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丨溫州樂清:“四好農村路”打通共富“雙車道”

時間:2022-10-19 13:45:05 來源 : 中國網溫州 作者 : 鄭劍佩

在溫州樂清大地上,一條條交織盤旋平坦的農村公路連接村莊農戶、通達産業園區,將田園鄉野、景區串聯起來。

雁楠公路樂清段 方小平/攝

修好一條公路,帶動一片産業,致富一方百姓。近年來,樂清市把改善農村交通通行環境作為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以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勇氣和魄力,搶抓各項政策機遇,高品質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2018年至2021年共投資24億元,完成建設282公里,走出以“交通+”多元化模式促進旅遊、文化、産業等全方位發展的新路子。

“四好農村路”穿梯田而過 趙宇統/攝

金秋十月,玉甑峰下,隨風搖曳的稻浪,靈動而不失厚重。收穫的季節,金燦燦的稻田成為了景中美麗的點綴,在談笑收割聲中,農人們滿載而歸。來自各地的旅客,他們將自己融入稻浪梯田中,或拍照留念、或尋味稻香、或直播分享……

高山上的稻穀,不僅成為打卡點,農戶足不出戶,稻米一搶而空。“以往高山上種植的大米,送往山下的價格每公斤賣到4元,現在都是到府預定,價格還能每公斤賣到近十元。”隨著溫州綠色通道2號線從家門口經過,錢大爺種的大米蔬菜,成了“香餑餑”,過來遊玩的市民還需要預定採購。

山村致富路 葉碎妹/攝

“現在四好農村路建好後,方便了村民出行,也帶動了當地經濟。路況好了,旅遊的人就多了。今年國慶假期,每天人流量有3萬多,平時每天也有四五千人。”下坭村“一肩挑”幹部錢志新説,山裏的農家樂、民宿如雨後春筍冒了出來,老百姓的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

依託良好的生態環境,樂清白石街道赤水垟村打造盤菜“金名片”,中石門村打造沉浸式度假村,中雁村帶活農産品和農家樂,白中線如一條玉帶環繞美麗的鐘前湖,串起“十里湖山·詩韻中雁”鄉村振興示範帶,白石街道整合各種資源,充分發揮市場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共同打造“生態好、百姓富、鄉村美”。

水下線 胡安明/攝

一路通,百業興。黨的十八大以來,樂清市積極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持續打通農村公路“毛細血管”,有力推動鄉村振興。

驅車從雁蕩下高速,沿著雁蕩山旅遊環線大荊中莊至龍西卓莊線,穿過迎客僧、高山漂流、南閤古街、鐵楓堂文化展示中心、飛拉達、散水崖、顯聖門等旅遊景點,路旁更有石斛、苗木、上山面等特色産業基地。放眼望去,高山、小溪、飛鳥、寬敞整潔的農村路,與遠處的群山村落交相映襯,構成一幅美麗鄉村畫卷。

路好了,大巴車能開進來,遊客絡繹不絕。葉美娣是當地的樂清優美石斛專業合作社的創始人,讓她感受特別明顯的是,隨著“四好農村路”通到家門口,村民在家門口實現了致富。

“我家的生活,是被石斛改變的。石斛對我來説是致富草。”這幾年,葉美娣的生意越做越大,每年鐵皮楓鬥銷售量達到了幾十噸,客戶遍佈北京、廣州、上海等地。

致富後的葉美娣不忘反哺家鄉。鐵皮楓鬥需要人手工加工生産,上山村有很多留守婦女,沒有固定的收入來源。葉美娣就送貨到府,讓其提供加工服務,再按一公斤200元到300元不等的加工費進行結算。葉美娣現已帶動了龍西、仙溪等400多名婦女就業,每年為鄉民增收超過400萬元,讓石斛成為龍西“共富草”。

如今,一條條風景線串聯城鄉、扮靚村莊,喚醒了沉睡的村落,讓龍西的青山更青、綠水更綠。龍西鄉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這幾年“四好農村路”建設,加快完善農村交通基礎設施,農村公路實現了由“通”到“暢”再到“好”的轉變,“四好農村路”則讓鄉村更美、農民更富。

作為連接柳白片區和樂清經濟開發區的便捷通道,樂清市北環南路(北白象高岙樞紐至柳市金光岙)道路工程,起點位於溫州繞城高速一期與104國道樂清北白象高岙交叉處(奧特萊斯前門),向東跨樂琯運河,與柳市進港大道平交,終點位於柳市鎮柳黃路,道路全長8.27公里。樂清市樂翁西路道路工程也是高架橋下空間利用道路,北山前至荷堡段全長4.3公里,北山前至盛岙段全長1.6公里,與中心大道連接,遠期接城西大道。

這兩條橋下空間利用的道路貫穿鹽盆、翁垟、柳市、北白象等鎮街,輻射人口近80萬,道路沿線有許多知名上市企業在建廠房,連接智慧電氣小鎮和橋頭堡工業區,形成了完善良好的道路網路,對加快該區域急需的道路設施建設和推進樂清市南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位於智慧電氣小鎮的李先生主要從事櫃體製造,公司大部分配套設施客戶分佈在柳白片區。他説,高架橋道路的建成,不僅緩解了各工業企業貨物流通的壓力,也為各工業企業降低了運輸成本,提供了良好發展條件。

樂清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十年來,樂清市通過創新“農村公路+”融合發展新模式,以産業路、旅遊路等高品質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推動“交通+旅遊”“交通+産業”融合發展,借助四通八達的農村公路,喚醒更多沉睡于鄉野山間的好山好水好風光,將具有地方特色的鄉土文化更好地呈現在世人面前,助力鄉村振興駛入“快車道”,實現“因路而興”“因路而富”“因路而美”。(鄭劍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