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歷史是人類最好的老師。”
由溫籍著名歷史學家吳松弟領銜主編、60余名學者參與,歷時10年編纂的《溫州通史》近日宣佈完稿、陸續出版。作為溫州有史以來第一部大型通史著作,《溫州通史》以皇皇六卷本350萬字,外加16部專題史的規模,系統地厘清了溫州發展的歷史脈絡,全面展現了溫州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澱,不僅從浩瀚資料中梳理出溫州古城的滄海桑田,更深刻揭示了溫州歷史發展的基本軌跡和演變規律。
十年磨一劍,溫州緣何修通史?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溫州古稱甌,因氣候溫和而得名,擁有5000多年文明史、2200多年行政建制史,是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東亞文化之都。歷史上,中原文化、海洋文化、山地文化、移民文化等交匯交融,孕育了多元、開放、創新的甌越文化,演繹出絢麗多姿、波瀾壯闊的歷史故事,涌現出一批彪炳史冊的歷史名人,在中華文明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甌越篇章。南宋時期以葉適為代表的永嘉學派,主張“經世致用”“義利並舉”的事功思想,成為溫州思想文化的主脈。溫州是戲曲故里、百工之鄉、歌舞之都、書畫名城、中國數學家之鄉、中國山水詩派和中國重商經濟學派的發源地,一顆顆甌越明珠在華夏文明長河中留下了鮮明印記。改革開放以來,溫州率先進行市場取向的改革,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溫州模式”,成為我國改革開放先行區和民營經濟重要發祥地,用生動實踐將歷史文化融入了現代文明。今天的溫州,敢為人先、勇於創新,正在全力建設東南沿海區域中心城市、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全國民營經濟示範城市、改革開放標桿城市、生態宜居幸福城市,全力構築科創高地、文化高地、教育高地、醫療高地、新消費高地,奮力續寫好新時代溫州創新史、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市。
然而,溫州歷史上既非古都,又非省會,在編纂區域通史方面起步相對較晚,現有著述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人們對本地歷史了解的需求。盛世修史,鑒古知今。通過豐富的史實材料和生動教材,揭示溫州地區獨立起源、自身發展的文化特色,探求溫州當代發展奧妙和未來發展願景,編纂《溫州通史》是歷史的召喚,也是時代的需要。2011年,《溫州通史》編纂工程正式啟動,溫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成立《溫州通史》編纂指導委員會和編纂委員會,特別邀請吳松弟、林華東、魯西奇、劉光臨、李世眾、馮筱才等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溫州各級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等單位,以及各地方政府和民間組織通力配合,共襄盛舉,攻堅克難,形成了編纂工作的強大合力。編纂團隊在主編吳松弟的帶領下,心懷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反覆切磋,辛勤耕耘,通力合作,高品質地完成了《溫州通史》的撰寫,堪稱“十年磨一劍”。
通史與專史,溫州通史獨創性
迄今為止,各地出版的區域通史,無一例外只有按時代順序加以論述的斷代史,並無按專題進行論述的專題史。主編吳松弟介紹説,作為反映溫州地域特色的一部區域史書,《溫州通史》的編纂,立足全國性和區域性兩種視野,反映出溫州在中國大格局中因偏處東南海濱的複雜性和區域的特點,並多方面滿足各類讀者。《溫州通史》未受思路框架和傳統史書編纂的束縛,創新性將斷代史和專題史並重,最終呈現中國史和區域史雙坐標下、有別於其他各地通史的《溫州通史》。
《溫州通史》斷代史部分,上起史前,下至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分總論及東甌卷(西元前3000-前138)、漢唐五代卷(前110-978)、宋元卷(960-1368)、明代卷(1368-1643)、清代卷(1644-1911)和民國卷(1912-1949)。各卷涵蓋地理環境、人口、地區開發與經濟發展、區域文化、教育與科舉、社會和國內外對溫州歷史的影響等基本板塊。各卷內容以時間為經、以塊面為緯,堅持城市通史的敘事統一性,同時強調溫州地區的相對獨立性,不但有時間的筋骨,更有歷史的血肉。
已出版的三卷中,開篇《東甌卷》,不同於其他五卷以朝代劃分,第一次系統敘述了東甌核心故地及其先民所創造的富有地方色彩的古代文化。《漢唐五代卷》呈現出“一個有人影的栩栩如生的漢唐五代時期的溫州社會”,給出了一個地方整體史的成功案例。而《宋元卷》則為溫州作了歷史定位——“溫州歷史經濟文化發展的第一個高峰期”,強調溫州的相對獨特性、突出溫州特點,如南宋溫州進士數量位居浙江第一、全國第二的“溫州現象”,南宋永嘉學派超越地域性的起源流變,歷史總體感躍然紙上,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關於地方史如何書寫的獨特樣板範例。
專題史部分,包括《溫州古舊地圖集》《溫州醫學史》《溫州海上交通史研究》《溫州古代戲曲史》《溫州近代交通史研究》《溫州鹽業經濟史》《溫州政區沿革史》《溫州畬族史》《晚清溫州儒家文化與地方社會》《溫州家族史研究》《溫州沿海平原的變遷與水利建設》《溫州民間信仰研究》《溫州歷代職官志》《溫州古代教育與科舉史》《溫州民俗史》《溫州道教史》等16種,合計約285萬字。
主編吳松弟説,《溫州通史》不僅是通史結合專史的體例創新,匯聚眾多國內外優秀學者參與編纂,蒐集通史資料建立的千萬級的“溫州地方歷史資料庫”,開設二十余講的《溫州通史論壇》,這些溫州通史寫作中的種種創新,是對溫州區域文化的一次系統、全面、深入的研究,這在全國範圍內是一次全新的嘗試,是溫州歷史文化研究取得的歷史性跨越。
記得住鄉愁,溫州從歷史走向未來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保留城市歷史文化記憶,讓人們記得住歷史、記得住鄉愁,堅定文化自信,增強家國情懷。獨具特色、源遠流長的溫州歷史文化,為溫州人民克服困難、生生不息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支撐。不能忘本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才能更好創新。對綿延5000年的溫州歷史,我們應該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敬畏,多一份珍惜,多一份思考。
習近平總書記曾于2002年冬寄語溫州,“希望溫州把這部創新史繼續寫下去,探索新的規律,創造新的業績,總結新的經驗,為全省帶好頭,也為全國作示範”。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建設重要論述精神,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堅定的文化自信,實施新時代文化浙江工程,書寫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文化新篇章。
在中國共産黨建黨百年之際,《溫州通史》的出版,對於彰顯城市歷史、延續城市文脈、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具有重要意義。,我們要充分運用通史研究成果,做好通史的發行工作,讓歷史走出書齋、走向社會;做好通史的宣傳工作,使之成為人們深入了解溫州、認識溫州、感悟溫州的一個重要窗口;做好通史的利用工作,以史為鑒,彰往昭來,服務當代,垂鑒後世,為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加快打造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先行市,續寫新時代溫州創新史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正由於這樣,“我們的溫州通史,才是溫州人民的通史。”(溫文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