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雅言丨從溫州方言中的“渠”説到“她”

時間:2021-06-23 16:43:07 來源 : 中國網溫州 作者 : 金輝

作者金輝,溫州市文史館館員。

圖源:甌江文藝

都説溫州話難懂,確實如此。譬如第三人稱的“TA”,不是以“他”“她”或者“它”的讀音和文字作為代詞,而是以“渠”來表示的,發gēi音(音似“給”)。如“渠走狃宕爻罷?”(他去哪了?)“渠把渠的鈔票騙走。”(他把他的鈔票騙走。)等等,若非溫州人,聽後簡直是一頭霧水,不知所云。

《説文解字》:“渠,水所居。從水,榘(矩)省聲。”即字形採用“水”作邊旁,省略了“矢”的“榘”是聲旁。本義:水停積處,也指人工開鑿的水道。“渠”是個常用字,使用廣泛。那麼《説文解字》明明指出“渠”是水渠的意思,為何到了溫州方言中又成了第三人稱代詞呢?這是個有意思的話題。

圖源:甌江文藝
圖源:甌江文藝

凡受過古代漢語訓練者,常有這樣的體會,在古漢語中經常出現以“之”“其”“厥”“彼”等指示代詞充當第三人稱代詞,而不見“他”字。其原因何在?這是因為古漢語的第三人稱代詞體系不發達引起的。先秦漢時的古漢語還沒有真正的第三人稱代詞,只是以“之”“其”等指示代詞充當角色,因此指示性很強,與現代漢語的“他”無法相匹配。因此我們便不能責備許慎《説文解字》的忽略。

話説南北朝,發生了“永嘉之亂”。隨著北人南下,加快了對南方的開發,促成了南北文化的融合。這使得地處江左的“江東方言”受到了直接的影響,其中第三人稱代詞的用法不完備在交流中凸現了出來,於是産生了新的第三人稱代詞。“渠”等在吳語中應運而生,且成了常用字。“渠”在吳語區大多讀作yi音,“伊”為其俗字;有的地區念gi音(音似“其”),或腭化成ji音(音似“基”),成了吳語的方言。

圖源:甌江文藝
圖源:甌江文藝

南朝徐陵編的《玉臺新咏》中的《孔雀東南飛》,其中有“渠會永無緣”句,意思為與他永遠沒有機會見面了。故事取材于東漢獻帝年間發生在廬江郡的一樁婚姻悲劇。廬江郡為今安徽懷寧、潛山一帶,為吳語區。唐朝劉知幾《史通》介紹“渠”曰:“江左彼此之辭。”可為見證。朱熹的《觀書有感·其一》:“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裡的“渠”為方塘的代詞,音gi(音似其),與當今溫州話的發音有異。不過,樂清方言中“渠”至今仍讀gi音,與宋朝的“問渠那得清如許?”中的gi相似。

記得小時候,不諳世事,不知天高地厚地模倣樂清腔,轉述兩人相互扭打:“渠打渠,渠不肯,重新倒打轉。”當時確有揶揄的不禮貌,卻真實地驗證了樂清方言比溫州(鹿城區)話更多地保存了古音。現在想起深感淺薄無知。而當今溫州方言的“渠”,卻變成發gei1音(音近“給”)了,如“渠走歸罷”“渠徠字眼斷個北,粧起眙《三國》”等。或者稱呼熟人“阿渠”。至於上海滬話中的“渠”仍發yi音,就是“伊”。魯迅先生的文章中常用這個字,如《一件小事》中:“伊從馬路上突然向車前橫截過來;車夫已經讓開道,但伊的破棉背心沒有上扣,微風吹著,向外展開,所以終於兜著車把。”溫州方言中,有人把“渠”寫成“佢”,也是沒錯的,那是“渠”的異體字,仿佛“爾”與“你”一個意思。

王力先生主編的《古漢語常用字典》裏給出了“渠”的兩個讀音,五個義項。qú,(1)人工開鑿的水道;(2)第三人稱代詞,他;(3)渠魁,古代稱敵對方面的首領。jù,(1)通“遽”,就;(2)通“詎”,豈。

可見,溫州方言中的第三人稱代詞用“渠”,發gei音是有來歷的。

圖源:甌江文藝
圖源:甌江文藝

不過,即便古漢語或者白話文中,“渠”“伊”或“他”字為第三人稱代詞,但仍然沒有區分男女性別。而能區分“他”與“她”的,已經是上世紀的30年代了。其功勞首先要歸於劉半農先生。

劉半農先生是著名文學家、語言學家和教育家,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名揚天下,堪稱幹將。在早期的白話文中,他發現“他”“伊”在使用過程中是不分男女的,但都可作第三人稱代詞。這種的男女不分給譯文和白話文創作帶來了諸多不便。因為英文等外來語的第三人稱代詞是分陽性、陰性和中性的(he,she,it),漢語對譯遇到了麻煩。他曾經與周作人討論過這種現象,並針對第三人稱代詞中的男女不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1920年8月9日他還在上海《時事新報·學燈》發表了《“她”字問題》一文。文章中詳細分析了“她”字的必要和實用的可能性。他説:“形式上和‘他’字極像,容易辨認,而又有顯然的分別,不至於誤認,所以盡可以用得。”至於當時習用的“伊”字,劉半農以為這是口語,使用地域小,難求普及,而且在表示女性上沒有“她”字明白。同時,他還提出了另一個新想法:除了“她”之外,還應該再造一個“它”字,以代無生物,使之更為完整。之後,他寫出了著名的《教我如何不想她》,推廣了“她”字的使用。1932年,國民政府將“她”字列為常用字,從此,“她”字作為中文女性第三人稱代詞的地位得到了確立。

如今,溫州人都用“渠”和“她”等第三人稱代詞,表達心中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