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年一根扁擔傳到了44代,挑起了跨越半個世紀的軍民“魚水情”

時間:2021-08-02 16:16:48 來源 : 中國網溫州 作者 : 中欣 金朝丹 高杜欣 鄭光義

7月31日上午,為關懷結對的駐地老人,武警永嘉中隊組織官兵,來到吳陳忠老人家裏。當天,21歲的列兵朱海洋作為44代“扁擔傳人”,在老人家中接過扁擔,和隊友們給老人買來新手機,接手負責幫扶照料老人。朱海手中的扁擔,已經傳承了58年,挑起了跨越半個世紀的軍民“魚水情”。

圖源:溫州新聞客戶端

挑水扁擔被愛心接力

一個中隊,一根扁擔,跨越半個世紀的愛心接力傳承。

扁擔的故事,要回溯到1963年初夏。有一天,中隊戰士許德川路過駐地中塘,看到一位年過六旬的老媽媽挑著兩桶沉甸甸的水,步履蹣跚。許德川將老媽媽的扁擔接了過來,將水挑到了她家門口。可他在老人家中發現,老人的兒子陳光榮,因患小兒麻痹症,從小癱瘓在床,母子倆相依為命。

圖源:溫州新聞客戶端

許德川牽掛著這一對母子。第二天一早,他就從中隊裏找來一根扁擔和兩個木水桶,從中隊後院的水井裏打了滿滿兩桶水,送到陳光榮家。從此天天都為陳家打水,幫老人家幹活。

3年後,許德川要退伍了,但他放不下陳光榮母子倆。退伍當天,中隊舉行了扁擔交接儀式。從那以後,扁擔交接成了中隊的傳統。一個幫扶母子倆的老兵退伍了,就會有一個新兵接過照顧他們的任務,從未間斷。直到2013年春天到來前,陳光榮老人離開人世。

圖源:溫州新聞客戶端

儘管老人走了,但“扁擔”還在傳承。

2000年夏天,永嘉大龍山村村民李春容突患疾病,家中經濟困難,眼看女兒面臨輟學。中隊官兵們得知後,自發組織捐錢、籌錢。每年9月開學前,官兵們總會把學費送到李春容家中。

如今兩個女兒已經順利畢業工作,回憶起武警官兵對家中10多年的照顧,李春容一家動容:“當年我家最困難的時候,中隊的官兵們來幫忙。這些年,他們換了一茬又來了一茬兒,我們都不知道該感謝哪一位才好。”

圖源:溫州新聞客戶端

“扁擔”初心代代傳承

“一顆紅心一雙腳,一根扁擔兩個桶;鐵肩挑起愛民情,一挑就是五十年。”這首順口溜,在永嘉廣為流傳。

2013年,官兵們在南城街道栗一村發現了一戶家庭。這個低保家庭,父親吳崇欽當年86歲,兒子吳陳忠因車禍造成高位截癱。吳陳忠姐弟各自成家,父子兩人又都不便自理,靠微薄的低保金維繫生活。

圖源:溫州新聞客戶端

8年來,懷著“扁擔”初心,中隊的官兵們堅持照顧兩位老人,一直到吳崇欽老人過世。

“我們平時訓練的時候,也經常會經過這裡,過來和老人聊聊天。現在我接過了這條扁擔,會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扁擔精神’傳承下去。”接過扁擔,當被囑咐一定要好好照顧老人、視老人為自己的親人時,朱海洋這樣説。

圖源:溫州新聞客戶端

當天,中隊長曾挺了解到老人的手機因老舊而不便使用,便立即派兩名隊員前往營業廳,為老人購買一部“老人機”,並設置了緊急聯繫人號碼。

“很高興、很感動!他們每天工作這麼忙,還來看我,幫我解決了很多的困難,今天又特地給我買了新手機。”吳陳忠説,每年過春節,官兵們會給家裏送來春聯、紅燈籠等,把家裝扮得喜氣洋洋,讓他不覺得孤單。

吳陳忠老人喜歡下象棋,官兵們總常來架好棋盤、擺好棋子,陪老人下起棋。中隊官兵們還經常利用節假日、業餘時間義務照顧敬老院的老人們,長期以來堅持做到“五個一”,即每月為老人打掃一次衛生、每月為老人做一頓可口飯菜、每月為老人洗一次衣物、每月為老人表演一台戲、每月為老人理一次發。老人們看在眼裏,暖在心裏。 

“扁擔精神就是持之以恒、樂於奉獻、不畏艱難。”曾挺説,這是武警永嘉中隊的傳統,這根扁擔他們還將繼續“挑”下去。(中欣 金朝丹 高杜欣 鄭光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