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公佈全省第二批低(零)碳鄉鎮(街道)、村(社區)及減污降碳協同試點創建單位名單,龍灣區永中街道豐臺村名列其中。
原本的豐臺村只是位於大羅山的一個小村落。1958年建造豐臺水庫時,全村63戶300余人,于1957年分批搬遷到坦頭村太平橋北落戶。經過多年的調整合併,1986年11月,變更為豐臺村至今。
豐臺村雖小,卻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位於大羅山人文景觀、名勝古跡比較集中豐富的區域,村落內有多處歷史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存。這片自然環境優美的古村落,既有雙岙隴的白岩宮、莊嚴壯觀的五代古剎安仁寺、區文保單位的王瓚書院等人文景觀,也有氣勢宏大的峰臺水庫、風景秀麗的桃花島等自然景觀。
2019年,一塊由龍灣區書法家王昕書寫,能工巧匠耗時一年製作而成的巨型《羅山高》詩詞石刻,在豐臺村峰臺山上山步道中點(十二盤下)正式落成。據了解,《羅山高》石碑長12米,高3.5米,堪稱全龍灣最大石刻,成為峰臺山道路新的文化景觀地標。《羅山高》是明朝永強名人王毓所作,其詩氣勢磅薄、清新靈動。如今,《羅山高》大型雕刻已經成為了當地文化旅遊事業的地標性景點。
優化現有資源,發展旅遊業態
豐臺村將峰臺山上的峰臺水庫作為旅遊資源進行開發,由愛心人士捐資200多萬元,並得到區財政補助修建了4000多米的峰臺山上山道路。豐臺村黨支部書記陳忠益表示,希望通過上山道路的修建打造農業和旅遊項目,帶動村裏的産業發展和經濟收入,實現共富。
豐臺村先後翻新了村莊道路、飲水工程、村民活動中心、停車場、休閒長廊等基礎設施和景觀休閒設施。在峰臺山上開墾拋荒山園250多畝,種植了5000多棵果樹,建造300平方米果園管理房作為遊客服務中心,修建標準公廁一座,養殖魚類核心面積達2.4平方公里,並在管理房周邊建設休閒公園,打造了露營基地及戶外拓展訓練基地,如今的峰臺山已成為人們徒步旅行的好景點。
為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圍繞生態旅遊為特色,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打造城市慢生活空間。豐臺村積極開發村級旅遊資源,發展“農業+旅遊”新興産業發展,休閒旅遊、果園採摘,打造農旅相結合産業。
踐行低碳生活,改善人居條件
豐臺村以低碳村建設為契機,實行拆違、拆危、拆舊等三拆;美化、潔化、綠化等三化工作,加強街道環境整治,進一步完善了村莊公共設施建設,改善了村民生産生活條件和人居環境。
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統籌推進、多方參與”的原則,持續改善環境面貌,增加公共綠地建設,推進垃圾分類,2021年投入30多萬元改建了20多個垃圾收入點,不斷提升農村人居環境顏值與魅力。協同推進各領域減污降碳,在交通領域,設立新能源微公交,安裝電動汽車充電樁;在低碳建築領域,全面推進綠色建材産品,翻新老建築;在低碳生活領域,通過電視媒介、宣傳欄和定期講座宣傳低碳生活。
新建的樓棟建築應以具有村內歷史文化建築風格、延續豐臺村居民風貌為原則,因地制宜地採用建築設計低碳化技術和建築材料低碳化技術,包括採用新型的建築供暖方法,高效利用太陽能、風能等各種可再生資源、使用可回收和再生的建築材料等。在改造居民生活區域過程中,推廣應用保溫隔熱圍護結構材料、綠色建築産品,加強全流程的改造監督工作,鼓勵採用新型節能技術,因地制宜制定節能改造方案。
積蓄綠色能量,發展未來經濟
未來,豐臺村將繼續貫徹低(零)碳村建設的要求,興建高綠化和高承載的生態停車場,按照國際標準,綠化面積大於混凝土的面積以達到高綠化的效果,同時具有超強的透水性能,保持地面的幹爽。在露天停車場應用透氣、透水性鋪裝材料鋪設地面,並間隔栽植一定量的喬木等綠化植物,使其具有普通停車場的使用功能,又能起到利用森林模式改善周圍環境、降低車內溫度的作用。
在豐臺村規劃的生態停車場上,182個車位上方安裝了遮陽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利用光伏板代替遮陽棚,充分利用太陽能清潔資源供應于電動汽車充電樁與村內公共設施,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豐臺村將繼續踐行低碳村建設,釋放綠色能量,行進在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相融合的道路上。(中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