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6月,我正在溫州港務局宣傳教育處跟處長辦《溫州港報》,被公派到上海港務局宣傳部,去《上海海港報》學習采編。經過22個小時的航行,船過吳淞口,慢慢駛進黃浦江,朝霞照前胸,只見無數的高樓,無數的煙囪,無數的船舶和桅桿……上海,是外公外婆居住過的地方。
我的外公朱子取是溫州第一代工程師,1934年畢業于德國人開辦的復旦大學,1938年受聘于上海晶華玻璃廠任總工程師。那時的中國,啤酒瓶、汽水瓶等玻璃器皿,只有這家廠能生産。1942年,外公攜眷離滬回到溫州。那年,大姨11歲,我母親只有2歲,一路上艱辛備嘗……
當我結束學習要返回溫州時,已近中秋。母親告訴我,外婆想吃上海杏花樓的月光餅,溫州人把月亮叫做“月光”,月餅當然就是“月光餅”了。外婆已年近八旬,話也少了,胃口一天不如一天,母親把外婆接到老南站家裏小住幾天,我們都很擔心外婆的健康。當時參加過抗美援朝的我的大姨過世,我們也都瞞著外婆,外婆説:“阿菲很久沒有來信了。”外婆的話觸動了大家心裏最柔軟的東西,大家心裏都很難過,也不能表情帶出來,白髮人送黑髮人,怕她的身體支撐不住。
週日,我趕緊去上海福州路杏花樓排隊。如果不想排隊,就要買黃牛手中的月餅票。一盒月餅30元,找黃牛還要多搭進去20塊錢,而我每天的交通費只有2角錢,住的東大名路地下室招待所也才12元一天,哪舍得去買月餅票。在太陽底下排了一個多小時隊,我終於排隊買到了4盒月餅,竟還有外婆愛吃的奶油椰蓉口味!杏花樓的椰蓉月餅,用的是海南最好的椰蓉,不甜,油潤好吃,不會噎著。在上海擁擠的公交車上,一個平方要站10多只腳,每一次上下車都是一次肉搏戰,我拼命護住嫦娥奔月的包裝盒,不要被擠癟了,並準備週一乘溫滬線客輪迴溫州。
接下來幾天,受颱風影響,溫滬線客輪停航,我天天跑十六鋪碼頭。沒有冰箱,溫度也降下來了,我生怕月光餅壞掉,每天都打開盒子查看一番。等了三天,週四終於開航了。我一到家,母親就把月光餅帶給住人民中路外婆了。晚上,母親帶回外婆説今年月光餅“好吃”的信兒,我心裏的一塊石頭終於落了地。
年幼時,我最喜歡去的就是外婆家“打牙祭”。我學齡前頑皮,常常翻外公的德國工具箱和香煙桶,“牡丹”“大前門”“飛馬”牌香煙,期待外公快些抽完,我有好看的煙盒了。父母上班,我和妹妹生活起居都是外婆親自照看,還請了保姆,慈祥的外婆為我做了很多事,而我只是為她買過一次月餅。
作者簡介:陳中,浙江交通作協會員,現浙江海港海洋工程建設有限公司就職,以散文詩歌創作為主。(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