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萬事,吃飯為大。”金秋時節,站在溫州市平陽縣昆陽鎮上林垟村的金山觀景臺上俯瞰,一望無際的金黃色海洋中,村民們用彩色水稻“種”出來的這八個大字,顯得尤為醒目。不遠處,幾輛大型收割機正在田間忙碌地穿梭,一派豐收的景象。
17年來,溫州平陽幹部群眾扛穩糧食安全重任,樹牢綠色發展理念,構建現代化農業産業體系,發展農旅融合産業,讓上林垟這個曾經不起眼的浙南小鄉村,成為浙江省最大的糧食生産基地之一、聞名遐邇的現代農業綜合體,在希望的田野上繪出了共富新畫卷。
科學種糧當農民有好奔頭
“今年雖然遇上了高溫乾旱,但收成還是不錯的,我估計每畝産量會有900斤到1000斤。”近日,臨近中午,種糧大戶伍思樹剛收割完一批稻穀,站到田埂上邊擦汗邊喝水,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走進他的家庭農場農機中心,催芽機、播種機、插秧機、施藥無人機、收割機、大型烘乾機……各類現代化農業機械設備一應俱全。“從育種到收割,每個環節都已實現機械化,這大大提高了生産效率。”伍思樹高興地説。
這兩年,伍思樹又找到了提高産量和收入的新突破口:與周邊的小龍蝦和鴨子養殖戶合作,實行“稻蝦共養”和“稻鴨共養”,“一地兩用”,既消滅了田間的害蟲和野草,又實現了糧袋和錢袋雙豐收。伍思樹説:“短短兩三年時間,我的種糧面積就從800多畝提高到1900多畝,每畝地還增加一兩百元利潤。”
伍思樹感慨道,雖然從小就跟著父親在田裏彎腰插秧、割稻,但以前從來不覺得種田能有什麼前途。現在他家年收入突破百萬元,日子越過越滋潤,越來越覺得“做農民,挺好,有好奔頭”。
在伍思樹等人帶動下,上林垟村農民種糧熱情高漲。剛從田裏回來、腳上還沾著泥土的種糧大戶林振錫説,今年是他回鄉種田的第15年,過去他為了實現“致富夢”輾轉全國各地,最後才發現“致富經”其實就藏在家鄉的田間地頭。從最初僅承包七八畝水稻田到如今的近200畝,林振錫一家每年有了十分可觀的收入。
近年來,上林垟村還與周邊8個村聯手打造2萬畝的“石塘糧倉·萬畝田園”,糧食年産量突破1.2萬噸,畝均年産量達950公斤,成為名副其實的浙江“糧倉”。
推平田埂打造“浙南北大荒”
在村委會辦公樓,村黨支部書記林禮將風塵僕僕地從外面回來,腋下夾著一張大圖紙,手裏捧著一疊資料。坐下後,他在桌上鋪開圖紙,指著説:“你看,這就是我們村裏的土地承包圖。”只見上面密密麻麻,詳細標注了每一塊田地的承包人。
最近,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援下,村“兩委”幹部正忙著以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的名義,把村裏2500多畝農田全部集中流轉過來,並邀請相關方對農田進行測量、航拍,製作“數字田埂”存檔後,對農田實現集中統一管理,再二次流轉給有需要的種糧大戶,他們打算今年11月完成這項“大工程”。
“土地集中流轉後,我們將把所有的田埂推平,全部農田合併整合,形成大片農田,成為‘浙南北大荒’,方便實行無人機播種、機械化收割等現代農業生産方式,大大提高生産效率!”林禮將越説越激動:“經過估算,田埂取消後,村集體會多出100來畝可利用土地!另外,我們將實行集中統一管理,從育種到收割,全過程提供一條龍服務。比如,跟農科專家對接,引進優良稻種和先進技術以提升大米品質等。還有,原先種糧大戶每年都要逐個向村民們流轉土地,現在只需要對接合作社,省時省力,價格也會便宜些。最後,還能解決部分村民的就業。”
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産生的所有收益,每年將以分紅的形式,由全體村民共用。“預計這會是筆不小的數目,我們將有望實現整村富裕!”林禮將充滿期待。
創新行銷村民吃下定心丸
坐上村裏的旅遊觀光車,沿著河畔乾淨整潔的小路行駛,一路上除了古色古香的民居、精心裝飾的庭院和金黃的稻田,還有農業服務中心、糧食烘乾中心、農資供應中心、莊稼醫院等有“科技范”的各類配套設施。擁有種業研究、農業科普、檢測中心等功能的金山現代農業中心也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
“産量上去了,關鍵還要能賣得出去,賣得好。”林禮將説,村裏還不斷探索供銷合作新業態、新模式。兩年前,引進了溫州悅農供應鏈有限公司,對水稻、菜籽油等農産品進行統一收購、統一銷售,年銷售額現已突破1000萬元。目前,村里正在註冊“上林垟”商標。“以前我們的大米只能散賣,今後上林垟的大米就可以直接進超市裏賣了。”林禮將説。
在村口的金山農耕文化園附近,有一家上林垟農産品展銷中心。這裡集中售賣村民們自家種的大米、菜籽加工坊製作的菜籽油,以及湖嶼稻蝦等本地特色農産品。店老闆周培亮説:“開業3年來生意一直挺好的,每年營業額有200多萬元。不僅為村集體帶來租金,也讓村民們多了一份收入。”
上林垟村還緊跟數字化浪潮,發展農村電商,讓農産品搭上數字化行銷“快車”,現在年銷售額已超百萬元。下一步,還將引入“直播+網紅”的銷售模式,進一步拓寬線上線下銷售渠道。
産業鏈壯大,銷路打開,這給村民們擴大生産吃下了定心丸。
農旅融合走出共富新路子
“自古以來,我們上林垟村有兩座小山頭,其中一座叫‘金山’,另一座叫‘銀山’,但在過去很長時間,我們並沒有富起來。這些年,我們種好糧、多種糧,真的種出了‘金山銀山’。”林禮將説,勤勞的上林垟人並沒有止步于種糧,依託豐富的農業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他們還開展美麗田園建設,走上了農旅融合發展的道路。
上林垟村與周邊8個村合作共建,引進了金山農耕園、稻蝦共生園、忘憂草基地、哈林野奢露營卡丁車基地等項目,並著力打造百草園等農耕文化研學基地,上林垟及周邊村從單一的糧食生産基地,已升級為百花齊放的現代農業綜合體。前年“五一”期間,上林垟村共吸引1.5萬人次遊客前來參觀遊玩,帶動農産品銷售50多萬元。
年輕人是農村的未來。上林垟村還積極謀劃打造佔地12畝的大學生創業園,吸引大學生回鄉創業。伍思樹的兒子伍彬彬主動放棄了在杭州的工作,回鄉當起了農民。他學會了開拖拉機、用無人機施肥,把自己曬得跟父親一樣黝黑。最近,父子倆忙著打造投資超千萬元的智慧化新農場。(金智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