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兩會首日溫州代表委員暢談履職 聽聽那些建議提案背後的故事

時間:2021-01-26 16:13:51 來源 : 中國網溫州 作者 : 溫世萱 葉凝碧 繆眎眎

關鍵詞:垃圾分類

一個罐頭引發的思考

1月25日,省人大常委會對4件優秀議案、12件優秀建議予以通報表彰,其中就有溫州代表團王茂法、叢燕青的兩件議案建議。王茂法再次迎來“高光時刻”,第5次走上領獎臺接過獎狀,他獲獎的“履職作業”正是在2020年省人代會上提交的《關於制定<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的議案》。

這份優秀議案的靈感,源於一個過期的桔子罐頭。幾年前,王茂法在德國的小區看到一位老人扔完垃圾後,唯獨留了個罐頭緊緊握在手中。王茂法不解,上前一問才知老人準備把罐頭裏過期的桔子拿回家先行處理,再將罐頭扔入相應的垃圾桶。

這幅畫面一直被王茂法記在心上,直至2019年浙江統一城鎮生活垃圾分類標準,他萌生了要為垃圾分類發聲的想法。推動垃圾由“隨手扔”向“隨手分”轉變,王茂法給出的答案是:立法破題。從居民小區到背街小巷,從垃圾轉机站到垃圾焚燒發電廠,他四處奔走、深入調研,還查閱了大量國內外垃圾分類回收的優秀做法。經過兩個多月的數易其稿,終於形成了逾萬字的議案。

翻開這份議案,王茂法從促進源頭減量、分類投放、資源化利用、社會參與等方面給出了意見建議,字裏行間凝聚著他的履職心血。“我認為垃圾分類需要政府、社會雙向發力,缺一不可。”他希望在條例的督促引導下,讓“硬管理”與“軟引導”相輔相成,形成政府推動、全民參與的新氣象,為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作貢獻。

全面推進垃圾分類,溫州已有火熱實踐。記者從市生活垃圾分類辦了解到,我市開展聚集源頭減量、回收利用、能力提升、制度創新、文明風尚五大行動,大力推進“兩撤兩定兩到位”的溫州模式、“100個街鎮一月一考核”“限塑令”、公勺公筷、光碟行動等一系列創新舉措,引領垃圾分類新風尚。截至2020年12月底,市區城鎮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覆蓋率達100%,創建省、市級示範小區280個,創建“定時定點”投放和清運商業街18條、小區50個。下一步,我市將配齊配好垃圾分類基礎設施,著力在居民投放、入戶宣傳、桶邊督導、分類收運、垃圾房建設、執法跟進等薄弱環節加大考核力度,確保分類成效得到有效的鞏固提升,構建共建共治共用新局面。

關鍵詞:科技創新

一份提案承載的期待

1月25日,省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正式開幕。開幕會後,省政協委員周雲龍急匆匆趕回駐地酒店,為的是把一份和科技創新有關的提案修改得再高品質些。

大約一週前,省委書記袁家軍來溫調研,期間,考察創新平臺的首站便是周雲龍所在的中國科學院大學溫州研究院。“當時,袁書記要求溫州用好新型研發機構等平臺,加快人才、技術等高端資源要素向科技創新領域聚集。”周雲龍説,“那一席話給我留下‘思考題’。這次省兩會,我就是帶著‘作業’來的。這份提案承載著溫州對科技引領未來發展的期待。”

在周雲龍的電腦旁,一份《浙江省高新區高品質發展行動計劃》的材料被他翻翻折折卷了邊,其中“把高新區打造成率先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率先走創新驅動發展之路、率先開展體制機制創新、率先融入全球經濟體系的示範區”等語句被劃上了著重號。

“這是近年來浙江的重點工作之一,也是我的老本行了。”周雲龍把視線投向了如何推動高新區高品質發展上。在提案準備過程中,他充分考慮溫州實際,深入企業及有關部門調查研究,通過實地考察、面對面交談等形式,詳細了解産研結合、人才培育、成果轉化等方面的進展情況和面臨的困難問題,並把他們的心聲認真記錄在筆電上。他還在網上翻閱大量材料,借鑒學習杭州、寧波等地的優秀做法,積極探尋一條適合溫州發展的科創之路。

在一次次調研中,周雲龍欣喜地看到溫州科技創新取得的豐碩成果:一年來,全市累計引進共建中國科學院大學溫州研究院等科研院所38個,建成國家大學科技園等省級及以上孵化平臺90家,國家自創區全年引進落地億元以上製造業項目68個。“目前,溫州科技創新發展勢頭良好,但仍存在研發動力不夠、創新文化不足、配套服務不完善等問題。”他建議進一步推進“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模式,加大科創投入,配齊配強科創服務隊伍,充分發揮高能級科創平臺在人才聚集、應用研究方面的優勢,讓高新區真正起到示範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讓科技賦能浙江、賦能溫州打贏“十四五”開局首戰。(溫世萱 葉凝碧 繆眎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