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甌海 “三大模式”助推鄉村共富

時間:2022-09-13 16:35:14 來源 : 中國網溫州 作者 : 朱建波

農舍變民宿、荒地變公園、廢舊廠房變藝術館……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通過“三大模式”推進“微改造、精提升”,推動鄉村共富,打造了一批有特色、可複製、可推廣的典型示範案例,為文旅項目建設提供甌海樣板。

政府出資+團隊運營

“微”中改出“精”發展

高低錯落的“四連碓造紙作坊”設計元素,清水混凝土的建築外立面個性又時尚……今年暑期,位於甌海區澤雅鎮的“龍溪藝術館”成為廣大遊客的網紅打卡點。據了解,這是甌海區通過“政府出資+團隊運營”模式打造的溫州市首個清水混凝土建築的鄉村藝術館。

澤雅龍溪藝術館  圖源:甌海區文廣旅體局

在本輪“微改造、精提升”過程中,甌海區出資850萬元,以甌海“國寶”四連碓作坊為原型,以紙文化為核心,成功將位於澤雅4A景區入口的破舊農貿市場改造成了鄉村藝術館,並於去年5月份開館。與此同時,該區引入著名策展團隊入駐運營。目前,該藝術館已實現運營費收入200萬元。

“龍溪藝術館”的打造,是甌海區政府出資“微改”管建設、第三方專業運營“精提”管服務的一個實例。

又如甌海區投入190萬元對位於新橋街道的“李和元古宅”進行微改精提,讓獨具地域特色的“李和元古宅”煥發新機,成為新建文旅項目“古榕春曉”的核心建築和吸睛地標。該項目投用後,由專業團隊運營,僅半年時間就接待遊客超20萬人次,累計營業額超3000萬元。

國企入股+公私合營

城鄉“暗角”變“亮點

小橋流水、親水河埠頭、青磚與石板路、古民居院落、藝術景觀小築……地處甌海區茶山街道大羅山腳的山根村,原本是一個籍籍無名的古老村落,然而不到5年時間,這個老舊村莊卻搖身一變,成為“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新型鄉村樣板。

山根村的改變,是甌海區通過“國企入股+公私合營”推動旅遊業發展的一個生動注腳。該區引進運營項目經驗豐富的浙江雲澗旅遊投資有限公司和甌海區旅投集團,以7:3的投資比例合作成立公司,聯合運營、整村開發,有效縮減了項目開發週期和建設成本。

在微改造過程中,聯合公司保留山根村內的明清以來建築80多幢,最大限度留存村落原始肌理,節約投資成本1.2億元,並成功將城鄉“暗角”變為旅遊“亮點”,讓美麗鄉村更加宜居、宜業、宜遊。

山根音樂藝術小村一角  蔡樹毅/攝

如今,山根音樂藝術小村正在積極構建夜遊項目體系,圍繞當地文化,打造相應的主題遊樂活動及配套設施服務,並創新發展夜演、夜展、夜娛、夜秀、夜遊、夜食、夜購等月光經濟新業態,以玩、賞、娛、拍等豐富方式讓遊客感知親近大自然。2021年,該小村累計接待遊客近100萬人次,成為溫州最為火爆的網紅打卡地之一,並獲得浙江省2021年度實踐案例最佳案例獎和最具人氣夜間文旅消費目的地等多項榮譽。

集體主導+企業主營

閒置資源展新顏

從墻面斑駁脫落、破舊不堪的小型鞋廠,到外形現代、內飾溫馨的現代餐廳——在甌海區潘橋街道馬橋村,一棟置身於大片田野中的建築,于2021年實現了華麗轉身。變身後的它,吸引著四方遊客來此體驗“田園牧歌”生活,更成為了當地開創特色“鄉村共富經濟”的第一個試點,它就是——小房子餐廳。

小房子餐廳  圖源:甌海區文廣旅體局

在實施“微改造、精提升”的過程中,甌海區通過村集體資産入股、村民入股和企業入股的多方共投形式,對農村廢棄廠房、閒置農田資源進行改造,有效盤活了鄉村閒置資源。

據了解,改造後的小房子餐廳項目集文藝餐廳、研學教室、研學宿舍和研學基地于一體,定期推出豐收文化節、插秧文化節、新米宴等配套節慶活動,為村集體年增收80萬元,成為當地鄉村振興共富樣板。

無獨有偶。甌海區澤雅鎮水碓坑村集體與投資商合作分紅的形式,整合村級資金2000萬元,修繕和改建古民居、鐵索橋、生態停車場,成功招引君蘭、安葵、蘭裏等文旅企業入駐,在不整村徵地的情況下,撬動社會資本近2億元投入運營,開拓了“小資本”投入下的整村開發模式。

甌海區“微改造、精提升”的初顯成效,不僅彰顯在越來越美麗的風景中,也彰顯在城鄉居民日漸豐厚的錢包裏。2021年,甌海區實施“百個”文旅“微改造、精提升”項目攻堅,累計投入公共財政1.4億、吸引社會資本2.1億元,項目完成率達100%;全年接待總人次達583.6萬人次,同比增長20.3%;旅遊總收入82.4億元。(朱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