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微芳,浙江溫州人,自幼愛好國學,已從事文學創作20多年,其作品曾多次榮膺市級省級和國家級徵文比賽大獎,近年來積極從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推廣和宣傳,先後在浙江省未管所、溫州醫科大學等地講學。以下為正文部分:
雖已年逾古稀,但羅進定對家鄉永嘉鳳山的這份癡戀卻隨著年歲的增長而不斷地滋長……
幼年喪母輾轉回溫
羅進定的父親祖籍溫州永嘉縣橋頭鎮鳳山村,他是個走街串巷的小販,在16歲時隨著鄉親一路將針頭線腦販賣至台灣台東縣,並就此在台東縣紮根。成年後,他迎娶了阿里山上的高山族姑娘,于1945年7月生下羅進定。可惜天意弄人,在羅進定只有3歲時,母親就撇下他們父子倆撒手人寰。
1949年農曆正月,父親帶著年幼的羅進定回家鄉探親。在永嘉老家呆了不到4個月,溫州于5月7日解放,兩岸交流的大門也因此關閉,羅進定父子倆便留在大陸相依為命。
羅進定自幼聰穎,他先後在梨村小學、永臨中學和永嘉水電學校就讀,學習成績在班級裏總是名列前茅。當少年羅進定正在如饑似渴地吸吮著知識的源泉時,命運再次給他當頭一棒,父親因罹患重症而不幸離世,一眨眼他便成為了孤兒,不得不去輟學謀生。
只要能掙口飯吃,羅進定什麼臟活累活都肯幹,從來不會挑肥揀瘦,他打過竹篾、織過草席、彈過棉花、跑過供銷,雖然他舍得賣力氣,也肯吃苦耐勞,可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卻依然是一貧如洗,當地的村民嫌棄他家過於清貧,沒有人願意將自己的閨女嫁給他。無奈之下,他只得經人介紹,入贅到甌海婁橋鎮玕東村一戶膝下只有三個女兒,沒有兒子的蔡家做倒插門女婿。
伉儷情深參政議政
雖然羅進定做的是入贅女婿,但上天並沒有因此而鄙夷他,反而卻給予他豐盛的回饋。蔡家人對他關懷備至,也讓他收穫到甜蜜的愛情。羅進定的妻子蔡少蘭比他小7歲,在家中排行老二。她勤勞樸實又做得一手好菜,在空閒時尤愛看書,這也讓他們的家庭總是滿溢著書卷氣息。
羅進定和蔡少蘭婚後育有一子二女,曾經孤苦伶仃的他沉浸在子女繞膝的天倫之樂之中,便想打拼出自己的一番事業,做妻子和兒女堅實有力的後盾。
為此,羅進定更加努力地投入工作。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也讓羅進定迸發出前所未有的幹勁。1981年12月,甌海被設為甌海縣(1992年3月撤縣設區),羅進定舉家搬至甌海,並創辦了甌海婁東棉塑紡織廠,成為當地由臺胞創辦的首家企業,得到省、市、縣領導的一致讚賞和鼓勵。
羅進定也因此被推選為甌海首屆政協委員,並連任八屆,任期長達39年。在擔任政協委員期間,他深感身上使命和責任的光榮與神聖,在甌海政協幹部宋玲華的熱心幫助和指導下,他深入基層調研,認真撰寫提案,每次在參加甌海兩會期間都會提交數份有鮮明見解的提案,其中多個還被評定為優秀提案。2009年,羅進定被甌海區政協授予“人民政協事業貢獻獎”。
曾嘗遍人間艱辛的羅進定非常富有愛心,看到那些生活困窘的臺胞、村民總會毫不猶豫地施以援手,捐款捐物。他先後在建造金溫鐵路和台灣“八八”水災、汶川地震期間慷慨解囊,數十年來共計捐款10多萬元。
故土難捨永嘉建房
由於羅進定性格豪爽,講信用,嚴格把關産品品質,甌海婁東棉塑紡織廠生意住建風生水起,遠近聞名。儘管已經在甌海的繁華地段落戶,他卻依然難以割捨對永嘉鳳山故土的那份眷戀之情,這塊據傳曾有鳳來儀的神奇土地對羅進定而言具有非凡的魔力。
2008年,發家致富後的羅進定為了能一圓自己的故土夢,在鳳山半山腰原老宅舊址附近購得一座破舊老屋。這裡山路崎嶇陡峭,但羅進定依然憑著自己的堅韌和毅力,將沉重的石頭、木材等建築材料運送到山上,新房子終於在歷經千辛萬苦後得以拔地而起,
羅進定夫婦在鳳山的日子過得舒心而愜意,唯一讓他牽腸挂肚的就是那未經開發的鳳山美景,因為那裏承載著他的整個童年回憶。
羅進定在自家的鳳山院子裏留影
手繪地圖親薦鳳山
與羅進定家毗鄰藉以攀爬鳳山的道路屬於未經開鑿的古道,山勢陡峭、崎嶇不平,由於生活模式的轉變,鮮有村民上山砍伐原先藉以維生的木柴,道路早已被廢柴和垃圾堆滿,這不僅阻擋人們上山的道路,而且很容易引起火災。
7年前,一場無情的大火將鳳山上的濃密樹林燒去一大片,也將古道上堆積的廢柴等垃圾燒得一乾二淨,所幸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和重大財産損失。這場大火無意中也給羅進定清理出一條通往鳳山山頂的道路。
當時雖已年近古稀,羅進定硬是憑著自己的一股倔強和韌勁爬上鳳山,這次他與同伴帶上乾糧,花費6個多小時一直登到海拔1025.8米的鳳山最高峰——腦公山山頂。
“我那時候每天都在這裡蹦蹦跳跳,從多高的石頭上都可以跳下來,一點兒也不怕,現在老了,腿腳再也沒有當初那麼利索咯!”當他站在山頂眺望山下時,眼前就不由得浮現出童年與夥伴們在此玩鬧嬉戲的場景。當時,他們都還是蓬頭稚子,正是無憂無慮、天真無邪的年紀,每天到鳳山上瘋玩,夏天就跳到清澈見底的溪水裏扎猛子、撿溪螺、抓溪魚,玩累了,就躺在陰涼的樹下闔上雙眼打盹,順勢找一塊平坦的大石頭將濕漉漉的衣衫擺在上面曬乾,直至玩到夜幕四合,他們才依依不捨地回家去。
“不行,鳳山的美景不能就此埋沒,我一定要讓它成為遠近聞名的旅遊名勝地!”羅進定不在心中下定決心,開始著手將鳳山的美景親手一一繪製出來。
念頭一經生出,便在羅進定的心中瘋長,他像著了魔似的每天拿著紙筆,絞盡腦汁地回憶著自己小時候對鳳山的所見所聞,回憶起一處風景,便一絲不茍地記在紙上;每想到一處瀑布,他便鍥而不捨地追溯源頭,直至精確地標注出濫觴之處便欣喜若狂。
有一次,他意外地想到其中一座線條平和舒緩的山巒迄今尚未命名,他回味著這座山的周邊線條呈現出優美的圓弧型,兩端皆略微地向上翹起,不像元寶又像什麼?於是,“元寶山”就成為羅進定繪製的《鳳山景區示意圖》上的一處地名。
就這樣,羅進定經過整整半年的回憶,終於將鳳山的每一處溝壑、瀑布、臺階、橋、洞在腦海中翻遍,在心中勾勒出鳳山的整個風景圖。然後,他花費2天時間,將已了然于胸的鳳山風景根據自己日積月累的記錄仔仔細細地繪製紙上,騰溪江口、沙潭、龍潭、外排橋......包含31處風景的鳳山景區草圖逐漸成型。而後,他又找到甌海機關印刷廠的一位小夥子王廷釵,將圖上的景點通過電腦技術製作出來。在這一幅《鳳山景區示意圖》中,整座鳳山景致在圖中處處清晰可見,美景一覽無余。至此,羅進定方長長地吁出一口氣,太太蔡少蘭見此便戲謔他為當代徐霞客。
羅進定親手繪製的《鳳山景區示意圖》
清理古道開通山路
羅進定(中)在清理鳳山垃圾途中合影
《鳳山景區示意圖》雖然已經繪就,但上山的古道充塞著因多年未經清理的廢柴和垃圾,它們無疑是攀山者的“攔路虎”,怎麼辦?
“若沒有暢通的道路,又如何能吸引到遊客呢?”為此,羅進定不辭辛勞、東奔西走地遊説著親朋好友和鄰里鄉黨,最終,他的堂弟羅進喜和堂侄羅成松等十幾人被他愚公移山般的精神所感動,紛紛加入義務清理鳳山古道的隊伍中。
這支隊伍中有年逾古稀的老人,也有而立之年的青壯年,他們放下了手頭的工作,揮動著鐮刀、鐵鍬、鋤頭,全身心地投入這場“環境保衛戰”之中。在北風呼嘯的數九寒天,他們依然幹得大汗淋漓,古道上呈現出一派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
21天后,鳳山古道終於露出久違的真面目,開山鑿路的勞動大軍凱旋而歸,並將此喜訊奔相走告!
羅進定更是按捺不住激動之情,立刻邀請城裏的親朋好友來一睹鳳山風采。他趁著週末起了個大早,吩咐兒子羅毅親自開車將朋友從城裏接出來,又早早地讓太太蔡少蘭準備飯菜。等客人到達後,他就急不可耐地親自陪同著他們一路拾級而上,並向他們介紹著沿途的風景。
“這是鳳凰的尾巴,這裡的樹木可千萬不能砍伐,要不就會變成落魄的鳳凰,這塊寶地的風水就被破壞了。”“這裡是24盤古道,我小時候曾數過無數次,絕對不會錯”“這條古道總共有120步。”羅進定如數家珍般地向客人一一介紹著,臉上滿是自豪和滿足。
沿著剛剛清理的鳳山古道,客人被眼前雲遮霧繞的美景所震撼,不由得發出陣陣驚嘆,並舉起手機、相機合影留念。“這可是全省唯一的一條半山腰溪灘”,在曲徑通幽處,驀然聽到潺潺流淌的溪水聲,一條清澈見底的溪流赫然展現在人們面前,水中倒映著周邊的翠竹和山巒,溪中的魚兒在自由地嬉戲。世間正值天寒地凍的隆冬季節,山上的人們卻以為自己誤入了生機盎然的世外桃源。
在飽覽鳳山美景後,在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斑駁古道上,眾人相談甚歡,羅進定也似乎早已忘記那些為了開闢鳳山美景而付出的辛酸。故土的原生態美景能夠再現於世人面前,對他而言,也許人生的追求早已圓滿無憾......