出現拉肚子、消化不良等狀況。肖琦想了很多辦法,找了當地的養牛專家,都找不出病因。管端順了解到情況後,立即從東北和南京等地邀請農科專家現場就診,並給牛吃上了益生菌。此後,為了能夠實時指導,管端順甚至專門派去養殖和管理兩位專業技術人員,住在養殖基地蹲點保障,及時調整養殖方案。
幫扶的方式還由點及面地進行,為了解決優良牛種的供應問題,援川幹部邀請專家對理縣具備獸醫技能的牧民進行育種培訓;為牧民解決養殖風險,協調保險公司研究推出畜牧養殖保障險種;為了兜底銷售,該肥牛飼養公司與養殖基地簽訂長期購銷合同,按交易日市場價承擔包銷。
一系列舉措下來,西門塔爾牛長勢喜人,不僅肖琦沒了後顧之憂,連養殖基地都成了熱門參觀景點,想加入的牧民時時來串門,來瞅瞅又用上了哪些養牛的好辦法。
新技術,厲害在哪
每月的最後一天就是牛的稱重日。每一次稱重都是一次數據收集,這些數據交到肥牛飼養公司,專家們會根據牛的長勢結合反芻、排便等情況,調整新一階段飼料的成分和配比。四川盛産白酒,牛來到了這裡也入鄉隨俗。白酒糟成了它們的重要食材。“吃完消化更快,而且喝白酒的人不長肚子,吃白酒糟的牛也肚子小呢!”肖琦説著,給管端順打去了電話,“月均增重100多斤,完成1400多斤出欄目標不成問題!”
隔壁村的小夥子周天林是養殖基地的常客,每個星期至少來一趟。他毫不避諱地説:“想比一比我家的牛和這裡的牛這段時間長得有哪些不同,再看看這差別是因為用了什麼不同的法子。”
趴在牛欄的窗外,周天林環視著令他夢寐以求的圈舍條件。作為試點,在理縣、樂清以及肖琦三方出資下,共投資120萬元建成了這個佔地4000平方米的圍欄散養區,也是西門塔爾牛的家。窗明几淨,就算已經到了夏天,也不會讓人覺得惡臭難當。牛欄邊,一條三四十釐米寬的投喂溝裏盛滿了攪拌均勻的“美食”,新買的飼料自動拌料機和喂食車能讓普通人就輕鬆完成從拌料到投喂的全過程。
圈舍內,西門塔爾牛不被拴繩、不分欄,有的在大口吃著飼草,有的晃悠悠地閒庭漫步,要是牛脾氣來了,還有的會狂奔到一起“打上一架”。一部分吃飽喝足的,躺臥在特製發酵墊上,這項黑科技能讓肖琦幾個月都不用處理牛糞,甚至變成牛最喜歡的鬆軟“床墊”,處理後還能作為有機肥料新增一筆額外的收入。
周天林坦言,不管是稱重的養殖管理方式,還是新的喂食車、自動攪拌機,都讓他感到新鮮,“能學的辦法先學著,不夠的錢也攢著,等我有能力了我也想這麼養牛!”(解亮 周琳子 沈超奇 張丁可 孔蔚珍 楊虎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