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淩晨3點28分,溫州籍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作家黃宗英在上海逝世,享年95歲。
黃宗英,浙江瑞安人,著名作家、劇作家、演員,1925年7月13日生於北京。兩年後,她憑藉在話劇《甜姐兒》中的表演風靡上海。自此,“甜姐兒”也成了黃宗英的代名詞,其文學代表作有《平凡的事業》、《家》、《烏鴉與麻雀》等,《小木屋》電視記錄片在第28屆紐約國際電影電視節上,獲電視記錄片銅獎。
1946年,黃宗英憑藉首部電影《追》步入影壇。之後,她又將自己求學演戲的所思所感,以《寒窗走筆》為題,在《文匯報》連載,開啟了舞臺、電影、文學的跨界生涯。她的《幸福狂想曲》《麗人行》《雞鳴早看天》《街頭巷尾》《烏鴉與麻雀》等影片,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世紀60年代中期起,黃宗英投身於文學創作,尤其專注于報告文學,陸續創作了《大雁情》《美麗的眼睛》《桔》《小木屋》等作品。前三者更連續獲得三次中國優秀報告文學獎。2016年,91歲的黃宗英出版《黃宗英文集》。2019年,黃宗英獲得第七屆上海文學藝術獎“終身成就獎”。
從“比戶書聲”到“比戶戲聲”
對黃宗英所在的“黃氏家族”的美譽,“黃家一門三代翰林”是瑞安城裏流傳了一百多年的佳話。當年,黃家故居所在地振文坊瑯瑯書聲不絕於耳,而巷口石亭那塊“比戶書聲”的匾額更是名門世家聲震一方的獨特標桿。
其兄妹4人:黃宗江、黃宗英、黃宗洛、黃宗漢,均與藝術結緣,戲稱"賣藝黃家",黃宗英與哥哥黃宗江、弟弟黃宗洛被譽為藝術圈裏的"黃氏三傑"。
黃宗英(左)與趙丹(右)在《幸福狂想曲》中的劇照
很多人熟悉黃宗英,與她的哥哥黃宗江,她的丈夫趙丹分不開。作為在上世紀文藝界十分活躍的演員、作家、編劇,她的作品、人生和整個家族都充滿著傳奇色彩。
黃氏四兄妹在《大柵欄》中的劇照(從左至右為黃宗漢、黃宗英、黃宗江、黃宗洛)
當年的黃門聲勢顯赫,黃氏弟子才學博深。而如今,在新時代的大潮中,黃氏家族的第31代、32代後裔以嶄新的姿態盡情揮灑他們才智,一個個聲震國內外藝壇的文化精英——黃宗江、黃宗英、黃宗洛、黃宗漢,活躍在世界文化舞臺上。他們自稱為“賣藝黃家”,還紛紛作文著書予以印證。
1975年黃宗英回瑞安祭祖,在玉海樓留影
在2016年接受採訪中,黃宗英反覆提到“我很想溫州”這句話。她説,雖不是出生在溫州,但對溫州的感情在每次回鄉時積累,慢慢地就厚了,“溫州有我的根”。
1988年黃宗英(左四)在瑞安東門硐橋上與老人交談
上一次到溫州是什麼時候,黃宗英已經記不清,但對溫州人的特質,黃宗英的評價是“樸實”,就像她自己。
黃宗英(左)與黃海波(右)在山海關城門樓合影
黃海波,是演藝界著名“龍套大師”黃宗洛的兒子,稱黃宗英“三姑”。
“第一次見到三姑是大約在1978年,趙丹剛剛復出與她一起來北京,到位於史家衚同的我家裏來做客。”黃海波説,記得當時的三姑穿著一身灰灰的人民服,但她的氣質和精神卻讓只有十一二歲的自己為之一振,“像是灰色調中有一瓣金枝玉葉,典型的小巧內斂的黃家人面孔,讓我瞬間感到親情的溫暖。”
黃宗英(右五)赴山西進行井下拍攝,與工作人員一起吃餃子
在北京的那些日子裏,黃海波聽趙丹講如何扮演聞一多、周恩來;聽黃宗英講她的《小木屋》和邢燕子,講散文中的種種意念。“1990年,由於中央電視臺《望長城》攝製組的拍攝長達一年,當時的三姑已年過六十,作為報告人的她急需一個助理,因此前已和她一同參與過紀錄片《行行復行行》的拍攝,她想到了我。”
黃宗英(左)與黃海波(右)在新疆塔克拉瑪幹沙漠合影
黃海波説,此後長達兩年與三姑的相伴,黃宗英的優雅和得體讓他印象深刻。“她也從不偷懶,永遠都是光鮮亮麗於人前,絕不會毫無風度地暴露于外界。頭髮永遠是梳理整齊的,抹著淡淡的口紅,精心搭配的圍巾及小帽,談吐得體,輕聲細語。”
在黃海波眼中,她的文字也一如她的人生,平實中帶著飄逸靈動。“我愛紅葉盛期奪人的冶艷和逼人的熱烈;我愛凋零期紅葉無限的風韻和醉人的詩情;我愛紅葉落地坦蕩蕩的層層枯枝。踩著它們,它們輕輕應答著,飄散著令人銷魂的美妙意境。”(中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