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創新,讓永嘉非遺綻放時代光彩

時間:2022-06-17 15:35:36 來源 : 中國網溫州 作者 : 周淵蓓

崑曲是我國傳統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永嘉崑曲更有“南戲活化石”之稱。一年前,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聚焦永昆,在海內外同日推發《時政微視頻丨永昆雋永習近平心繫非遺保護》。這一年來,永嘉昆劇團堅持守正創新,挖掘、整理了一批傳統劇目,並在保持戲曲特色的基礎上融入現代審美,賦予永昆時代光彩。

圖源:永嘉網

近日,在永嘉南城街道前二村文化禮堂的臨時化粧間裏,永嘉昆劇團的演員們正忙著化粧、戴頭面、更換戲服,做好演出前的準備工作。

作為此次演齣劇目《白兔記》女主角的孫永會,加入永嘉昆劇團已經十五年了。從2009年第一次接觸開始,到現在孫永會已經演過幾十場《白兔記》,但臨近登臺,她依然感到緊張,“因為這齣戲就是一場扣一場,一場扣一場,又要換衣服又要換頭飾。每多演一場,都是多給自己積累一些經驗。”

圖為永嘉昆劇團演員們為演出做準備。圖源:永嘉網

一小時後,在徐緩悠揚的樂曲聲中,演員依次登場。受疫情影響,這也是永嘉昆劇團近幾個月來首次開展“送戲下鄉”文化惠民演出。現場吸引了不少附近村社的“戲迷”前來“捧場”。

“他們唱得很好。對我們農村的人來説看戲是很開心的,這也是一種文化熏陶。”南城街道中西村村民姚宗鈿説。

據了解,近一年來,永嘉昆劇團先後組織永昆進校園、進景點、進社區等線上、線下演出100余場,推動戲曲文化走進千家萬戶,被更多人了解和喜愛。2021年,永嘉昆劇團帶著作品《紅拂記》亮相第八屆中國昆劇藝術節。

守正出新 讓戲曲“聲”如人心

永嘉被稱為南戲故里,作為世界首批非遺崑曲流派之一,永嘉昆劇曾一度陷入瀕臨失傳的困境。

圖為永嘉昆劇團為學生們表演。圖源:永嘉網

永嘉昆劇團業務副團長馮誠彥表示,過去這一年裏,他們依然致力於傳承傳統劇目,通過查閱縣檔案館文獻資料、多方走訪老戲曲藝人等方式,挖掘、整理、編排了《梁祝》《挑袍》《女祭》《鬧天宮》《鬧釵》等五齣摺子戲。

據介紹,從選定劇本,確定導演、編劇、作曲,再到選定演員、編排劇目,一齣大戲“從無到有”大概需要1-2個月的時間,一齣摺子戲也要半個來月。

與此同時,永昆劇團堅持守正創新,在劇目編排中融入現代審美,並結合時事創作現代崑曲小劇場戲《疫中情》,讓傳統戲曲更好地滿足當代人的娛樂審美需求。

圖源:永嘉網

“傳統戲曲有很多表演程式,對於沒有了解過戲曲的現代觀眾來説,他的門檻是非常多的。大家不知道為什麼這個臉譜這麼畫?為什麼騎馬的時候要拿這個馬鞭?為什麼轉一圈十萬八千里就到了?為了更好地宣傳和普及永昆,我們要在傳承的基礎上做好創新,包括劇情、音樂、舞美,還有整個表演的節奏,都要融入現代的審美去設計,才能讓戲曲歷久彌新、入魂入心。”馮誠彥説。

薪火相傳 讓永昆重綻光彩

崑曲藝術的薪火相傳,靠的是一代代戲曲藝術工作者的長期共同努力。近年來,永嘉縣昆劇團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相結合的形式,選派優秀青年演員參加國家昆劇各類培訓班,並邀請崑曲名家通過講座、教戲的方式進行專業指導,提高演員專業水準。

畢業于中戲京劇戲曲表演專業的孫永會在2007年考入永嘉昆劇團後,先後兩次去上海戲劇學院進修。

“雖然説‘京昆不分家’,但唸白、唱腔還是不一樣,對我來説有一定難度。相較于京劇的大方直爽,昆劇就像南方女子一樣特別委婉細膩。所以還是要加強學習,傳承好老先生留下來的東西,為我們永昆盡一點微薄的力量。”孫永會説。

圖為永嘉昆劇團“送戲下鄉”文化惠民演出。圖源:永嘉網

為了更好地應對“人才困境”,2020年10月,永嘉昆劇團開設永昆班,與省藝校合作定向培養35名學員,進行為期六年的專業學習,並於每年寒暑假在永嘉開展集訓。劇團演員們參與教學,為永昆傳承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沒有演出的時候,我們要多跟小學員們交流,把自己的所學、所見、所聽,還有表演的經驗傳授給他們。”永嘉昆劇團演員王耀祖説。

永嘉昆劇團團長徐顯眺説,下一步,他們將繼續以“守正”接續傳統的“脈”,以“創新”書寫與時俱進的“魂”,推動永昆走向大眾、發揚光大。

“目前我們跟美國那邊在對接明年的東南亞甌越文化節,屆時可能帶著團隊出國演出。等新一批小學員畢業以後,我們也能有足夠的人手去修復編排一些大戲,為廣大人民群眾獻上更加精美的文藝作品,助推永昆走出溫州、走出浙江、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周淵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