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文化溫州 共用美好生活 ——溫州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紀實

時間:2021-08-27 11:50:35 來源 : 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作者 : 溫文萱

近日,文化和旅遊部、財政部公佈了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項目)名單。其中,溫州市獲評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

圖源: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近年來,溫州市錨定“打造在全國具有較強影響力的文化高地”這一戰略目標,創建目標,強化政府主導,深化社會參與,堅持共建共用,加快建設普惠共用、優質均等、高品質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群眾文化體驗感、獲得感不斷增強。公共文化正以其獨特的創新魅力,深刻地融入溫州,成為這座城市畫卷上最美的底色。

圖源: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3年創建,結出纍纍碩果。經第三方機構開展溫州市公共文化服務公眾滿意度評價與需求調查結果顯示:公眾對“城市書房”“文化禮堂”“文化驛站”等特色文化項目滿意度98.19分,文化活動滿意度94.00分。創建工作獲《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文化報》等中央級主流媒體、文化和旅遊部官網、國家數字文化網、新華網、人民網、學習強國、黨報頭條等主流新媒體報道200余次,紙媒報道1000余篇。

立足時代謀創新,打造文化“新名片”

圖源: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溫州市以創建為契機,多種途徑推動文化設施建設提檔升級,全面形成“佈局均衡、種類齊全、設施成網、互聯互通”的公共文化設施網路。市縣規劃和新建、改擴建、提質改造、整合功能共建大型公共文化設施項目17個,完成投資額16.88億元。溫州道德館、世界溫州人博物館、瑞安國旗教育館、永嘉縣公共文化活動中心、平陽縣文化藝術中心、龍港市文化中心等一批重點文化設施均已先後建成並投入使用。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在鄉鎮和村居建成圖書館分館142個,文化館分館78個;建成遍佈城鄉的城市書房102個,百姓書屋74個,文化驛站210個,將部分農家書屋納入全市圖書通借通還體系。採用新建一批、改建提升一批、改造合用一批方式補齊基層文化設施空白點,開展公共文化服務“十百千”工程,1個重點縣,15個薄弱鄉鎮和185個薄弱村累計完成公共文化提升項目投資金額5.02億元,其中引進社會資金1.65億元。將文化禮堂作為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的“升級版”,連續七年列入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建設項目,納入全市鄉村振興戰略總佈局,建成文化禮堂3013個。經過3年創建,全市100%鄉鎮(街道)均建有館舍面積達500平方米以上且獨立設置的綜合文化站(2017年該指標為88%),平均面積達1451平方米;全市100%行政村(社區)均建有館舍面積達200平方米的文體活動室(2017年為85%)。全市科技館、工人文化宮、婦女兒童活動中心、青少年活動中心、紀念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全部面向社會免費開放。每千人佔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面積280.6平方米,居全省前列。全國首創圖書公益漂流項目——溫州BRT城市書巢,全市共建成書巢50個,收到社會捐贈圖書8萬餘冊,圖書借閱率達82.5%,現有44支護巢團隊千余名志願者,參與護巢志願服務2萬餘人次,實現“共建、共用、共讀、共護”。為了實現可持續性發展,溫州市聯合上海浦東新區、揚州等10個城市共同成立了“全國城市書房合作共用機制”,舉辦聯盟論壇,簽訂聯盟宣言,互學互進。

圖源: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在連續多年“最愛閱讀城市榜”上,溫州均位於全國前列。市民黃女士説:“因為我家附近開設了城市書房,每天去書房看書成為習慣。”城市書房、文化驛站、文化禮堂……一座座文化設施,一張張文化“新名片”,使“十五分鐘文化圈”在溫州成為現實。城市書房從城市延伸到基層鄉村各個角落,其中還有建立在景區內別具一格的書房,市民在這裡讀書時有流雲、飛鳥相伴,它就是平陽南雁會文谷知乎崖書房,擴展的露臺淡然雅致,市民看書累了,可以極目遠眺,山林、花海、河流、鄉野,如詩如畫。文化驛站定位時尚化、休閒式、體驗版、互動型、文藝范,以獨有的文化分享模式,迎合了當下市民的文化消費理念。泰順西旸鎮作為浙南的飛行小鎮,西旸文化驛站深入挖掘本地文化特色,建有許多彰顯當地特色的飛機模型。年僅21歲的市民章女士表示:該文化驛站比較符合年輕人的口味,時尚,藏書量也多,下班後可以跟朋友來文化驛站看看書,挺好的。

圖源: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堅持“民心為本”,注重服務主體創新

堅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把百姓的文化需求作為第一信號,把百姓的文化期盼作為第一要務,把百姓的文化權益作為第一保障。溫州市做到新建公共文化設施選址充分徵求群眾意見,文化創新項目的推出首先深入百姓、廣泛聽取基層的呼聲,政府購買服務優先選擇有百姓口碑好的文藝隊伍和産品,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項目讓百姓直接“點單”。這項公共文化創新的“溫州實踐”備受關注。

圖源: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文化項目親“民”。各類創新空間內定時開展音樂、舞蹈、戲曲、電影、話劇、書畫、攝影、閱讀、茶藝、花藝、服飾、禮儀、旅遊、閱讀等各類分享體驗和鑒賞品評活動,群眾可以自主選擇,使互動交流更為充沛,效果更佳,人氣更足。文化驛站改變自上而下的灌輸模式,以雙向互動為特色,讓服務對象從原本單純的聆聽者、接受者轉變為參與者、分享者。像文化館站點的“音樂講演會”,大劇院站點的“主創面對面”,南戲博物館站點的“與戲曲玩在一起”,非遺文化志願團的非遺鑒賞體驗活動,市民文化團的原創文藝活動分享等,正在逐步把公共文化服務做成內容生動、形式互動、主體能動、運作靈動的浸潤式群眾文化分享會。通過公共文化服務從“向基層送文化”到“在基層種文化”的根本改變,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後一公里”。尤其在實現村民文化自給,推進鄉村文化振興方面,取得了矚目的成績。“鄉村文藝繁星計劃”培育了2700余支鄉村文藝社團,成為“文藝輕騎兵”活躍在溫州的鄉村大地,走上村鎮“百姓舞臺”。鄉村藝術團真正成為了溫州鄉村百姓自己的大舞臺,老百姓自編自導自演的文藝活動精彩紛呈,呈現百花齊放的新氣象。潘橋鎮“全村的希望”鄉村藝術團的蒙面巡演、虹橋鎮鄉村藝術團“百姓舞,百姓樂”文化禮堂百場巡演、南雁鎮溪南村鄉村藝術團的布袋戲、青街畬族鄉王神洞村藝術團的畬族歌、大峃鎮珊門村鄉村藝術團PK賽、玉壺鎮蝸牛鄉村藝術團的國際范舞臺秀……劇院舞臺、街頭廣場、社區廣場……美妙的樂曲、悠揚的歌聲、翩躚的舞姿匯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其中,甌海區“全村的希望”鄉村藝術團,組建初期,他們就選擇了在鎮街轄區內各村街頭、廣場和商場進行巡演,而且成為了當地的網紅,現如今,在甌海區鄉村藝術團的工作微信群裏,只要一個微信倡議發起,百支鄉村藝術團競相響應,積極參與到各項文化活動工作中來。鄉村藝術團的文藝初心,像一根引線,點燃了甌海區鄉村百姓心中對文化的熱情與渴求,人人以自己是鄉村藝術團其中的一員為榮,充滿了歸屬感和幸福感。

圖源: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吸納“民間力量”,推動社會力量“辦文化”

“公共文化為大家,公共文化大家辦”。在溫州,人人都是公共文化服務提供者和受惠者。溫州市充分發揮溫州民營經濟發達、人文精神充沛的地域優勢,通過政府政策引導,激發社會組織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將文化部門的“獨唱”升級為社會力量的“大合唱”。政府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深度參與各級各類公共文化設施的建設、管理與運營,或通過資助項目、贊助活動、提供設施等形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力量深度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已然成為一種普遍認同的社會風氣,一種樂於參與的行動自覺、一種甘於奉獻的社會責任,是溫州市創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以來公共文化領域創新發展最顯著的社會特徵。創建3年來,據不完全統計,引導社會各方資金投入公共文化服務60余億元。

圖源: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以社會代表佔多數參與圖書館管理”為主要創新亮點的溫州市圖書館法人治理結構改革率先取得經驗,作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樣板之一,入選央視向黨的十九大獻禮的大型紀錄片《將改革進行到底》,溫州經驗進入中央深改決策。示範區創建期間,溫州市將這一成功經驗,以點帶面向文博系統推廣,在市、縣兩級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中全面建立了以理事會為主要形式的法人治理結構,充分激發文化事業單位的工作活力。

圖源: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在溫州,因為政府的合理引導,民間力量投入文化的舉措方興未艾。民間出資興辦博物館、美術館多達48家,展出藏品30余萬件,企業、社區聯合建成75家城市書房、45家文化驛站,民辦的鄉村文藝社團入駐到文化中心、文化禮堂,成為基層公益文化供給的重要力量。首創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社會認養制度,讀書會聯盟吸納民間讀書會120余家,助推全民閱讀。122家民營劇團活躍在基層。文商結合、文旅結合、文體結合,溫州依託傳統文化資源,連接公共空間和藝術體驗,不斷激發城市文化生活的生機與活力。

圖源: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在如詩如畫的南塘河畔,有一座民營的博物館——青燈石刻博物館,在這裡,經常舉辦非遺文化等各種展覽,還舉辦春秋市集,吸引了大量市民前來參觀、拍照,成為網紅打卡旅遊地。在溫州,民營美術館生機勃勃,其中,衍園美術館收藏豐富,辦展規格高雅,立足溫州,面向全國,許多外地觀眾都非常讚賞,驚訝于這家民營美術館的辦展水準。

推進“科技賦能”,引領服務手段創新

溫州市把利用好移動網際網路提高服務針對性、精準度擺在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位置,搭建了功能比較強大、文化和旅遊融合性的“文化溫州雲”平臺,各級各類公共文化機構根據手機特點創設了“宣傳嘉”“城鄉藝網”等微信、微網志移動平臺,推動了雲計算、大數據技術在公共文化領域應用,實現公共文化高度精準服務。

圖源: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實施數字圖書館、數字文化館、數字博物館等公共文化機構數字化建設再提升工程,建成“世界溫州人”“溫州方言”等地方特色數據庫33個。結合智慧城市建設,通過無線網路實現全市公共文化數字服務全時空無盲點全覆蓋,城鄉市民群眾均可通過網路獲得數字文化資訊資源服務。依託“文化溫州雲”以及各級各類公共文化機構的“宣傳嘉”“城鄉藝網”網路平臺和微信微網志等移動平臺,開闢資訊發佈、需求徵集、意見反饋、線上互動等網路互動服務,動態收集各類資訊,幫助決策分析。其中,“城鄉藝網”建立起市、縣文化館與全市180多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2700多支鄉村藝術團相連接的群眾文化活動遠端指導網路,開通“雲中大舞臺”進行線上直播。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建立優質活動單元資源庫,廣泛開展“功能表式”服務模式,解決了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供需錯位”。在全省率先建立文化禮堂“宣傳嘉”服務點單平臺,集納660多家政府機構、社會組織、文藝團體提供的項目6000多個,按照“項目報送-審核發佈-點單對接-安排配送-接受評價”的流程,累計配送服務5.8萬餘場次。2020年疫情防控期間,全民閱讀節推出“4·23雲閱讀”系列活動,創新載體形式,貼近戰“疫”主題,吸引了175余萬市民參與;市民文化節推出雲上慕課400余種,開展線上活動800余場次,受眾達130余萬人,取得了良好效果。

圖源: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挖掘特色亮點,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走進百姓生活

溫州是我國改革開放先行區、民營經濟重要發祥地和“省一大”召開地,通過深入挖掘甌越大地豐富的創作資源,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創排歌劇《五星紅旗》、甌劇《蘭小草》、越劇《風乍起》《柳市故事》等多部體現溫州特色的現當代題材作品,用文藝方式弘揚時代主旋律。溫州是南戲故里,南戲在溫州傳唱了900多年,留下一大批寶貴的曲目和唱本。新編南戲四大本,創新推出《孟姜女送寒衣》《羅浮夢》等精品傳統劇目,並通過政府購買演出服務的方式,促進更多優秀文化成果與老百姓共用。每年開展戲曲、非遺進校園、進社區、進民企、進景區、進革命老區等活動1000場次以上,受益群眾50余萬人次以上。開展“南戲900年”浙江傳統戲曲展演等活動221場,線下參與60余萬人次,線上參與2400余萬人次。承辦浙江省戲劇節,越劇、紹劇等40余臺戲劇新作參演參評,打造戲曲“嘉年華”,為群眾提供多樣戲劇文化體驗。重視南戲“活態”保護,新建南戲博物館,依託展館的布展內容與場地特色,將南戲博物館靜態物品、圖片展示與動態戲曲展演、分享緊密結合的完美呈現。定期推出甌劇、越劇、崑曲等經典戲曲演出,以“短平快”的靈活形式向市民和遊客呈現不同的文化體驗。溫州各級文化館、戲劇院團,積極借助微信、微網志等新媒體,推出12部優秀舞臺藝術作品,80多個戲曲作品,邀請群眾“雲端”看戲。2019年溫州市被浙江省政府評為傳承發展浙江優秀傳統文化工作積極主動、成效明顯的設區市。

圖源: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以“詩畫山水、溫潤之州”的主題定位,深入挖掘溫州特色文化元素,做強特色、做深內涵、做精品牌。通過打造非遺體驗基地、開展文化進景區標準化探索、打造公共場館研學活動、開展鄉鎮綜合文化站“新空間”建設,改造“活化”歷史文化名街等一系列創新舉措,形成了遍佈城鄉的文旅融合點、呈集聚性分佈的文旅融合群落、城市景觀帶上的文旅融合空間。新建非遺體驗基地100余個,積極推進非遺體驗基地向歷史文化街區、古鎮古村落、旅遊景區延伸,形成了一條條非遺體驗特色線路,成為市民度假、學生研學的旅遊目的地,舉辦各類體驗活動5836場,167萬餘人次參與非遺項目技藝的沉浸式體驗。

圖源: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文化,是一座城市保有持續發展、積極創新的內在動力。“通過示範區創建,讓每一個溫州人更關注文化、享受文化、傳揚文化,達到了共建文化溫州、共用美好生活的目的。”溫州市文廣旅局局長朱雲華説。(溫文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